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立足语义分析和一般社会视角透视,揭示了秩序和法律秩序的基本要素,即主观、客观和形式要素,并分析了这些参数定义宪政法律秩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而结合宪政本质科学地界定了宪政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语义分析和一般社会视角透视 ,揭示了秩序和法律秩序的基本要素 ,即主观、客观和形式要素 ,并分析了这些参数定义宪政法律秩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进而结合宪政本质科学地界定了宪政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3.
"宪政是民主政治"是一个在我国广为流传的、在理论上有缺陷的、对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实践也有负面影响的传统宪政定义."宪政是民主政治"论在理论上的主要缺陷有:它偏离了宪政的主要价值目标;它不能解释民主"异化"为"多数暴政"的问题;它不能解释"有民主,无宪政"的历史事实;它把民主作为宪政概念的唯一构成要素是理论上的独断."宪政是民主政治"论对当代中国宪政建设实践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它阻碍了我国宪政分权制度的确立;它阻碍了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它妨碍了宪政观念在我国社会的传播.因此,中国要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宪政国家就必须修正或放弃"宪政是民主政治"论.  相似文献   

4.
民主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尽管宪政的文化基础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但各国宪政模式的选择与确立无不建基于各国的本土文化传统之上。因此,不同的各国本土文化传统影响着不同宪政模式的选择,造就了今天比较典型的三种宪政模式:英国的议会主导宪政模式、美国的司法主导宪政模式、法国的行政主导宪政模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依法治国是宪政的精髓.要实现宪政,不仅要有宪法,而且要把宪法付诸实施.针对我国当前宪政文化的缺失,法律信仰的缺乏和公民宪政意识相当薄弱的宪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可寻找构建本土的宪政文化,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培养公民宪政意识的完善措施.当人们具有坚定的法律信仰和较强的宪政意识的宪政文化已经构建,我国的宪政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6.
宪政观念的普遍缺失是导致中国无法实现宪政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分析中国宪政观念缺失的传统因素入手,结合对当代因素的反思,从三方面探讨了重筑中国宪政观念、实现宪政理想之途。  相似文献   

7.
民主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尽管宪政的文化基础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但各国宪政模式的选择与确立无不建基于各国的本土文化传统之上.回顾百年中国宪政史,自晚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以来到1982年的宪法颁布,中国前后有十几部宪法,但这十几部宪法包括最近这部宪法都没有得到实施.然迄今宪政始终却未能在中华大地上实现.究其两者的原因,固有多端,然宪政文化之缺失乃为其深层次之原因.因此我们在推进当代中国宪政制度建设时,应当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宪政文化,改造传统文化,奠定宪政文化的文化基因;加强宪政理念的宣扬与宪政知识的传播,打造宪政制度实践的民情社会环境;推进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夯实宪政文化的经济基础;培养公民的宪政意识和宪法精神,构建宪政文化的思想基础,以此来构建宪政文化进一步推进宪政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以及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过程。宪政在近现代政治文明中处于核心地位。离开现代意义的宪政体制,政治文明就无从谈起。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要加强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求建构宪政信仰的根本思路。本文所论之信仰 ,是建立于智信基础之上 ,即要求公众具有民主宪政之素质之后 ,才论及宪政的开始。对此 ,民主训练宜自上而下 ,平稳推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有助于宪政观念的确立 ;然而市场经济的自发作用 ,并不足以建立健康而完善的宪政制度。对此 ,非常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功能 ,此于农民恐尤为重要。本文并未详论此传统文化的定义 ,但特别指出目前对于传统的误会 ,有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已有的宪政概念或者没有摆脱西方具体宪政模式的影响,或者没有注意到宪政理论的最新发展,往往对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与建设产生误导,因而应该抽象出一个普适性的宪政概念,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即宪政是指有限度的公权力规范化产生和行使、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和发展的一种政治组织形态。在此前提下,我国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模式,它的特色就表现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