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它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歌唱着二小牛郎"这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痛穴,位置就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王二小牺牲的地方。当目光触摸着大石头上那摊酱紫色的血痕,心灵深处不由迸发出一种难以忍受的疼痛。怎么能不疼痛呢!孩子牺牲时毕竟才只有12岁呀!12岁,正值年少,天性活泼,会让我们立即想到自己的晚辈。他应该在父母的呵护下,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天文讲地理讲今古人事,或者与同学与玩伴于校园内外快乐  相似文献   

2.
是标准的寒窗苦读十二载,然后顺利升入高等学堂,小学、中学、大学一路走来,遇到过的老师无法细数,但只有一位,是我多年以后,才猛然发觉要对之深深感谢的人。老师姓林,教我们时已是年过半百的老头,眼睛花了,头发也掉落得稀稀拉拉,这样的老师,我们是不会放在眼里的,尽管他很善良,但是对于我们,对于一群十三四岁的调皮孩子来说,光有善良根本就管不住我们。林老师的左腿有点跛,捣蛋鬼小黑就经常跟在他后面,学他走路一颠一跛的样子,引得观望的同学一阵大笑。林老师是乡下调来的,普通话不怎么灵光,我们就常常给他挑刺,然后大…  相似文献   

3.
正机场里有一所小学,属于三间房中学的一个校区,老师由部队有文化的家属担任。分一至五年级,学生都是部队的子弟。我们上初中后,要到三间房村里的中学去读书,村里的孩子管我们叫"机场的孩子"。机场的孩子来自十几个省份,如四川、广东、湖北、湖南、河南、河北等等,都是随父亲来到部队的随军家属。家属老师有的不是专业的教师,只是个看孩子的,上世纪70年代初学校受文革冲击,也上不了什么正规的课。老师让同学们从家带一些  相似文献   

4.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6,(1)
敢用不敢用有一顾客到一家商场买烟。买后就抽起来。营业员对他说:“对不起,这是无烟商场,请不要在这儿抽烟!”顾客不高兴了:“我在这儿买烟还不让我在这儿抽?”营业员听罢,冷笑一声说:“哼!我们这儿还卖手纸,那你敢在这儿用吗?”取名趣闻给孩子取名字时要特别注意读音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姓氏,更要注意谐音问题。网友推荐一文,对正在给孩子取名字者可能会有所启示:医务室有个校医名叫“段珍”,我们都不去她那儿打针。音乐老师叫管风琴,健美老师叫陈亚玲,锅炉热处理专业老师叫吴嫣梅。我晓得一个人名叫朱逸群,另一个叫杨宜知。一父母给孩子…  相似文献   

5.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7,(3)
加号有一个家庭,这家的孩子的数学一直不好,父母给他换了不少学校。最后,父母给孩子换了一个教堂小学,这个孩子的数学就名列前茅了。父母很奇怪,就问:“是不是老师教的好?”孩子说:“不是。”父母又问:“是不是教材不一样?”孩子说:“不是。”父母问:“那是什么?”孩子说:“我一进教室,我就知道这  相似文献   

6.
嬉戏少年时     
机场里有一所小学,三间房中学的一个校区,老师由部队有文化的家属担任。分一至五年级,学生都是部队的子弟。上初中后,要到三间房村里的中学去读书,村里的孩子管我们叫"机场的孩子"。我们来自四川、广东、湖北、湖南、河南、河北等十几个省份。有的老师文化不高,也不专业,更像是个看孩子的,上世纪70年代初,学校受文革的冲击,上不了正规的课。上课时老师让同学们从家带一些小人儿书给同学们念,记得读过我买  相似文献   

7.
陈华 《新青年》2007,(10):20-21
有人说我是私生女第一次听别人说我是私生女那年我10岁,上小学4年级.为了一块心爱的橡皮我和那个高出我半个脑袋的同桌吵起来。我说橡皮是我的,他说橡皮是他的,像我这样穷的孩子怎么买得起那样的橡皮。那时正是下课的时间,不一会儿我们两个就被看热闹的同学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起来。老师来的时候我正拼命地撕扯着同桌的手,他紧握的手心里有我的橡皮,一瓣西瓜的样子,翠绿的皮包着鲜红的瓜瓤,上面还有几粒黑色的瓜子。  相似文献   

8.
失而复得     
那是1963年夏,我上小学二年级。那时候我们住在交通部的宿舍,一座前后几进、带回廊、带月亮门、院中有院的大四合院。整个大院加起来有近四十户人家,单是和我同班的同学就有5个孩子。这5个孩子,暑假期间就被老师组合为一个学习小组,以便互相督促,完成暑假作业。  相似文献   

9.
那一年, 我14岁,他18岁.他叫宁彬.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宁彬站在画室的台阶上,微笑着对我说了一句什么话,黄昏微凉的风吹起了他额前的发,夕阳下他的笑容里有一种儒雅和温和,没有道理的,我爱上了他.我们生活在这个很小的小镇上,连公交车也没有.我们学画的画室是这个地方唯一一个可以让喜欢画的学生们受一点正规美术训练的地方,是学校里的美术老师开的.宁彬学得很刻苦,对美术的悟性也很高;他文化课不是很好,美术是他出去的阶梯.而我则只是因为好奇,觉得好玩,我喜欢那种背着画夹,骑着自行车,在微熏的春风里出去写生的感觉.其实从小到大,我的功课一直特别好,文笔也好,是那种从小就被老师和家长宠着、每篇作文都会被用来做范文的好学生.大家都说,我将来一定会读一个好大学,我也知道,自己是一定会离开这个小地方的.  相似文献   

