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夏洪杰 《各界》2007,(2):81
苏霍姆斯基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忽视美育教育,将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而现阶段较普遍的现象是:学生缺乏在典型形象中领悟艺术作品深刻内涵的能力,他们往往抛开形象感知和情感体验来抽象理解作品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现有的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学审美化已经成为现代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就审美化教育必然涉及主体和对象两个层面而言,至少应该注意如下两个方面的理论问题:一就教育主体而言,英语教师应该注意塑造审美形象,以感性形象影响学生;二就教育对象而言,学生应该提高个体审美机能,以必要审美能力来接受英语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
唐亚 《各界》2009,18(7)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文艺作品的审美观点和欣赏能力的教育,也是培养人对美的爱好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素之一.所以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审美在移风易俗,美化人的心灵,特别是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寓善于美","寓教于乐"的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命美育就是把"生命美学"的理论运用到审美教育中,是生命美学与审美教育的结合.生命美育作为审美教育的基础部分,重在引导个体认识并实现自身生命的审美价值.结合"现代性"给人类社会和人类的生存状态带来的种种问题论述了生命美育产生的哲学、社会基础,并由此提出生命美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还根据美学和美育的基本理论,提出了生命美育应包涵的方面及过程,认为生命美育应包涵生命体难、生命智慧、生命与艺术、自然的关系以及诗化生命.  相似文献   

5.
在80年代,年轻一代中艺术欣赏水平下降、不道德行为较为普遍。教育界专家们说,这与缺乏起码的审美能力有很大关系。 人的审美能力的形成,取决于美育的直接参与。作为美育主要内容和途径的艺术教育,在中小学通常以开设音乐、美术课和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潜移默化地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表达美的才能,进而对他们身  相似文献   

6.
谢灵 《学理论》2010,(14):171-172
书法艺术美育是以书法艺术为内容和实施手段,对人进行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心灵净化和个性完美的社会实践活动。书法的美育功能主要具有培养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审美通感能力;培养审美想象能力以及观照书法家的人格美,从中提升做人的品格,促进审美情趣的高尚化。  相似文献   

7.
李瑞环同志在《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六次年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寓教于文、寓教于乐,让群众在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受到感染、熏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娱乐活动之中,也是文化娱乐活动健康发展的需要。”这段话讲清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美育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美育结合起来的问题。美育,我们称之为审美或美感教育,有些国家则称之为情  相似文献   

8.
人的素质的完善与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美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加强美育,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纯纲 《学理论》2010,(24):244-245
在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史上,朱光潜的美育思想是具有重要地位的。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朱光潜从人类的天性和内在的心理结构角度,将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并对美育和德育的关系,美育的功用与实施以较为全面的阐释,形成了一个美育理论框架。更为重要的是,朱光潜阐述了“美育是德育的基础”的深刻思想。这一思想是与朱光潜对审美与道德的关系的认识相一致的,从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审美与道德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正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真正理想的教育应该是让美经常而系统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是学生在审美愉悦中获得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语文课程中的美的因素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1.
陈志刚 《学理论》2010,(16):213-214
结合目前学校美育的现状与规律,探讨了美育的改革与创新及其重要性,美育应张扬人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天性;要帮助人树立起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实施美育要融合教育整体,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服务。  相似文献   

12.
美育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其思想与实践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将其作为独立的学科概念提出并作为教育的独立部分付诸实践仅有200多年。而无论怎样,美育在历史和现代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们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了解并适应艺术生活,从而获得健康审美的情感与和谐完善的发展。不仅如此,人们通过审美教育,还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应对现实生活、社会和人生的复杂、变幻甚至困苦,使得人生更为审美化、艺术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育(即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早在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时就已经产生。古往今来的教育实践表明,美育在完善人们道德修养,净化人们灵魂,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而巨大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独特的,是其它教育形式所  相似文献   

14.
在提高幼儿对事物的敏锐性方面,要帮助幼儿养成观察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要注意观察事物的细节,要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绘提高他们观察事物的敏锐性。在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方面,要让他们学会冷静地对待事物,学会忍耐,要善于在复杂的事物中把握关键性环节,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在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幼儿的能力方面,要通过审美教育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注意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注意培养求异思维。通过审美创造意识的强化和成果的不断积累,既有益于培养幼儿的向善意识,又对他们步入青年和成年后将审美创造转化为科技创造具有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谢灵 《学理论》2010,(5):122-123
美育是美学理论最广泛的实际操作与应用,是美学研究的终级价值的显示;艺术美育则有比较完善的理论结构和实践经验.特别是科学把握艺术审美教育的整体观,即整体把握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整体把握审美对象艺术美的合理转化,整体把握艺术画面的有机统一,整体把握美的本质:人的力量的“对象化”,可作为艺术审美教育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6.
刘同亮  杜鹏  郭芳 《学理论》2012,(31):184-185
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国的一贯教育方针,但多年以来人们对美育缺乏必要的重视,总以为美育是可有可无的,尤其是高等教育更是把精力主要集中在专业教育领域,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不断地建设、加强、巩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美育,亦即是审美教育,指为了培养人的感受、理解、评价、创造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好、崇高事物方面的能力而采取的一整套措施。审美教育是同文明一起产生的,也可以说,美育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本文试以五四运动后,我国  相似文献   

18.
宫诚 《学理论》2010,(17):229-230
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构建21世纪大学生培养的最佳模式,努力实现从认知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是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从考察现代科技与传统美育的关系入手,讨论高校美育在科学技术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科技水准、道德境界和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在青年中出现了一股“美学热”,尤其是提倡“五讲四美”以来,青年们以谈美为荣。于是不少的青年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了适应青年爱美的心理特征,主张开展美育。但是要进行美育,首先得研究被教育者的现有审美水平,审美观念,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惜目前对青年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研究很缺乏,几乎是一片空白,达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当然,人的审美现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  相似文献   

20.
李新市 《党政论坛》2011,(21):53-55
一、通过美育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马克思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劳动创造了美,美以真和善为前提。美育以人类世代积累的审美经验向对象进行教育,其目的是使人们对美好事物已经产生的初步的、低级的知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