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符伟韬 《今日海南》2013,(12):47-48
我是很有红薯情结的人,五谷杂粮中尤喜薯食。在我的内心深处,总飘着丝丝缕缕醉人的薯香,纵然久居都市,吃惯了细米白饭,远离薯香和乡土的气息。多年来躲在嘈杂的市井背后,红薯情结总时不时撞击虚掩着岁月的门扉,让我回味起薯食留香的日子,让我时常返回薯蔓延畦的薯园,听一听薯苗滋长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烟雨园博园     
马镇 《前进论坛》2013,(12):54-55
就这样在淅淅沥沥的雨中走进了谜一样的北京园博园。 我以为赏景是需三个境界的:浮光掠影,赞叹唏嘘,极尽感官的享受,释放情绪的积郁,是为看景;形神相溶,迹印于心,因美而引歌,为奇而足蹈,是为记景;大象无形,致忧致喜,闭目而闻山水的纵横,沉思而觉天人的飘逸,是为听景。能够催人追求最高境界的景致寥若星辰,园博园或已捕捉了我的心灵,召唤我徜徉园中,觅寻听景的传奇。  相似文献   

3.
临界 《就业与保障》2006,(11):32-33
情况不同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他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是要我的命的?”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相似文献   

4.
苦累     
一则寓言的开头就展示了热闹的场面:人的各个部位在争论谁最苦累。 眼睛说:“我最苦累,所有的视像都是通过我看的……” 耳朵说:“我最苦累,所有的声音都是通过我听的……” 腿脚说:“我最苦累,所有的路途都是通过我走的……”  相似文献   

5.
一只蝉     
沈雪 《人民公安》2010,(15):59-59
<正>半夜,有一只蝉扯着嗓子,"呜啦啦"地歌唱它的生命。虽然我平时喜欢听它的歌声,但绝不是在这凉爽宜睡的夜晚,而且是在我熟睡的时候。它惊扰了我的梦!窗外,一阵猛烈的骤雨刚刚走过,这  相似文献   

6.
二姐     
听母亲说,二姐出生那天我的家乡 牛角湾下了一场大雪,家里的大黄狗冻 死在家门前,尽管狗肉被当做了母亲月 子里惟一的滋补品,但这不祥之兆是否 就注定了二姐后来的命运多舛?小时候, 大姐、二姐带着我和弟弟就像母鸡护小 鸡似的同院子里的其他孩子一块儿玩 耍,谁也不敢欺负我们,尤其是二姐,她 不但护着我和弟弟,每天还去屋后竹林 里给我们寻找麻雀窝掏鸟蛋。那时候,我 和弟弟特别喜欢二姐。  相似文献   

7.
甲:我有个朋友,听过你讲“成功之道”;她说听起来很有意思,做起来太难了。乙:一个人老了就往往不能准确估计主客观的情况。我已在好几个大学讲“成功之道”,这就是缺乏自知之明、又很不了解听众心理的表现。你那个朋友的反应很典型。“成功之道”这个讲座听起来是有点意思,但要坚持实行却  相似文献   

8.
我从小活在父亲的影子底下,内向、胆子小。听大姑说。我爸小时候跟我一样。后来才变了。  相似文献   

9.
《今日民族》2001,(7):30-33
“咪喱王”李和才 李和才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哈尼族上层人士,在滇南少数民族地区极有声望。 中央访问团第一次到蒙自时,地委书记张丕绪特地向我介绍了李和才。同时介绍了我的身份:“这是党中央、毛主席派来慰问我们少数民族的领导,今后有什么事都可以找连芳同志反映。”我虽再三讲自己不过是个普通干部,有事还找党的各级组织。但李和才却听不进去,说话很直率:“以前我听张冲的,张冲现在听共产党的,你又是共产党的官,说话更管用,我今后找你了。”此后,他到昆明办事开会都要找我,成了朋友,对他的经历也就有了更多了解。 李和…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看《西游记》,特别讨厌唐僧,搞不懂他为什么总是那么固执,不听悟空的建议,还总把悟空赶走,结果自己却被妖怪捉去。但是,当我成为一名管理者后,我开始理解唐僧的苦衷了。  相似文献   

