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23,(11):46-49
<正>“今天你们看天了吗?”梁中和上课,喜欢问学生这种“题外话”。这样的“题外话”在他看来,暗藏着生命哲学教育的理念。作为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梁中和与团队开设的“爱,美与死亡”生命教育通识课,最近颇为出圈,课题内容映照进当下诸多现实和精神话题。近日,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深度对话梁中和,一溯生命教育的内涵以及在当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报载,武汉大学全国知名的哲学教授邓晓芒,向该校研究生院递上一纸辞呈。请求“辞去博士生导师”之职。邓教授的辞职原因是,武大哲学系两名由他带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因未能在学校规定“级别”的期刊上发表足够的论文,结果没有拿到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3.
戴安林 《世纪桥》2009,(2):15-18
“林震”教授来响水公社蹲点搞“四清”运动 1964年9月的一天,湖南省湘潭县响水人民公社来了一位名叫“林震”的农学院教授。林教授告诉当地的干部和社员,他是来这里蹲点,开展“四清”运动的。林教授来了以后,就一头扎进群众之中,频繁地走田间、访农户、调查了解农村的具体情况,宣传解释党的农村工作政策。  相似文献   

4.
想象蔡元培     
绍兴很有名。它那里出了许多历史名人。现今的绍兴街上悬挂着陆游、徐文长、鲁迅、秋瑾等人的画象,蔡元培先生的画象也在其中。画象是写意的,留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六十年代初到北大上学,知道蔡先生曾是北大的校长。那时,没有人说蔡先生不恭之辞,但对他所提倡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总觉得有些不对味儿,因当时正是主张无产阶级思想一枝独放的时候,想象中便对蔡先生存有那么多解不开的疑惑_“文革”中曾有暇与当时的系王任。康德专家郑听先生请教起哲学系的历史,方知道蔡先生当时在北大的一些作为,知道了当时“中学…  相似文献   

5.
张鸣 《廉政瞭望》2010,(5):68-68
两位来自湖南高校的教授,在《经济评论》上的一篇论文,跟此前北大另一位教授所编写教材的某个章节相似度奇高,高到95%。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据记者报道,抄袭者之一,还是个院长,目前正在抓论文抄袭典型。  相似文献   

6.
张申府(1895-1986),原名张嵩年,1895年出生于河北献县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朝进士,翰林院编修,民国时期曾任北洋政府的众议院议员。1914年,张申府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张申府在北大期间,曾经在哲学系学习两个月,却对哲学,尤其是罗素的解析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7.
1912年,北京大学设立哲学门,哲学从此成为中国现代大学的独立学科。1914年,北大哲学门正式招生,标志着现代的中国哲学教育的开始。90年来,在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北大哲学系和全国同仁一道,完成了中国哲学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历史使命。在这个隆重热烈的庆典上,冷静地反思中国哲学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这样一个问题,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不无意义。中国古代虽无“哲学”之名,却有哲学之实。从孔子、老子开始的古代哲人皆“志于道”。他们以“闻道”、“知道”为人生目标,以“弘道”、“传道”为终极关…  相似文献   

8.
爱心曲——记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冯建国马晓伟这是一个真诚与爱心谱写的故事。有位生命危在旦夕的骨癌患者,从南方赶到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主任范清宇教授,亲自为他做了长达12个小时的手术。出院时,这位江南富商真诚地说:“范教授,我要打一条最重...  相似文献   

9.
相逢1922年10月初的一天,在李大剖的家中,一位操着南方口音的小个子客人正和主人一边吃茶,一边愉快地交谈,这位客人就是来自上海经北京要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四大”的陈独秀。在谈到莫斯科的党员时,李大制提到了霍秋白:“你到北大那一年,他是北大旁听生,说起来算是你的学生。当年他就入俄文专修馆学习。五四被捕的学生中也有他。”李大利说话时拿出一叠《晨报》,在“莫斯科通信”专栏里,清一色地刊登着溜秋白从莫斯科寄来的文章。“他是什么时候去莫斯科的?是C.P吗?”陈独秀急急地问,“你到上海那年,他就去莫斯科了,当…  相似文献   

