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主人》2006,(1):8-8
“十五”时期是江西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全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全面和超额完成“十五”时期的各项任务。以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为主要标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一个历史性跨越。一些重要的发展指标在中部地区和全国位次前移或进入前列,并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十五”期间北京统一战线在中共北京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北京市中心工作任务,求真务实,争创一流,开创了首都统战工作的新局面,为北京市“十五”计划的圆满完成作出了积极贡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5年来,首都统一战线始终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鼓励和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紧密围绕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全市各民主党派…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06,(4):18-19
“十五”时期,我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三大战略、六大突破”决策,把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积极探索项目建设规律,创新项目建设机制,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呈现出“开工一批、续建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态势,为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目标任务和“十一五”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区在重大项目建设和布局上,将继续坚持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制度,完善相关机制,促进重大项目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挥后发优势 推进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是推进和实现吉林省.跨越式发展的起步阶段和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必须把发展作为主题,树立新的发展观,确立新的发展思路。同时,要着力研究解决吉林省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结合实际进行研究和思考,共同把吉林省的“十五”规划谋划好。  相似文献   

5.
当今,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化加快了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信息化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快信息化进程已经成为各国提高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十五”计划和省“十五”计划关于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要求,为加快建立我省完整的信息化体系,  相似文献   

6.
陈菁 《当代广西》2005,(22):10-11
“十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迎面走来。“十五”期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折射出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描绘出一幅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建设广西的恢弘画卷, 激励着我们阔步跨入“十一五”。 10月29日至31日,在南宁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指出,今后15年是我区加快富民兴  相似文献   

7.
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吉林省经济在新世纪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牢固的社会基础和新的制度基础。但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吉林省也面临着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其中,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问题、传统产业改造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国民经济的“退出”问题就是突出的难点,需要在制定吉林省“十五”经济发展计划时予以充分考虑,并着力解决好。  相似文献   

8.
程也 《今日上海》2008,(4):38-39
长宁区在上海市率先提出“数字长宁”的战略构想是在2001年,同年,长宁区成为“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综合实验区”,以信息化引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长宁城区信息化综合水平在全市名列前茅。“十五”期间,长宁区始终坚持以“数字长宁”为引领,充分依托上海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构建了政务网、社区网、教育网、卫生网、园区网五个应用网络。信息化具有得天独厚的先进技术优势,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2007年长宁召开的信息化工作会议是启动新一轮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2008年,是落实“数字长宁”发展战略,实现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的关键之年。  相似文献   

9.
解金龙 《群众》2006,(2):56-57
“十五”期间,我们江都市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打造“经济强市”和建设“文化大市”的重要战略,城乡互动、群策群力,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取得了初步成效。“十一五”伊始,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研究探索推进文化产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与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吉林省“十五”时期经济发展处于异常关键的阶段。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在谋划“十五”发展计划时,必须客观分析自身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找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正视我们所面临的压力,处理好相关关系,明确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任陈豪在市委办公厅推进办公自动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提出四点意见。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当前很重要的一条是增强紧迫感。市委七届七次全会通过了“十五”计划的建议,把信息化建设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其他领域,都把信息化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海作为国际型的大都市,信息化建设如果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会落伍。  相似文献   

12.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推进“五项创新”,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顺利起步,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和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章颖 《思想工作》2006,(3):6-13
当2006年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从策克口岸到嘉尔嘎勒赛汉,从努日盖到乌斯太,阿拉善大地处处沉浸在辞旧迎新的节日气氛中。怀着辞旧的心情,我们与2005年挥手作别,送走了本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十五”时期;带着迎新的喜悦,我们与2006年的第一轮朝阳互致问候,心怀无限憧憬与希望,阔步走进“十一五”时期。站在2006年的门槛上,我们回望“十五”。“十五”时期,是全国、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也是阿盟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来,阿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  相似文献   

14.
陈东琪 《半月谈》2005,(2):36-38
2005年是“十五”最后一年,也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于全面实现“十五”目标,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廖秋林 《新东方》2001,10(3):73-77
风险投资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孵化器。海南在“十五”计划期间应充分认识和发挥风险投资这一金融工具的作用,建立一种适合海南经济发展路子的风险投资机制,推动海南“一省两地”产业中高新技术项目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苏州市残联理事长叶舒习:“十五”期间,苏州市残疾人工作全面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深入开展残疾人帮扶工作,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建立帮扶机制,将残疾人帮扶工作纳入全社会救助体系。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苏州市城乡社  相似文献   

17.
席贵俊 《前进》2001,(2):20-21
在中共中央“十五”计划建议中,将信息化建设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并明确指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步伐。面向消费者,提供多方位的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积极创造条件,促进金融、财税、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信息产业与有关文化产业结合。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推广计算机与网络教育。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认真领会中央“十五”规划建议精神,站在新与…  相似文献   

18.
《江西政报》2006,(6):1-1
“十五”期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由2000年的2135元增加到3266元。年均增长8.9%。比“十五”计划目标2930元超过336元。可以说,我省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农村形势,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农村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为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农民收入的增长,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抓好“三农”工作,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9.
“十五”期间,是福建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的重要时期。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福建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从“九五”时期的试点探索阶段进入启动实施、全面推进、快速发展、稳健运行、不断完善的阶段。至2005年末,福建省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惠及333万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十五”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为新世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弹指一挥间,在铿锵的足音中,“十五”渐行渐远。驻足回眸,我区科技工作令人欣喜。“十五”期间,自治区科技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及“十五”科技发展规划,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技术开发与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区科技综合实力得到了较大程度地提高,内蒙古科技进步水平综合指数达到30.1%,增长幅度居全国第1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34项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