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好走的路已经走完,能否切实搞好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成为对新一轮改革创新的挑战。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要从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全面的制度创新。如果不对改革思路进行深刻反思,仍然依恋行政本位观念,囿于陈旧框框、常规思维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断然行不通的了。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必然需要打破常规思维,要有理论勇气、探索精神,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不搞无谓的争论。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创造性地渡过深水区,决无退路。一、创造性思维:企业制度创新的灵魂总结企业长期改革的经验教训,我们终…  相似文献   

2.
从创新入手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法和机制的创新入手。 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创新要做到“三个及时变化”。一是要随着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出台而变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市场经济的 主体,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国民经济中占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国 有企业经营机制,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要求。笔者认为,应“面向市场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从根 本上改变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用人、用工机制、分配机制, 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经营者的 激励和约束机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督机制,以及推动 企业科技进步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机制。 一、建立完善企业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人 才…  相似文献   

4.
金敬涛 《理论导刊》2001,(12):58-59
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为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整体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更好地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进一步作了明确规定。这对促进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四项基本特征,这四项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决定》是十五大精神的发展和具体化。《决定》把促进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既是理论上的突破与创新,也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运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集中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果,反映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愿望。显然,离开了职工群众创造姓的伟大实践,就无法理解国有企业改革理…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艰难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也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国有企业中的广大党组织、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企业党建工作在转变中适应,在改进中加强,在继承中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导下,我们正在为把我们新的伟大工程推向二十一世纪而努力。(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不久,广大企业党组织勇挑重担,大胆工作,为企业拨乱反正、恢复秩序、协调关系和发展业产,顺利实现当时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发挥了重…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深入认识邯钢经验,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指导国有企业改革,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研会联合召开了专题座谈会。会议认为:邯钢经验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硕果用邯钢自己的话说,邯钢经验“是市场逼出来的”。改革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转换、市场机制形成,为国有企业创造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竞争环境。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产生邯钢经验。那么,为什么在同样的改革条件下,邯钢能够成功,而不少企业却陷入困境?重新构造企业微观机制,是邯钢成功的又一个条件。邯钢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改革意识,树立市场观…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有了很大变化,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积累了一些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但是,必须看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给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存在着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 目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木西教授是辽宁省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独立董事。他认为,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向国有企业派驻独立董事的做法很好。但是,证监部门在推出这项制度的过程中,很多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否则,在一些情况下,独立董事只能成为“独立的花瓶”。  相似文献   

10.
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我国乡镇体制改革主要围绕着乡镇财政困难和职能缺位、错位的矛盾而展开。其改革的内容局限于机构改革,基本不涉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机制创新。这种改革治标不治本,难以跳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要使改革有实质性的突破,必须从体制上对乡镇政权组织体制、权力结构及运行方式进行根本性改造,建立“乡镇分治、乡派县统”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其中最艰巨、最难解决的“硬骨头”,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党的十五大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全党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在企业制度创新上有新的突破。一、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关键市场经济如果从微观基础来考察,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必须有一大批独立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国有企业转向市场的改革,必须要把公有制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其难点在于,国…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改革事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最为核心和根本的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重在制度创新,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创新,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体改办杨进军主任:《制度创新与扩大开放:深圳再创新辉煌的突破点》——文章认为深圳今后的工作思路是:首先,要把改革和创新放在整个深圳特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考虑;二是把深圳的发展放在全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大背景下来考虑,既看到中央对深圳的要求和深圳在全国的地位、作用,又看到我们存在的差距,虚心学习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三是把深圳的发展放在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格局中来考虑,改革方案要适应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据此,我们应有“高起点,大思路,大动作”的总体改革思路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目标定位,要把国有企业改革、行政体制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确定为深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改革任务。这四项改革任务,与十六大提出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容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4,(47)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明年起,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把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到国有企业改革上来。这项改革,要突出抓住政企分开这一关键环节,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通过转机建制,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经过16年的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通过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等措施,企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涌现出一批发展活力较强、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是,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价格改革的逐步到位,特别是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格局中,国有企业的发展速度大大低于乡镇企业、“外商投资”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了放权让利、承包、股份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等诸多改革,政企分开得到了较深入的贯彻,国有企业有了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但国有企业亏损面和亏损幅度仍在扩大。国有资产流失也较严重。虽然这与近几年经济增长减慢、市场需求不足的宏观形势有关,但据测算,自90年代起国企的全要素生产率不仅未得以增长,反而有所下降,其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实施和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的弊端,即国有企业所有者“虚位”和经营者“错位”的问题。国有企业所有者“虚位”主要是指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6.
杨琳 《瞭望》2003,(20)
当前,我国的各项改革均已进入攻坚阶段。旧有体制弊端已成为阻碍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肠梗阻”。因此,虽然目前抗击非典是我们工作的头等大事,但完成年初国务院制定的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却不能因此而停滞。  相似文献   

17.
一、国有企业改革中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经验与不足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并进一步指明国有企业“要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这一论断对于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要不断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目前国有企业正在深入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一部分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改变了长期以来企业资产全…  相似文献   

18.
论公司治理结构与国有企业效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理论界多把国有企业的产权设计归结为“治理结构”(Governance),用以说明维持国有企业各方利益的激励、监督、补偿规则,其中关于“公司治理结构”更是近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焦点。但是,多数的研究仅限于治理结构的形式和组织成分,而忽视了制度改革中的“主观因素”。这使国有企业的改革常常走入“制度迷信”的误区,特别是新形式旧机制、“换汤不换药”的治理结构设计有断送国有企业的危险。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文试从治理结构的选择功能入手,重新恢复制度改革中“主观因素”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改革与发展,依然是贯穿“九五”的两个主要线索。“九五”期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的两个三年目标将在“九五”期未如期实现。 党的十五大的召开,扫清了国企改革认识上的障碍,拉开了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帷幕。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上,而不单是国有企业数量的多寡。这一指导思路的确立,为深化国企改革打开了一个新天地,国有企业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取得积…  相似文献   

20.
(一) 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严重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围绕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从“放权让利”,到实行“企业承包制”,但最终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不活、经济效益不高、亏损严重等问题。相反,国有企业的亏损额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年来,在对国有企业亏损原因进行深刻剖析和反思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进行,我国企业的经济实力比以前有所增强,但在机制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即对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巨大激励机制没有解决,尤其是产权约束、责任约束和企业家的职业风险约束没有解决。这是国有企业为什么历经改革,仍然容易陷入亏损的重要原因。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所缺乏监督约束机制的问题,为从根本上搞活国有企业,实现扭亏增盈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党的十五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并强调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正是从企业制度创新的角度,致力于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