11.
许仙 《观察与思考》2009,(11):56-56
我姐读小学时,我还是个毛毛头,她放了学,就背我去外面玩:跳绳时背着我,玩游戏时也背着我,她们一边玩,一边还唱着村小教的歌。那是一支欢乐的歌,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听着就喜气洋洋的。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和歌有了亲密接触,因为这歌是从我姐的嘴里唱出来的,所以尤为亲切,记忆深刻。  相似文献   

12.
滴露成珠     
旻旻 《中国残疾人》2008,(11):64-65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说过累得不想活了,不过我想,我要算上一个。不,也不能完全说是我旻旻这个人,确切地说,应该是我的躯体。是的,我的躯体累得让我强烈地滋生出不想活的念头。当我站在角落歇息,我听着自己沉重的呼吸,看着前面的路,甚至已经看到自己的灵魂站在彼地遥遥招手,带着微笑,微笑里带着挑战,可我泥泞的躯体依然在某个地方喘息。  相似文献   

13.
春醉斜阳     
吴剑 《人大论坛》2009,(7):47-47
我伫立窗前 却无心听和风 轻轻倾述 寻你觅你  相似文献   

14.
李动 《人民公安》2007,(8):30-31
听了她的哭诉.我的心猛地一颤。眼前这位被我鄙视的不正经女人,原来竟是这样命苦的女人。  相似文献   

15.
赵辉 《台声》2011,(8):90-93
采访周传雄源自一次朋友传给我的一首歌,名字叫做《微凉盼记忆》。他知我喜欢苏轼的词,还特意留言说这首歌是以苏轼的《洞仙歌》为蓝本翻写而成的。听了这首歌才知道歌者是周传雄。实话说,对周传雄有印象没记忆。毕竟一直以来听的音乐大多是西洋摇滚乐、爵士乐和古典音乐。中文唱片听来听去也就是那几张。  相似文献   

16.
这首烩炙人口的儿童的歌曲,创作于50年代初期。当时我刚上小学,音乐教室里、校园的广播中到处回响荡漾着这首歌。我是听着这首歌走进校园,唱着这首歌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又是唱着这首歌升人中学的……这首歌一直伴我度过了欢乐的童年时光。  相似文献   

17.
宝岛乡愁     
周振华 《北京观察》2010,(12):45-47
近些年,常听朋友这样说:“我去了趟台湾,这圈走的这辈子都难忘,不虚此行啊!”看得出,台湾留给每一个去过那里的祖国同胞的印象都是真切的,透彻的,刻骨的。每每谈起这个话题,这些人都是滔滔不绝,甚至有些激动。  相似文献   

18.
“尺子”     
田文 《世纪行》2006,(9):47-48
上世纪末,笔者到四川成都出差时抽空去看了武侯祠。诸葛亮是我早就崇敬的英雄,今天置身祠内,更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及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的塑像,三人都是为保卫蜀汉而牺牲的。这更增加了我对诸葛亮的敬意。便细细地看,慢慢地品。在看、品的过程中,耳边再次响起了诸葛亮《出师表》中“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句子。祠内游人很多,听口音,多是从外地来的,他们也和我一样,看昭烈庙快而粗,看武侯祠慢而细。  相似文献   

19.
如兰 《福建乡土》2009,(6):15-15
风拨弄着我的长发 不紧不慢地奏着乐 夕阳像舞台灯 在树梢间 迷惑着我的眼 你听着  相似文献   

20.
矿工的儿子     
当初,他刨煤时总要嘴里发出哧哧的声音,我听着烦,对他说,闭上嘴,小心崩掉牙!哪知过了几天,他真的给一块刨飞的煤崩掉了门牙。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人体上最坚硬的器官是牙齿,可恰恰又是最脆弱的部分。所以职业拳击手全身都不戴护具,唯独要戴护齿。我看着他手掌里的两颗断牙,对他说,没办法,镶两颗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