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去年下半年起,在广东珠三角地区,不少企业遇到了"招工难"问题,对此人们评说不一,有的甚至用"民工荒"一词来解释这种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事实上,根据我们最近在珠三角东莞等地的调研情况,目前珠三角企业"招工难"主要表现为"能够立即上岗的熟练工招不到或招不够",当地劳动力市场上紧缺的只是技能型民工,而不是体能型民工.这也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在珠三角正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背景下,以劳务输出作为经济发展战略之一的贵州,必须抓住当前珠三角劳动力需求伴随产业同步升级的机遇,加快推进劳务输出增长方式转型,进一步促进本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劳务输出,就四川而言,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省际贸易。为了提出四川劳务输出的科学对策,有必要首先分析四川劳务输出的历史和现状,即首先作实证分析,弄清“是什么”,然后,才能合理地作出“应该是什么”的规范分析。  相似文献   

3.
吴昌林  王光栋 《求实》2007,(5):36-38
跨区域的对外劳务输出是调节各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中部地区失业问题严重,而且,由于本地区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能力有限,劳动力供给带来的就业压力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中部地区富余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就业就成为缓解本地区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中部地区要发挥劳务输出对促进本地区就业增长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关键是要发展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川省在“十一五”规划中把建设“和谐四川”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笔者主持和参与了四川省民工委“十一五”的两个前瞻性课题“四川民族地区地方病综合防治对策研究”和“四川民族地区行政村文化室建设可行性研究”,下面结合课题成果和四川民族地区的实际状况,就如何建设和谐四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要尽快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收入,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的民族政策;必须增加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必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6.
秦伟 《学习论坛》2003,(4):36-38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而新县农民的实践证明劳务输出是一条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光栋 《求实》2005,(11):37-39
促进中部地区就业增长是缓解中部地区就业压力的根本。从实现就业增长的路径选择来说,中部地区一是要采用依托外源型发展模式,培育和完善外源型增长模式的市场经济环境,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二是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三是通过教育培训改善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结构,提高本地区跨区域就业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扩大跨区域劳务输出的规模。  相似文献   

8.
近日广东省颁布了珠三角5个“一体化”规划。根据规划,广东将投资1.9767万亿元。规划建设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化四类重大工程共150项.近期规划目标将在2012年实现,到远期规划2020年,珠三角地区9市将初步实现五个“一体化”。广东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  相似文献   

9.
最近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珠三角到2012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该《纲要》还提出了珠三角五大战略定位:1.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赋予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更大的自主权,支持率先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劳务输出成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但在劳务输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异地务工人员的服务与管理,改善就业环境,切实保障务工人员的权益,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业跨越式发展是民族地区实现当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切入点,文章结合四川民族地区产业资源禀赋和结构特点及其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生态文明的新视角指出了四川民族地区产业的相关跨越选择及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支部生活》2014,(5):39-39
环保部公布的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2013年5月和7月,臭氧成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首要污染物。如今,在不少地区,臭氧已成为仅次于PM2.5的主要污染物,而其危害不亚于PM2.5。  相似文献   

13.
民营经济作为最活跃的经济形式,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整个国家与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意义重大。和谐社会的构建依靠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而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强则地区强,民营经济富则地区稳,民营经济优则百姓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繁荣稳定就是来自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成长。因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中部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每月大事     
《福建理论学习》2009,(4):48-48
3—2日,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京举行。此间,民革中央提交提案,建言构建涵盖台湾、福建、浙江南部、广东东部和江西中东部地区的“海峡经济区”,使“海峡经济区”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北部湾地区之后的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5.
川西剿匪     
刚解放的四川,在宣布起义的国民党军队中有少部分并不是真正投诚,有机会就又叛变。四川是大陆解放较晚的地方,有不少潜伏下来的国民党特务,活动非常猖獗。他们勾结惯匪和一些地方反动势力,在川西地区大面积地发动暴乱、攻占城镇、破坏交通,杀害了我大批军政人员。  相似文献   

16.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民族教育是我省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认真搞好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加快民族教育发展,对促进我省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四川“追赶型、跨越式”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民族地区教育现状如何?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其解决途径何在?对此,我们重点对我省民族地区——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民族教育工作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县长石春云: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而中西部许多青年“就业难”。解决这个结构性就业矛盾,关键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目前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仍然滞后,  相似文献   

18.
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新形势,要实施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寻求现实的路径和政策支持。四川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开发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提高附加值;努力改善交通、电力、邮电等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构建科学教育体系,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搞好移民集居,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大力发展科技、卫生、文化、广电、体育等社会事业。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春节刚过,一些地区用工短缺现象已逐步显现,安徽、江西这样的劳务输出大省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提速,不少从沿海地区返乡的农民工被家门口企业“截留”,就地就业。  相似文献   

20.
杨甫祥 《江淮》2012,(6):44
明光市人口65万,富余劳动力达33万人,劳务输出比重大。前些年,市里把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随着明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提速和工业园区扩张,加上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2005年以来,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