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靖国神社问题已经成为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就是日本政府如何认识和对待过去的侵略历史.这既关系到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日本这个国家的今后走向.日本政界要员连续参拜靖国神社既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也与日本九十年代以来的国内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同时参拜之举也是政客为迎合国内政治气候的一种政治手腕.进入新世纪,中日两国只有在正视历史的基础上,把历史问题与双方关系的发展联系起来看,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才能够保证中日关系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甲午一役,清政府惨败于昔日的"学生"日本,举国震惊.为一窥日本如何在短短几十年内由闭关锁国的弱国,一跃成为东亚强国的原因,同时为了仿效日本的变革挽救危局,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开始加强对日本的关注.教育理所当然成为改革的突破口,留学日本也成为爱国知识分子的首选之地.继男子留学之后,女子留学也渐成风气.受历史、文化、现实等因素影响,这一时期的女子留日教育无论从特点还是影响都具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由"漂流事件"引起的中日两国交往史是清代(1644-1871年)中日关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漂流民的中国漂到事件既影响了清代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也再现了清代中日两国的友好历史,而日本漂流民与漂着地的中国人民在交流中产生的碰撞也为我们深入考察当时日本庶民的中国观提供了契机.值得注意的是,正是日本漂流民所引发的中日交往拉开了清代中日关系史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尽管中日两国没有恢复邦交,新中国的对日公共外交却已经开始.中国政府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妥善圆满地解决了日本战犯问题.它不仅解决了横亘在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遗留问题,更将中国人民宽大为怀、不念旧恶的形象传到了日本,推动了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作为新中国公共外交的历史遗产,新中国解决日本战犯问题通过中国官方与日本民间的关系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对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也将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二次世界大战前,由于历史传统及经济发展影响,日本妇女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相夫教子范围内,很少参与社会生活.同时,由于日本法律并没有赋予妇女参政的权利,因而日本妇女一直是远离政治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一些妇女活动家,在她们的艰苦努力下,妇女终于在1945年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修改后的选举法规定:“20岁以上的妇女有选举权,25岁以上的妇女有被选举权(女参议员候选人须年满30岁).”这是日本妇女有史以来第一次获得参政权.在1946年的选举中,日本妇女首次行使了选举权并享有被选举权,有39名妇女当选为国会议员,从此日本妇女参政意识不断提高,开始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并成为一支各种政治势力均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二战”结束,日本作为法西斯三元凶之一,在亚洲战场战败投降,这是历史的公正裁决。但是,50多年来,日本国内始终有一伙人想翻这个铁案。今年3月,旨在全面篡改历史、否定侵略罪行的日本“新中学历史教科书”,通过国家  相似文献   

