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与象征主义之间的联系。分别是“救赎”一词的象征意义,监狱这一语境的象征意义,啤酒、音乐、图书馆的象征意义和荒诞的象征意义。最后得出结论:《肖申克的救赎》具有相当强的现实意义。就像象征主义追求高于现实世界的丰富心灵世界及其内在生命力一样,《肖申克的救赎》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但却更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消费主义逻辑下,电影《金陵十三钗》不但在命意定位的问题上展现尴尬,在文化政治的处理上也难免尴尬;而文化政治话题在该片中主要体现为身体和文化救赎问题.  相似文献   

3.
"救赎"是韦伯探讨宗教与现代性等问题时使用的重要概念,韦伯认为人的救赎需求、救赎的形态和方式取决于其眼中的"世界图景".救赎宗教的有意义的世界图景设定了一种有秩序、有目的的理想世界,解释了世界中苦难与无意义等问题,为超越性的价值提供了支撑,明确了"救赎"的需求和路径,并影响了人格的发展、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但在理性化的过程中,宗教性的世界图景为了保持自身的首尾一贯性而逐渐脱离现世,最终在自行其是的现世价值领域的冲击下和支配现世的工具理性的"铁笼"中丧失了统一人格与提供救赎的功能.韦伯不认可回到宗教性世界图景之中寻求救赎的退路,而是要求人从各个理性化的价值领域中寻找自己的现世救赎.在韦伯的人学预设的基础上,这是意义导向的"人"在现代破碎的世界图景中生活的唯一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4.
修菁 《台声》2024,(2):49-51
<正>以中华传统民俗“炸寒单”为线索,讲述人性的救赎与宽恕的台湾青春题材电影《寒单》,1月5日在北京举行首映礼,台湾导演黄朝亮携主演的台湾演员郑人硕,与北京观众面对面交流。在台湾地区,中华传统文化在民间依旧保留着深厚的人气,如何借助艺术化的呈现方式对其展现,也是台湾影视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做的。  相似文献   

5.
《乌托邦》反映的原罪观是基督教关于罪的根源的传统观念。这一观念受到来自现代基督教神学的质疑和挑战。为了丰富国内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本文以基督教的基础和标准《圣经》为依据,对比分析了基督教两派争议的焦点,发现原罪观缺乏对上帝救赎之道的真正认识,是将人重新戴上枷锁而不是给人以自由的教义。现代神学揭示的救赎之道是将人从罪的折磨和支配中解救出来的道路,更接近《圣经》的启示,是给人以自由的救赎之道。  相似文献   

6.
救赎     
■18年前,一位年轻的看守所民警,执著地为一名死刑犯上诉,救了他一条命。 ■18年间,他与这名犯人书信往来,执著地救赎他的心灵。 ■从被判死刑到改判死缓、无期徒刑,再到减刑为有期徒刑,到2011年下半年刑满出狱,18年的牢狱生活,是张斌这位普通的警察,用人性光芒与人格魅力照耀着"死囚"程胜摆脱迷茫和挣扎,完成了由"死"复"生"的心灵救赎。  相似文献   

