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个代表“对女性教育的期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注弱势群体的女性教育,使女性成为先进文化的载体;全面提高女性教育质量,使女性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推动者;加强女性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女性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推动者;加强女性爱国主义教育使女性成为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  相似文献   

2.
女性的政治解放和社会解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性的政治解放和社会解放是女性解放的两个重要维度.女性的政治解放不仅蕴涵女性摆脱传统束缚、获得政治权利、享有人身自由,而且蕴涵女性身体与民族主义政治话语相剥离、解决民族主义性别逻辑悖论、回归原始母性文化和女性自然属性;女性的社会解放则强调女性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双重属性特征,凸显女性的自然性别角色和社会性别角色的差异及二者之间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3.
女性参政是提高妇女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女性人才开发的重要途径,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女性参政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女性参政、女性人才开发仍受到性别、政策歧视、自身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社会需要充分认识女性参政的重要性,优化女性参政的社会环境;女性自身需要强化自主意识,增强参政的信心;家庭要对女性参政给予支持;国家需要在政策上为女性参政提供保障,加大女性教育和培训力度,健全女性领导干部培养选拔体系。  相似文献   

4.
女性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条件和应有内容,女性在反战维和上的特殊贡献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她们在经济领域的参与和成就有利于促进世界繁荣,在政治生活中的作为有利于推动世界民主,女性素质的提高是世界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动力.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女性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障碍.消除女性贫困、赋权给广大女性、提高女性素质,是促进女性发展、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女性就业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女性就业问题的关注,特别是探讨欠发达地区女性的就业情况,将有助于阐释社会转型期女性就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寻求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女性就业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女性吸毒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女性吸毒人数在过去几年持续上升,由于女性与男性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高比例的吸毒女性卖淫已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女性吸毒现象开始受到关注.为此应加强女性世界观、人生现、道德观教育,提高其自尊、自爱意识,提高女性素质,增强自主、自强的能力,提高女性对毒品问题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并为吸毒女性提供必要的社会关爱和救助,进一步落实社会帮教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论女性话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女性话语是女性意识的反映,标志着女性对男性传统话语霸权的反抗与反拨,而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身、对自身作为一个相对于男性的群体、对自身所应享有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定位的认识.如果性别不会消失,性别或社会性别差异就会永远存在.强调女性主体性,不仅要改变女性对于男性的从属关系,而且要改变女性对于国家的从属关系.女性话语标志着女性对自我精神力量与价值的探寻.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鲜活生动,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这一系列女性的遭遇和历史所赋予她们的不同命运来分析其历史必然性和个体的悲剧性。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地位是历史发展的反映,因此,研究托尔斯泰时期女性地位的历史印记和女性个体的命运抗争,更好地反映俄国资产阶级萌芽时期的社会现状,证明女性的生活自主权、社会地位和经济自主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女性主义的崛起,性别因素日渐鲜明地进入了文学批评领域.性别批评成为女性颠覆男性菲勒斯中心主义、发出女性声音、言说女性个性体验的中心策略.女性主义者强调女性意识和女性经验的独有性,以绝对的个人体验介入文学批评并将其贯穿于女性写作的实践中.但女性批评中性别批评理论及其影响下的女性写作(尤为身体写作)仍有其不足和局限.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中的女性文学研究栏目是女性文学研究和批评的阵地,是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文学研究栏目策划的主题主要有:女性文学研究与中国社会性别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女性文学中"中国女性故事"书写、女性文学中关于当下的诸多性别问题的探讨、女性文学的发展历史研究以及对性别史的反思、女性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研究、当代影视文学作品的性别意识形态研究、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地域性女性文学研究、乡土女性文学与都市女性文学研究等.女性文学研究栏目还需要关注国外女性文学研究、女性文学批评理论、文化批评和方法研究等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