10.
劳塔罗(Lautaro)是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征服美洲时期的智利民族英雄,被誉为“智利民族之星”。至今,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和其他许多地方都竖立着纪念他的雕像,圣地亚哥以南还有以劳塔罗命名的城市。在1980年春雨潇潇的“逝人节”(11月2日,智利人扫墓,类似我国的清明节),我们访问了劳塔罗市。市长塞尔希奥·诺登弗莱奇特带我们参观了座落在市东南的劳塔罗青铜雕像。到1981年2月12日,这尊雕像就整  相似文献   

11.
一 母亲盼我们回去,每次打电话,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时候回来?小虎子长多高了?"小虎子是我的儿子.我们在电话里告诉了她,那头,母亲略带一丝伤感地说:"有空就回来,不然,小虎子回来,怕我都认不出来了."我们应承着,说一定回来,到了暑假,一准带着孩子回来.母亲沉吟了一会儿,大概在计算着我们回归的日子吧,如果时间还长,就会长叹一声:"还要那么长时间啊.  相似文献   

12.
青春的童话     
1 不得不承认,我与薛梦是极其有缘的.从小学四年级一直到初二,始终是同桌,五年的时光,让我们结下了比战友情还要深厚的"兄弟情",我就像个假小子一样跟着他混.但我们的成绩非常好,弄得班主任老师也无法对我们进行"批判",只好任由我们飞扬着青春.  相似文献   

13.
马老师:您好!我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来打扰您,请您听听我的倾诉。我是一名初三的女孩,刚开学的时候认识了他。他是我们的任课教师,40多岁。身为班干部我经常出入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室,他也经常去那里。我们之间就逐渐地熟悉起来。我觉得他对我的学习很关心,和我在一起也很风趣。他还鼓励我有什么问题经常去问他。就这样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他有时还对我动手动脚的,我没太在意,因为我听说这位老师就是这样,他是把我们当成他的孩子了。后来我问他问题的次数逐渐的少了,因为他对我说过“我喜欢你”。那是在一次无意的谈话中他说出…  相似文献   

14.
1. 初冬的天,雨总是突然地落,绵绵无止境. 我在教室里望外面的天,漫天漫地的雨,远远近近地覆在眼里,覆在心上.那条通向学校的小土路,一定义是泥泞不堪了罢?我在想,放学时怎么回家. 教室门口,陆陆续续聚集了一些人,是我同学的父亲或母亲,他们擎着笨笨的油纸伞,候在教室外,探头探脑着,一边闲闲地说着话,等着接他们的孩子回家.教室里一颗颗心,早就坐不住了,扑着翅飞出去.老师这时大抵是宽容的,说一声,散学吧.我们便提前下了课.  相似文献   

15.
暑假,我们决定去新疆游玩,到了目的地,我与儿子晚上投宿在桑巴家的旅馆,白天,就兴趣十足的各处游走. 因儿子讨厌了城里的风景,我们游玩的地方多是田野、沙漠,人烟稀少的地方.他一路欢叫着这儿摸摸,那儿嗅嗅,后来干脆张开双臂冲着远方大声喊:啊,我来了.  相似文献   

16.
感恩     
正只听"咕咚"一声,就像天上掉下一个什么东西,那声响裹挟着"2014"一下子就落到了我们眼前。这掉下的是个什么东西呢?我说它是苹果!苹果又香又甜,从南到北,大人孩子都喜欢。在过去的一年里,人们咀嚼着、吮吸着、消化着、吸收着它的丰富营养,一年的日子被滋润得香香甜甜。苹果是长在树上的。吃水不忘打井人,那栽苹果树的人呢?这不由使我想起一句出  相似文献   

17.
马老师:您好!我是个25岁的青春女孩,刚刚遭遇失恋。刚走过一段一见钟情一厢情愿的恋情,又有一件事困扰着我。前不久,我遇到了小学的一位音乐老师。那时,他对学生非常好,上课也很认真,我觉得他是一位非常称职的老师。然而一年后,他却离开了我们。后来才听说他考上了大学学声乐。十几年后我们又不期而遇,当时我一眼就认出了他。我想我们真是有缘。于是我萌发了跟他学声乐的念头,一是从小我就喜欢唱歌,二是我想以此来忘却失恋的烦恼。第二天我就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寄给他。信中顺便说,我现在下岗了,想把时间好好利用起来。想不到他很快就给我…  相似文献   

18.
陈华 《新青年》2006,(4):14-15
我有5个孩子,也就有了5份牵挂,5份忙碌,5份喜怒哀乐.看到这儿,您别误会,我绝不是超生游击队的,5个孩子中,只有1个是我生的,其他4个,在我不经意的某个时间闯进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就是工作后也还有许多进修培训的机会,一辈子有多少老师教过我们?在这些老师当中,为什么小学老师总让人难于忘怀?我想恐怕是人生的基调往往在少年时期就确定下来了,而小学老师的启蒙教育又常常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近六十年过去了,岁月的长河却冲不淡我对我就读过的那间乡间小学老师的记忆。  相似文献   

20.
爱到底     
安芷 《新青年》2011,(10):52-53
我看着林薇意气风发地朝我走来,“怎么样?考的如何?”林薇说完这句话,我除了一个白眼什么都不想回应,在心里默默地鄙视了好几遍还顺带扎了小人.“我不知道,如果改卷老师大发慈悲,我们也许就能上同一所大学了.”我还不停地在心里默默安慰自己,改卷老师都是善良的观世音菩萨.“你还真够义气啊,就为了我?”林薇挑了挑眉,尽管是女生,但很帅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