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7年11月,莫斯科中山大学,又迎来了40多名中国留学生。一、爱情真真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老师在向新生发放学生证。校徽、书本、文具……,赵一曼恭敬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亮光闪闪的校徽,小心翼翼地往前胸衣襟上别。陈达邦紧跟上来小声问:“几号?”低头别着校徽的赵一曼应声回答:“807”。佩戴好校徽的赵一曼,拉直胸前的衣襟,挺胸昂头,见陈达邦正呆呆地盯着自己,不觉满脸排红,心底涌来一种无名的激情,羞愧的脸庞上现出浅浅的酒窝。陈达邦急收住眼神,慌乱地说:“我是805号,挨近!”四目相撞,莞尔一笑。开学一个月后的一个下午,…  相似文献   

2.
2002年12月23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等7家单位共同组织的十六大精神宣讲进社区活动拉开了帷幕、首都高校的万名大学生宣讲员佩戴着统一的徽章,奔赴城八区近2000个街道、社区的市民文明学校、直接面对市民,广泛宣讲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奥运行动规划》。不久前,记者走访了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一些街道、社区。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了大学生们对宣讲活动的热情和社区居民对这次活动的欢迎。宣讲团汇集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共青团员2002年的冬天格外寒冷,然而,浓浓的寒意却丝毫没有挡住首都高校大学生们渴望社会实践的热情。12月13日,市委教育工委和团市委联合召开首都高校十六大精神宣讲进社区动员会。随即,42所高校迅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07,(18):I0001-I0001
由共青团贵州省委、省学生联合会、省志愿者协会、省电信公司举办的全省大学生迎接党的“十七大”阳光风采展演在贵州大学体育馆隆重进行。在青春涌动的天穹下,全省十多所高校3000多名大学生戴上校徽、挥舞校旗、载歌载舞、激昂青春、展示风采。表达了当代大学生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喜悦之情。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当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在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大学生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为此,高校应加强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便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技巧,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于翔 《世纪桥》2015,(3):59-60
全球化与经济化的迅速传播促使着社会进行深入转变,推动着社会德育理念与实施手段的有效改革,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问题,为此立足于德育视角下如何有效地加强当代大学思政教育项目,已成为目前我国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从思想政治理念出发,分析与探索出几点有效推动思想教育工作落实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线的学生工作者,与大学生接触最多,对大学生也最了解。但是由于辅导员和心理咨询者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他们在工作依据、工作重心、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上均存在冲突,因此,辅导员不可能兼任心理咨询者。但是,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可以发挥劝导、支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爱的接力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节日,在长春市动植物公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庆祝活动正在进行着:几名胸戴“长春税务学院”校徽的大学生围坐在一位年过七旬、两鬓染霜的老大娘身旁,正在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不时传出阵阵的欢笑声、鼓掌声,充满着喜庆和祥和气氛。 记者了解到,这位老人是张九真大娘。 是什么缘由使这些大学生同张大娘联系在一起的呢?  相似文献   

8.
鄢永慧 《世纪桥》2010,(19):84-85
幸福是人类一个既古老又永恒的追求目标,大学生的幸福观也是高校德育工作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随着现代化的物质性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我国部分在校大学生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幸福感危机。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既是高校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高校德育的关键任务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认知现状出发,尝试性地提出了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承载体,在管理育人、思想省人、行为励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的产生,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此,辅导员要在管理工作中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努力成为大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行为上的定向者及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承载体,在管理育人、思想省人、行为励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的产生,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此。辅导员要在管理工作中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努力成为大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行为上的定向者及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新型阵地,它在增强大学生独立性、大学生社会化、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向民主化、平民化、网络化的发展,它在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但它也存在着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完善高校社团制度内组织和学生自组织,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是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解决一些基层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教育事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也是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民生工程。高校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党组织需要嵌入与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文章着眼于目前高校党组织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现状,通过构建党组织在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模式,探索基层党组织各个层面在其中发挥的实体作用,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今日的高校校园,每一条林萌小径,只要你稍有留神,随处可见:一个个“如音”在絮絮私语,一对对“情侣”在款款漫步。于是,社会上的为富不仁者钻着大学生们“青春冲动”的空子,在各大高校附近设置录像放映点,向大学生乃至社会上的人们播放各式污秽的黄色录像,从中牟取暴利。“黄潮”似一股巨大的寒流,浸染着被誉为“知识圣殿”的大学校园。一武汉。S 高校的校园侧,5家录像室有3家经营黄片。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7,(4)
<正>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在青年大学生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里,辅导员和学生们朝夕相处,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职业规划,甚至是学生们遇到情感等问题时,都需要辅导员的帮助、疏导与指引。辅导员24小时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当学生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辅导员需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助学生并做出及时处理。通过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与生活,辅导员也将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辅导员作为学校里最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进行的形势与任务教育,对克服因看不到形势发展的积极方面和有利条件而出现的信心不足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结合高校特点,我认为在大学生中开展形势与任务的教育,应从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入手。主体意识强,是这一代青年大学生的一个特点。作为认识主体的青年大学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有意识、有意志并在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6.
陈翱  周晓庆  罗强 《山西青年》2022,(9):150-152
通过参与科技创新竞赛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们更好地发展,因此,很多高校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非常重视。近些年,随着各种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开展,高校的科技创新竞赛组织管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相关的组织管理能力水平并不是很高,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组织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分析探讨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组织管理对高校辅导员的要求,探索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在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组织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于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组织管理水平、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能力发展机会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而本文就以此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在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建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当前,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教育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教育内容空洞乏味、方式单调落后、环境复杂多元等现实困境。为此,高校要在准确把握实践性、层次性、方向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加强理论创新,保证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坚持方法创新,保证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优化教育环境,形成多方协作的整体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8.
网络创造并衍生出许多新的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以其幽默、朗朗上口的优势满足了大学生渴望新奇、时尚、简约、潮流的心理,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针对大学生热衷于使用网络语言这一现象,需要辩证地分析和理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网络创造并衍生出许多新的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以其幽默、朗朗上口的优势满足了大学生渴望新奇、时尚、简约、潮流的心理,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针对大学生热衷于使用网络语言这一现象,需要辩证地分析和理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传统文化的承继者和未来新文化的创造者。大学生群体对迷信的看法和态度,不仅可以反映我们教育的成功与否,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昭示我们民族的未来。为此,我们针对大学生群体对迷信现象的态度在河南省驻马店、南阳等地高校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