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俄罗斯联邦劳动法典》第13章是对劳动者劳动权利保护的专门规定,体现了俄罗斯对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一方进行倾斜性保护的立法思想。我国与俄罗斯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同样面临着稳定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任务。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关键在于劳动者权利的保障,《俄罗斯联邦劳动法典》主要从工会、国家监督、劳动者权利的自我保护几方面规定了劳动者权利保护制度。我国应在劳动法法典化、加强工会权利保护作用和劳动监督制度等方面完善劳动立法,加强劳动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2.
章璐璐  张林方 《人民论坛》2012,(26):166-167
深层关切和改善民生的首要问题就是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要实现体面劳动就要解决就业岗位不足、就业歧视等问题。提升体面劳动,政府应努力扩大就业,相关部门应依法全面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劳动者需要提升自身素质,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重要精神,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确证劳动者主人地位的根本体现,是实现劳动群众追求体面劳动和幸福生活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劳动修复是我国劳动分配制度的重要补充,是确保劳动者权益和提升劳动者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机制,是促进劳动和谐、推动全体劳动者体面劳动、幸福生活、自由发展的根本路径。社会主义劳动修复与"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具有一脉相承的逻辑贯通,在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性劳动和积极劳动情怀方面具有异曲同工的社会价值;社会主义劳动修复对于提升劳动者崇尚劳动理念、激发劳动者价值创造伟力、防止和纠正劳动歧视、营造公平正义的劳动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民勤奋劳动的多元性价值创造与劳动者多样性合理需求的完美结合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劳动权利长期没有得到尊重和保障。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确立了农民工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用人单位的义务、政府的责任,从而使农民工作为劳动者的权利保障有了坚实的法律制度。因此,应当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宣传,普及劳动合同法知识,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权利,创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的发展应该最终以劳动者的解放为基本目的,以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与社会地位的确立为基本点.在中国,就是通过加强民主法制,制约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充分实现劳动者的民主,保障劳动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贫困问题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及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劳动正义即劳动者得其应得,劳动者贫困主要原因是劳动非正义造成的:劳动能力获致不正义是贫困的根源,使劳动者处于机会不平等的状态下;在强资本、弱劳动的市场交换环境下,工会职能不健全无法维护劳动者的集体谈判权,政府受GDP指挥棒的影响消极保护劳动者的平等权益,造成劳动者劳动交换正义的缺失,导致贫困的恶性循环;劳动过程中的异化、被动劳动,使劳动者处于束缚状态无法获得自由发展,进一步造成贫困的固化;劳动成果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偏低,二次分配中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劳动成果分配不正义,是劳动者贫困的直接原因。要消减劳动者贫困的范围和程度,必须使劳动正义得以伸张。  相似文献   

7.
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发放工资时通常"发信封",取消劳动合同不出具书面通知……这些"霸王条款"都是劳动者在工作时常常遇到的。而这往往又常导致劳动争议纠纷。那么,劳动者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要回属于自己的钱?作为基层法院的工作人员,本文作者从劳动合同订立、工资计算方式等方面举例,为劳动者提供了法律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便是一了百了,既不存在任何关系,也不再承担任何权利义务关系。然而,为了全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诸多劳动法律、规章及相关解释,又提出了许多特殊的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这些权益既有《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也有依据我国法律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附随权利”,我们统称为劳动者的“后合同权利”。  相似文献   

9.
《观察与思考》2007,(24):10-10
备受劳动者期盼的《劳动合同法》将于明年行,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此发布了这部新法的十个新亮点,为劳动者今后更好地维权提供参考. 一是民办非企业职工有法可依.《劳动合同法》扩大了《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及其劳动者.  相似文献   

10.
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化,使人们更多地认识到普通劳动者在分配制度中的弱势地位。从尊重劳动的角度出发,目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更多地考虑普通劳动者的利益,使普通劳动者也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是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是单保护还是双保护是劳动合同立法中争论的一个焦点的问题。劳动合同法在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采取单保护原则,旗帜鲜明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正在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为趋利避害、谋取不义之财,要求劳动者签订空白合同现象并不鲜见。一旦发生争议,用人单位便在合同的空白处上做手脚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此,劳动者要敢于大胆说"不";无奈之下签字时,千万要妥善留下或日后及时搜集相关证据。下面成功案例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是一部社会法,立法向劳动者倾斜,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如果没有依法或者依据合同的约定履行这一法定义务,就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建立健全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制度;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出现了法定的事由,劳动者无需向用人单位预告就可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5.
从劳动关系的角度,时间的维度来考察劳动者的"休假",发现劳动者的休假不是休息的一种特殊形式。休假时间本质上应属于劳动者被雇佣的时间,只是由于特殊原因的出现,需要劳动者"暂时"离开。而休息时间是劳动者不被雇佣的归自己支配的时间,两者在本质完全不同。正是由于劳动者的休假时间仍属于被雇佣的时间,即使劳动者并没有实际提供劳动给予,但在该时间段,劳雇双方仍存在雇佣关系,互负权利义务,劳动者的休假需要履行"请求"或"告知"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提供雇佣的对价——休假薪水。基于休假时间乃是特殊的雇佣时间的理论分析,文章结合现实中各种形式的休假,对劳雇双方的权利义务分配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政府的重视,我国劳动者权利保障,特别是劳动者生命和身心健康权利保障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危及劳动者安全问题仍时有发生。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安全生产方面构成的犯罪的行为做出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如果被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不服的话,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实践中,劳动者要善用调解制度,这是劳动者尽快拿回自己劳动报酬的有效办法。一般劳动者起诉,除了索要自己应得的工资以外,往往还会要求用人单位给予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诉讼程序走到底,难度相当大。因此,建议劳动者在提起诉讼后,即要求劳动仲裁委或法院居中调解。调解时,可以适当调  相似文献   

18.
家事服务是一兼具老旧与新颖的行业,而台湾在面对高龄化社会的来临,从事家事劳务为主的劳动需求,历年来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但雇用本国劳工从事家事劳动,一方面成本太高,二方面配合度不够,因此,外籍家事劳动者的引进遂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方法,但在外籍家庭帮佣与外籍看护工从1992年开放引进以来,却因劳动基准法并不适用于此等家事劳动者,亦未有家事服务法之制定,致使其相关劳动权益未获保障。本文主要针对台湾家事劳动者之运用状况、家事劳动者的劳动权益问题、家事劳动者权益促进之方向、家事劳动者相关法律规定、家事劳动者之管理促进、是否需要制定家事服务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期能提升对家事劳动者劳动权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 ,随着社会经济关系、利益格局、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 ,必然会引发劳动者社会心态的变化 ,应该看到劳动者心态变化的主流趋势呈现着积极活跃、开放进取、良性发展的态势 ,但同时也伴生了一些人心理失调和行为失范 ,这种负面的心理效应在劳动领域的突出影响 ,就是容易使劳动者在遇到劳动争议时 ,不能理智、冷静地对待 ,从而诱发心理危机 ,甚至酿成恶性突发事件 ,对当事人、企业、社会都会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因此 ,在运用劳动法律法规调处劳动争议的过程中 ,根据劳动者在具体劳动情境中职工心态的特殊反应 ,并…  相似文献   

20.
以往,单位随意调换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情况经常发生,即便劳动者本人不情愿,也只能逆来顺受,任由摆布。如今,劳动者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自己的岗位可以自己做主。可是,遭遇用工单位蛮横粗暴对待的话,劳动者又该怎样维权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