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以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保障人民民主权力的充分行使,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因此,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民主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一个基本内容。有少数同志对这个问题不甚了解,甚至错误地把社会主义民主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对立起来,认为党的领导会妨碍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和扩大。为澄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民主与政党的关系,探讨社会主义民主与无产阶级政党的关系。本文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3.
但兴国 《政策》2003,(2):64-64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是通过共产党领导、共产党执政实现的。一方面,人民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和享受民主权力,而绝不  相似文献   

4.
罗莎·卢森堡关于党内民主的思考主要包括: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有可能实行真正的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无产阶级在自己的党组织内部的大多数人的统治",即大多数人的民主;党内民主思想的核心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重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研究卢森堡的党内民主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振建 《前进》2010,(12):37-3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为广大网民利用这一新兴媒体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重要手段。这一新兴的民主实现形式被叫做“网络民主”。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选择何种类型的政党制度,是该国各政党在政治斗争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的多党合作制度只能在无产阶级取得全国政权、共产党执政以后形成和确立,而非无产阶级政党对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对共产党的态度则是这种政党制度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建立社会主义多党合作制要求民主革命时用的非无产阶级民主政党适应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政党制度,必须符合把社会的整体需要作为价值目标的原则,也就是说,要能体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以最大多数人获得民主、平等、公正等权利为标准而构…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和邓小平同马恩列斯一样,都认为民主是有阶级性的、具体的,只有无产阶级民主才是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同样,毛泽东和邓小平还都十分严厉地批判了企图在中国搞西方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思潮,强调在中国只能搞社会主义民主,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  相似文献   

8.
对社会主义民主进行多方位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也就是给社会主义民主确定质的规定性的分析。它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所进行的最基本分析,也是其它分析方法的前提性条件。定性分析首先和主要的是阶级分析。这种分析认为,任何民主都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并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在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里,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它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真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巴黎公社民主制是无产阶级民主制的可贵尝试,苏维埃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制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民主形式"。然而随着俄国无产阶级民主制实践的进展,列宁认识到,建设无产阶级民主是一个渐进的、较长的过程;不是由全体公民实现无产阶级民主和专政,而是由工人阶级执政党实现无产阶级民主和专政;党通过苏维埃和工会推进工作,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和专政。经典作家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具有启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主集中制理论,要历史地具体地分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提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组织原则,辩证地分析民主与集中的内在关系,并始终站在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立场上。由此,能够体现无产阶级政党本质的组织原则就是民主集中制。如果把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仅仅理解为所谓的民主制,不但容易把无产阶级政党降低为资产阶级政党的水平,而且会丧失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通过回顾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阐述与发展,可以得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制度,永远不能丢,更不能把它视为其他非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  相似文献   

11.
张鼎良 《前沿》2011,(4):33-35
马克思的民主理论是马克思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它对无产阶级民主做了原则性论述。马克思的民主理论仍然指导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全和发展。当前,探究马克思的民主理论,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强调指出:要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基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民政部门的职能并结合当地实际,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谈点想法,力求为地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一点理论服务。一、根据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的要来,看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性。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这绝不是说:人民的每个分子都去直接掌握国家的权力。那么,12亿多的人民如何行使民主权力?马克思主义领导科学告诉我们:管理是有层次的,换言之,人民群众行使…  相似文献   

13.
陈水扁鼓吹“台独公投”有一个颇能迷惑人的谬论,说什么台湾是“民主社会”,对台湾前途进行公民投票,是2300万台湾人民的“民主权力”和“基本人权”云云。其实,陈水扁鼓吹在台湾搞“台独公投”,恰恰是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以少数人的所谓民主和人权,否定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保证,又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十分深远。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即无产阶级民主,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也就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一方面,人民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另一方面,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是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人民的这种权利,不是什么人恩赐的,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因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要求经济和政治管理权力的民主化。所以,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  相似文献   

15.
从自由主义民主立场出发,伯恩施坦认为民主意味着不存在统治阶级,否定了马克思的阶级民主概念;主张民主包含了法制、有限多数和妥协原则,否定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自由主义为中介,伯恩施坦指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主张通过完善自由主义民主制度使资本主义和平长成社会主义,要求放弃无产阶级革命,改变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性质。我们需要批判地分析伯恩施坦的民主观,以澄清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16.
民主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它同许多政治现象一样,本身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建立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探索无产阶级民主的过程中,对民主有过深入的研究,多层次多侧面地论述过民主问题,对民主的内涵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则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和民主政治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批判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企图用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观点,指导欧洲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恩格斯提出了有关民主共和国问题并形成相关思想。恩格斯认为,无论在德国、意大利等尚未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国家,还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已建立民主共和国或民主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民主共和国形式一定程度上都能够推动这些国家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关于如何对待民主共和国,恩格斯认为,民主共和国形式由其内容决定,其本质是由掌握政权的阶级决定的,无产阶级在掌握政权后可以利用民主共和国的形式。研究恩格斯晚年关于民主共和国问题的基本思想对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主是《国家与革命》中的核心概念,列宁在文本中阐述了民主的双重属性。作为暴力统治工具,民主具有历史暂时性,具体表现为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与无产阶级民主的过渡性;作为和平改良工具,民主具有历史进步性,具体表现为资产阶级民主的进步性与无产阶级民主的超越性。新时代,深入研究这部著作中的“民主”概念及其双重属性,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理论界一般认为,巴黎公社薪金制(下称薪金制)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然而,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这一观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相去甚远。我们认为,必须从民主原则和分配原则两个方面看待“薪金制”:作为民主原则,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之后的整个社会主义时期都有重要意义;作为分配原则,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一定时期的历史条件紧密相联,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即为按劳分配原则所取代。  相似文献   

20.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由来及其演化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民主党的思想体系的总称。它是由上个世纪后半期欧洲工人运动中的社会民主主义演化而来的。19世纪后半期,一些欧洲国家尚未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在当时的条件下,工人政党面临的任务是组织领导无产阶级推(?)封建专制、争取民主,进而为实现社会主义而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