10.
蒋宏宾 《唯实》2014,(7):76-80
2011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动员时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他特别强调,“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其要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思想方法搞正确,增强工作中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郭建宁曾指出,“潜规则”的盛行,是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如果“潜规则”成为常态,成为人们比较普遍的行为方式和生活哲学,这个社会的文化将是危险的。时间长了,它会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2.
风雨沉沉的夜里,前面一片荒郊。走尽荒郊,便是人们的道。呀!黑暗里歧路万千,叫我怎样走好?“上帝!快给我些光明罢,让我好向前跑?”上帝慌着说,“光明?我没处给你找!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朱自清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6岁时移居扬州191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并考入北大预科,后转入哲学系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并任中文系主任,从此一生服务于清华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他随清华大学迁入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授抗战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  相似文献   

13.
李也松 《党课》2014,(19):37-38
敢说“不行”,爱说“不行”,是邓小平工作中的一大特点。翻开他的著作,“不行”一词用得非常多。如他的一篇文稿《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全篇只有370多字,就用了4个“不行”。“不行”二字看似简单,却不是轻易能说出口的。它体现的不仅是一种语言风格,更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一种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张国焘是北京大学的学生,而李大钊则是北大有名的教授、图书馆主任。他们同是北京共产党小组的创始人,又同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对于张国焘来说,李大钊无疑堪称恩师与引路人。但张国焘在1924年被反动军阀政府逮捕后,却出卖了李大钊。由于张国焘隐瞒了这段历史,所以直至1927年4月英勇牺牲,李大钊也不知道他所信任的学生曾经出卖过他。 张国焘1916年进入北大学习时,李大钊在留学日本3年后刚刚归国。1917年11月,李大钊经章士钊推荐,被北大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翌年1月,又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张国焘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杂志上读到李大钊的文章时,还不认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4,(6):70-71
父亲与我谈话时,他总是会先说一句:“我今天告诉过你我有多么爱你吗?”从这句话我能深深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  相似文献   

16.
敢说“不行”,爱说“不行”,是邓小平工作中的一大特点。翻开他的著作,“不行”一词用得非常多。如《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共有60篇文稿,其中36篇文稿100多处用了“不行”。该卷中最短的文稿《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全篇只有370多字,用了4个“不行”。“不行”二字看似简单,却不是轻易能说出口的。它体现的不仅是一种语言风...  相似文献   

17.
艾琳 《共产党人》2004,(4):48-49
也许现在因为我是个太爱怀旧、太爱留恋故人故物的人吧,所以,当有那么一天,听到一位毕业于名牌大学中文系现在某大学教授中文的青年教师说“不知怎么回事,现在我几乎连一封信都写不出来”时,心中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哀。  相似文献   

18.
广闻博览     
正蔡元培给教授"请安"送薪酬1916年12月,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对于聘任的教授,蔡元培都给予了不菲的薪酬,而在每月发薪酬的日子,他从不让教授们去总务处领取,而是由他登门亲自"请安"。每次去,他都穿着一身一尘不染的西装,再带两个助手,来到教授的宅府。坐下后,蔡元培微笑地褒扬教授新近发表的某篇论文,又在不经意间转换话题,亲切询问教授的饮食起居。  相似文献   

19.
《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是1784年康德60岁时写的一篇论文。康德一般不大谈论历史,但是在这篇论文中,康德可以说第一次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历史观。因此,通过研究康德在这篇论文中所表达出来的历史观,无疑对理解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的历史观有直接的帮助。而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人的康德,其历史观也深刻影响了黑格尔,通过黑格尔又对马克思的历史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拒绝有方     
孙玉祥 《求贤》2008,(11):25-25
有三个研究生拿着毕业论文去找教授签名放行.教授觉得他们论文水平不够.决定拒绝签名让他们顺利毕业。他问第一个学生:“你会不会觉得我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当然会啊!”急于得到导师签名的学生满口应承。“你会不会觉得,跟我做研究是一种幸福?”“当然幸福啊!”学生又表态。“那你怎么舍得毕业呢?再读一年吧!”教授顺理成章道。到第二个学生,教授说:“你这篇论文写得真好!”“这都是老师指导有方。”学生毕恭毕敬。“你这篇论文几乎把所有我会的东西都写进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