7.
9月13日下午,湖南省南县人民法院宣判:“被告人陈新平犯故意杀人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判处被告人陈新平故意杀人罪不成立。”随着审判庭响起的掌声和欢呼声,历时6年经历6次审判的“杀妻犯”陈新平终于被宣告无罪,其法律意义极为深远。可以说,此次陈新平案的判决是一次法律的救赎,同时也是一次对法律的救赎。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的女作家苏珊·桑塔格在她的<论摄影>中写道:"人类无可救赎的留在柏拉图的洞穴里,老习惯未改,依然在并非真实本身,而仅是真实的影像中陶醉."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类是否真的还无可救赎的留在柏拉图的洞穴中?人的解放,这一哲学诞生以来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就让我们回到柏拉图的洞穴喻中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9.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人必然被制度化。人如何在自然性和社会性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个性与环境之间生存和发展是人制度性生存的两难困境。人被制度化的方向与程度反映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融合程度。人格“制度化”必然伴生人格的“制度性固化”。同时,人被特定职业与环境的制度化也会产生人与环境的冲突和紧张。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以监狱制度为例向人们揭示了人在“制度性生存”中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0.
郁文羽 《传承》2010,(18):66-67
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的女作家苏珊·桑塔格在她的《论摄影》中写道:"人类无可救赎的留在柏拉图的洞穴里,老习惯未改,依然在并非真实本身,而仅是真实的影像中陶醉。"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类是否真的还无可救赎的留在柏拉图的洞穴中?人的解放,这一哲学诞生以来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就让我们回到柏拉图的洞穴喻中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1.
传统媒介作为一种内容的价值生产方式必须架构在互联网逻辑的传播平台之上,以内容更为专长的深度开掘及多样化呈现方式的处理,在多介质的"跨界平台"上寻找更多的"落地点",探求价值实现的更为广阔的空间在互联网的压力之下,传统媒介影响力的弱势化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在于,传统媒介是否至此真的进入了无可逆转的"寒冬"?传统媒介业能否得到救赎?何以救赎?这些都是当下媒体人非常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12.
回归大山是伐木工的心愿。当赵希海放下斧子拾起树种时,实现的是一种救赎,拯救的不仅仅是自己。16年,汗水.泪水和苦水相偎依,誓言因此崇高而庄严。  相似文献   

13.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的传播和电影作为一门"传播"的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大众传播时代,电影最重要的特质,与其说是"艺术性"的,还不如说是"传媒性"的。换句话讲,如果说电影是一门"艺术"的话,那么它就是一门"传媒"的艺术。电影固然是一种"艺术"的形式,但它同时也是一种"媒介"的形式。当代电影,尤其是对企图强化"类型"的中国电影而言,既需要在类型上进一步地学习西方的有益经验,更需要在大众传播的视域下进行有效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时间的理解是对历史的理解的前提,而对人的理解又决定了对时间的认识。以时间问题为线索,可以探讨西方思想中的人学思想,追问中世纪中作为救赎史的历史的产生及其内涵,论述近代与现代哲学对历史的规定。这个思想的进程同时也将时间展开为救赎史时间、抽象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私人时间,以及作为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扬弃的自由时间。  相似文献   

15.
桂琳 《青年探索》2017,(4):83-89
"青春"一直是电影钟爱的主题。2013年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可以作为青春电影再次勃兴的一个标志。从这部电影作品的成功开始,一大批以青春为题材的电影这几年不断涌现。《致青春》和以往青春题材电影最大的区别是,它是由一部网络青春题材小说改编的,同时它也开创了网络青春题材小说改编为青春电影的一股热潮。本文聚焦由网络青春文学作品改编的这一批青春电影,这些新型的青春电影可以帮助我们考察一种新的青年文化的诞生及其主要内涵。这种青年文化与网络这种新兴媒介有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陈渔 《群众》2010,(6):41-41
<正>好莱坞模式是对好莱坞电影产业的一种概括性的统称,它涵盖了电影的投资、生产、发行、放映及其后产品开发的各个相关环节和领域,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电影产业运作模式。本世纪初,好莱坞电影企业加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村里有个露天电影院,隔三差五就会放上一场电影。爱看电影的我做梦都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也能拍一部电影,而这部电影的主角,都是当年和我一起看电影的乡亲们。  相似文献   

18.
现象学的三大方法分别对应于电影欣赏和批评活动的三个阶段,对于电影批评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其中,先验还原法使我们从不纯粹的日常状态中摆脱出来,进入到审美状态,澄净地出现在电影面前;本质直观法使我们直观到电影对象的本质;现象描述法使我们将自己对电影本质的体验和理解原本、如实地呈现出来。据此,现象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欣赏、批评电影的眼光,一种更加本真地通达电影和"回到电影本身"的方式,它使一个更加澄明的电影世界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2014年,中国电影有两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是暑期档里几部现象级电影的出现,二是互联网大腕们纷纷布局大电影。这两个现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互相影响的结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对电影产业的渗透给电影带来的巨大影响。本文主要从粉丝电影的角度入手,分析几部现象级电影之所以受追捧的原因以及互联网大腕布局大电影的最终目的,从中窥见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对用户体验和品牌运营的重视,由此看出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5,(2):98-99
刚刚过去的2004年,是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中国电影走向复苏的一年。在中国电影百年华诞来临之际,中国电影走出低谷,迎来春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