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的领导制度是党有效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以厘清职权、规范程序、公开透明、有效监督为基本内容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是推进党的领导制度科学化的一个重大步骤。民主化是党的领导制度科学化的核心价值诉求;以规范党委书记权力为重点,构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党内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是基本主题;在党的组织体系中由下而上,逐级推进,以权力为核心,以厘清权力边界为前提,以理顺权力配置关系为主线,形成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是党的领导制度科学化的基本路径遵循。  相似文献   

2.
党政分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 关键,也是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决 策。它的重要意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但是,有的同志也担心,我们党既然作为无产阶级的执政党,实行党政分开会不会影响和削弱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会不会降低党的威信;企业党组织不再对本单位实行“一元化”领导,是不是等于取消了党对企业的领导,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从理论上说,都同不能正确地认识党的领导的科学含义有关。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党领导一切”的口号。  相似文献   

3.
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再次进行深刻的思考、研究和阐发,对于自觉地贯彻和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国各级党的组织,正在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对广大党员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其中,党的领导又是关键。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六十六周年之际,每个党员都应该重新认识我们党所肩负的巨大历史使命,努力提高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我党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工具",这决定了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以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本质内容.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实行政治的方式、法治的方式和党政分开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你有什么权,你干什么事,你负什么责,自己清楚,公众也要清楚。权力越明晰、权力的边界越清楚,那么行使执政的权力就越轻松、越到位。今年起,浙江省将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并公开权力运行流程;一批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行政权力,将被取消。2014年要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省级部门将不再直接与企业发生拨付资金、收费等"经济往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制订了蓝图。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十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和正在行动起来,对自己每天劳动于其中的、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经济体制,自觉地进行改革。这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经济和政治动向。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和目的是什么?它将把中国引向何处?这不仅是我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深深关切和思考的问题,而且也是世界上一切关心人类前途和命运的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想,在人类历史上有长久的渊源,但是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才形成为科学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矛盾的基础上,预见到消灭剥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而有计划地发展经济则将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十月革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正确领会《决定》的精神和各项具体规定,并在改革的实践中正确地贯彻执行。重要条件之一,是如《决定》所指出的,要从理论上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解。依据实际经验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决定》在理论上有重大的前进。其中最重要的是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指出社会主又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其他一些理论上的前进,都与这个理论上的突破有关。而只有这样认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并按照这种认识改革经济体制,才可以使我们的企业充满活力,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9.
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遭到贬斥,我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也被冷落.另一方面,造成延安精神失落的是理解和宣传上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0.
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否称职,按照党的原则来要求,就是德才兼备。德是指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品质和思想作风;才主要是指领导干部的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科学地把握德才兼备的标准,我认为,关键要看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是否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是否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市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是否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做出了广大群众公认的政绩。即政绩、社会公论和社会实践是新时期领导干部标准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干部管理权限高度集中,领导干部的选用,大都由上级领导…  相似文献   

11.
科学理解和实践民主执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中一个崭新的概念,准确把握民主执政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与实施途径,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准确把握党的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腐败的本质是权钱交易,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监督,防止权力越界和失控,是反腐败的核心问题。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是科学配置权力。通过适当分解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使决策职能、执行职能、监督职能由不同部门相对独立行使,形成既相互制约、相互把关,又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才能使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高效,监督更加有力,从而保证权力依法运行,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滥用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全科学的权力结构,离不开运行机制的保证。完善权力的运行机制,一是要"切实把防治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二是要用覆盖全过程的责任制度来保证;三是要"以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13.
权力问题是党执政的核心问题,也是体现党的先进性的本质问题。结构合理,配置科学,是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的基础环节。如何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先争优活动,推进权力运行的科学化,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要实现权力运行的科学化,各级党组织及其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完善制度建设、推进运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4.
从坚持党的领导,构建和谐的乡镇领导班子的观点出发,分析了目前乡镇领导班子不团结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乡镇领导班子不团结的措施。关键在于抓好"三个坚持、三个敢于、一个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一、改善党的领导,提高执政本领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率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执政党的含义,就是指党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正象列宁所指出的,国家政权的全部政治经济工作都是由工人阶级的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如果党放弃对国家政权的领导,那它也就不成其为执政党了。党如何实施对政权的领导,怎样处理与国家政权组织的关系,这对第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是个崭新的课题,只能进行实践和探索。列宁曾经说过…  相似文献   

16.
王树春 《理论探讨》2007,2(2):114-116
党内权力的科学配置必须以权力授予与权力制约相统一、民主性与有效性相统一的价值取向为指导,积极推进现行党内权力配置体制的改革,其路径选择主要是:以党代会为核心重新配置党内权力,并着力理顺党代会、党委会、常委会之间的权力关系以及党代会、党委会、纪委之间的权力关系,进而实现党内权力配置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由于我们党长期处于执政党地位,实行以党代政、由党委包揽一切的商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就使有些同志,对党的领导产生了片面性的认识,以为共产党既然是执政党,就可以直接管理政府的工作、立法的工作、司法的工作、包办一切;以为离开了行政的、经济的、文化的具体业务工作、政务工作,党的领导就是空的;以为党可以掌握国家权力直接对人民群众发号施令,用强制措施迫使人民群众接受党的领导;以为党的领导就是靠权,权是绝对的,没有权,就没有领导,有权就有一切;以为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  相似文献   

18.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与权力问题的讨论,许多文章提出了“非权力化”的新观点。我以为提出新观点,必须确定其内涵,否则争论起来,纠缠不清。思想政治工作非权力化,从词义上看可以有两种理解,既可以理解为非——权力化,又可理解为非权力——化。按照第一种理解,非权力化是相对权力化而言的,它反对权力化,而不完全排斥权力;按照第二种理解,则是完全排斥权力,即思想  相似文献   

19.
郑洁 《理论探索》2007,3(5):46-49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在"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在"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着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谢安国 《党政论坛》2012,(11):18-2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期时,党中央提出了增进党内和谐、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是治党治国的新理念,是党建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因此,全面正确理解党内和谐的内涵,深入探讨党内和谐的标准,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党内和谐,是当前理论和实践上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