7.
《易经》东传日本,在日本历史和思想史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江户时代达到全盛。易学不仅和神道密切相关,它还对政治、科学、医学的发展发挥了极大影响。在传播、受容的过程中,易学的深奥性和可塑性也渐渐融入江户文化,它在日本本土化的历程中不仅对日本历史,也对中日文化的交流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地区历史上的渤海国,在其存续的时间里曾36次出访日本,与日本国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外交关系。其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开通了从黑龙江到日本的近距离的海上航线,搭建了两国人民友好的平台,为黑龙江地区的外交关系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了第二次合作.在第二次国共合作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历史的教训."一国两制"构想是在借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功经验,吸取其中的教训,探讨用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它是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正确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0.
日本动画与日本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动漫强国,观看动画是日本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日本动画在中国也广为流传,影响很大。因此,研究日本动画与日本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是一个时代感很强的课题。本文简要回顾了日本动画发展的历史,说明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的具体作用和其演变过程;分析了动画代表作品,通过其内容揭示日本动画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日本动画与青少年的关系。日本动画对日本青少年的社会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具体表现为民族文化的传递、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表达解释和对于现实社会思潮的探讨等方面。因此,日本动画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日本地理位置相互毗邻,两国也有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目前,中日关系也是两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双边关系之一。明治维新后日本向西方学习,这其中也反应了日本"中国观"的转变。欧化时期的历史是日本重新定义自身、定义同亚洲的关系以及同欧洲关系的时期,这期间日本对中国的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规律表现为当中日之间的位阶处于中国强而日本弱的时候,日本仰视中国,并努力向中国看齐;当中日之间的位阶是日本渐渐强大中国衰微时,日本又转变自己学习的对象,这种变化体现了"实用主义"的态度,也表现在日本的对华政策上。本文从历史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较为清楚地整理和分析日本中国观转变的两个过程,从日本的国民性、地理因素方面分析日本这种中国观转变的原因,以期对中日外交关系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两千多年来,中日关系的历史经历了“强弱型”、“弱强型”两种状态,在21世纪初进入了“强强型”状态,而日本对华政策也渐趋强硬.对中国军事力量日益增强的恐惧,对中国崛起“不适应”的纠结心理,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对中日关系的牵制,日本国内的政治乱局,加上钓鱼岛领土争端的升温,这些原因导致日本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不是随着中国的发展越变越好,而是越变越差,日本国民的“对华好感度”降到了复交以来的最低点,中日建交四十而惑,中日关系正面临严峻的危机和风险.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或者说在本质上,取决于一个半世纪前“脱亚入欧”的日本,能否超越冷战思维和民族主义的情感纠结,诚心诚意地“重返亚洲”.“返亚”可能给日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历史问题是横亘在中日之间长期难以解决的敏感话题。自明治维新后,日本侵略野心爆涨,中日关系恶化,日本对中国实施了步步紧逼的军事策略,欲变中国为其殖民地。台湾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日本觊觎良久,终于在甲午战后吞入囊中。日本侵台策略在日本对华军事政策中具有代表性,对于研究日本近代对华政策、日本亚太政策、日本战争思想有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系统地梳理、归纳美国、日本、欧盟、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历史上和正在实施的能源绿色发展战略,并比较分析各国的成功措施和先进经验,为我国实施能源绿色战略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二战后德法共编历史教科书的背景入手,详细介绍了共编过程中大纲、历史叙述、历史评价、内容编排、审定出版的分歧及解决途径,量化反映了德法师生使用共编历史教科书的现状及效果,梳理了跨国共编历史教科书的实践经验与当代启示,以期为中日韩共编历史教科书,促使日本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1年4月3日,日本内阁宜布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新中学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新中学历史教科书”宣扬“皇国史观”,对历史进行篡改和编造,违背了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1995年访华时的承诺和江泽民1998年访日时与小渊惠三就历史问题达成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共识。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是战后日本军国主义一直未受到必要的清算。  相似文献   

17.
积极扮演区域性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色,有效参与东亚的功能性合作,是战后日本东亚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对外政策工具的视角出发,对日本在东亚地区供给区域性公共产品和参与功能性合作的历史背景与战略考量进行简要梳理,从战后国际环境和日本国内经济社会变迁中追根溯源,分析其动机、资源和手段之间的互动辩证关系.在特定的战略制约下,创造性地利用已有资源,从而在既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和外交存在感,这既是吉田路线以降诸多日本外交战略倡议和政策主张的基本内核和共通之处,也是指导战后日本在东亚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和参与功能性合作的战略初衷.在实践中,日本通过国内“善治”经验的外化、新的安全理念和治理理念从国内到区域层次的映射与推广以及官民并举、多元行为主体协同参与等方式,在地缘政治制约、历史心理牵绊下较为有效地开拓了战略空间,改善了双边认知,增强了地区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一、战后日本商事法的发展从战后近40年的日本商法的发展历史来看,无论是立法、判例、学说方面都有者十分重大的发展。1.日本商事法的立法方面从现行的日本商事法的制定米看,它的体系相当的复杂和庞大。和战前的日本商法的对象和范围进行比较的话,可以看到:仅仅是数量方面就增加了好几倍,甚至好几十倍。  相似文献   

19.
岛国日本由于历史及地理环境的影响自古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常常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引进。同时,它在吸收隋唐文化,西洋文化,美国文化时,显示出了日本文化的开放性。这种自主性与开放性并存是日本文化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自近代以来,日本就开始探索海洋立国的方略和具体政策.经过不同历史时期长时间的酝酿、积累、争论、挫败和调整,21世纪以来其海洋战略目标和方向愈益明晰,政策行为日见具体,并形成了一套为之服务的决策体系.日本海洋战略作为一项国家综合性战略,其核心是日美海权同盟,具体而言即以日美同盟为主轴,联合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民主国家形成全球性海洋伙伴联盟,将日本的国家力量和国际影响扩至世界各大主要海域,最终建立一套确保日本国家安全、经济等利益的海洋综合安全保障体系,在新的国际海洋秩序中实现海洋大国的梦想.当今日本政治出现保守化趋向,其海洋战略及政策行为也给东亚地区的战略稳定带来严峻挑战,亟须引起相关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