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成  杨文 《工会论坛》2003,9(3):55-56
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演进过程中可以看出 ,社会经济运行对宏观调控政策产生效应递减问题。从我国的经济运行现状看 ,宏观经济政策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策效应递减问题 ,我们必须按照“稳中求变”的思路 ,对宏观政策适当调整 ,消除政策效应递减  相似文献   

2.
迷失的货币与突发性通货膨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3年下半年我国物价有明显抬头倾向,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紧缩的预防性货币政策,以期遏制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然而,紧缩的预防性货币政策并没有稳住物价水平,2003年 9月后物价越过“拐点”以较大的幅度上涨,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长期通货紧缩后突然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本文试图以“迷失的货币假说”来解释突发性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以丰富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研究,并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美两国均采取了相应的经济刺激计划.但由于两国社会背景、经济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政策实施的时间以及着力点等方面也各不相同.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美两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内容,并针对其中所包含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经济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中美经济刺激计划的差异性,并针对各差异性给出简要的原因阐述.最后,得出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4.
“十五”第一年开局良好 ,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仍需坚持。但扩张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经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的势头和政策长期化的危险倾向 ,应当适时把政策的重点转向化解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迅速采取了强有力的救市措施,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避免经济大幅下滑。但是,在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救市政策的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是经济复苏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在后危机时期,特别是2012年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在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时必须三思而后行。  相似文献   

6.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巧用心理效应,能够使德育走进学生心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即好效应”、“温水效应”、“保龄球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篮球架效应”、“米格-25效应”,以及这些效应给我们的德育启示。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15日结束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发表《新加坡宣言》:继续采取经济刺激政策,直到持久的经济复苏得到明显巩固。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普遍采取了极为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出于对政府巨额财政赤字难以为继和通货膨胀的担心,各国普遍认为在经济复苏后应适时做出政策调整。G20各国财长同意,“有必要在经济实现稳固复苏后,撤销特殊的财政、货币和金融部门支持措施,但退出过程必须透明、  相似文献   

8.
利率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根据利率传导机制,对1996~2012年我国的利率与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到阻碍,效应不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为刺激经济和拯救金融体系,先后推出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种政策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文中探讨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路径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格外令人瞩目,但其表述方式却令人费解。“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的货币政策”,这种在关键词前头加修饰语的表述办法,有一定随机性。究竟什么叫“积极”,什么又叫“适当”,不把政策背景及其来龙去脉弄明白,很难正确定义。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应有其特定的政策含义,这种政策含义必须用科学的术语加以表达。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按政策内容来划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类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处于二者临界点时,既不扩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在四万亿“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驱动下,顺利完成经济增长“保八”的目标,经济形势整体回升向好,这主要得益于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卓有成效的宏观调控。然而,中国经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风险,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和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内生动力还明显不足,因此,必须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稳定性,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关键,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努力探索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稳中求进     
2004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我国2005年实施稳健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会议明确提出:“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合理确定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3.
基于供给侧的货币政策调控是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的核心内容。货币政策通过调控“银根”进而影响企业的住房供给行为,但不同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具有异质性且存在区域差异。“强者恒强”和“船大好挡浪,浪大造大船”的政策效应以及“波动型”货币政策调控削弱了政策的调控效果。基于此,可从供给侧发力推动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需要做到供需兼顾,强化货币政策对供给侧的调控;因城施策和分类指导,畅通货币政策调控的传导路径;落实多主体供给,优化住房供给结构多元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为来年政策定调的重要会议,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比以往吸引了更多的眼球。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这意味着中国持续两年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出台的刺激性政策正式进入“终结期”。换句话说,2011年将是中国经济政策的转型年;同时,2011年也是“十二五”计划的第一年,中国将在2011年开始为“十二五”计划奠定基础,经济结构调整仍然是2011年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5.
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始终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论文从商业性金融的顺周期性出发,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调节手段、基于商业性金融监管的微观干预手段的特征和效果进行分析,说明由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以及监管当局微观干预的"被动性与刚性"等原因的存在,使得传统的反经济周期政策工具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而作为直接市场主体的开发性金融更具有及时性和诱导性,可以有效地弥补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传统间接调控的不足,完善反周期调节的政策工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巧用心理效应,能够使德育走进学生心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即好效应”、“温水效应”、“保龄球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篮球架效应”、“米格-25效应”,以及这些效应给我们的德育启示。  相似文献   

17.
自1984年我国开始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完善,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三大法宝”之一,在货币政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鉴于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以及国内外金融市场形势的整体变化,本文对我国目前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建立基层央行相关部门协调沟通机制、加强对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和解决准备金存款账户透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制的现代化历程肇始于20世纪初。作为对外来挑战和刺激的一种自觉的和有意识的回应,自1902年清末修律大臣沈家本等法学家“参考古今,博稽中外”,打通中华法系同西方法治交流渠道以来,一百年过去了。这一百年里,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急剧更迭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政治、经济变革同步,中国法律体系的现代化过程充满艰辛和坎坷。如果说,在过去的动荡不安的百年中,中国法制现代化着眼于探索、重整、构建静态的法律制度体系,侧重法律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的话,那么一百年后的今天,也就是21世…  相似文献   

19.
通货紧缩是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且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长期性问题。通货紧缩是一种内在的长期性趋势,是供求矛盾和体制矛盾长期累积的综合体现。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应以反通缩为主要目标,实现两个重点:一是把扩大就业、刺激消费和积极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结合起来,以遏制目前的通货紧缩;二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以求“治本”。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调控经济的宏观政策中,最有效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必须综合运用二者,使之相互协调,共同担当起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与灵活的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更为直接,因此,要加大财政政策启动经济的力度,同时,也要继续运用好货币政策。当前的货币政策应该以消除通货紧缩现象和刺激国内投资以及消费需求为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