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当前,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出现了政府主导失当(主要体现为政府越位)的情况,政府越位容易导致农民主体缺位,农民主体缺位更促进了政府越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需要对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调适,采取有效措施对二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进行纠偏和复位。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作用缺一不可。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是前提,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保证。实践中,存在政府主导失当、农民主体缺位的矛盾和冲突。笔者认为,二者发生矛盾并不是坏事。新农村建设应该是一个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博弈过程,需要建立起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博弈机制,通过增加财政投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养新型农民,使农民接纳、应承政府的主导作用,让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着力点一致起来、融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这将是化解政府主导失当、农民主体缺位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3.
孙照红  房彬 《前线》2010,(9):21-22
<正>建设新农村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党和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重在  相似文献   

4.
政府在建设新农村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但中央政府不可能有足够的信息来给每一个村庄的建设提供有效决策,中央政府要做的是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一个动力系统,如何更有效率地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如何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和制度。县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担当组织者、引导者、扶持者、服务者和管理者这五种角色。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法律地位问题。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在于农民主体地位在法律和政策上的真正确认,当农民的权益得以实现时,农民的积极性将会得到极大的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作用将更大。  相似文献   

6.
谷慧英 《实践》2008,(9):31-32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国家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是组织者和推动者,农民是建设的主力军.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顺利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中央政府对配置社会资源的支配性地位,决定了其在总体规划、财政支持、政策扶持三方面的主导;地方政府直接面对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务实创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和基层政府制度创新的原则,实现新农村建设。然而政府作用还不完善,需要继续革除弊端、调整权力,来不断激发农村活力、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政府与农民的角色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主导过度和农民主体缺失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进行相关研究,以促使政府与农民的角色回归。建设前要合理界定政府与农民作用的范围;建设中要动员9亿农民的积极参与;建设后要按照是否满足农民需求的标准改革政府政绩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农民的视角看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农民自己的致富运动,我们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农民自身的“小农意识”、“狭隘意识”的特征和人口资源的制约、国家政策的不公正待遇等现实问题影响了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因此,要想发挥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取得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实效,必须让农民获得应有的政治权利,受到应有的各种教育,并通过政策调整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农村改革和建设中,农民表现了惊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内因和决定性力量.同时,农民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价值主体,只有以农民为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实际意义,为此,就要不断增加农村经济社会的各种资源,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农村改革和建设中,农民表现了惊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内因和决定性力量。同时,农民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价值主体,只有以农民为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实际意义,为此,就要不断增加农村经济社会的各种资源,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2.
黄景钧 《新视野》2006,(6):29-30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发挥农民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当前要做好五方面工作:加强乡镇政权领导,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坚持土地承包制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减免乡村债务,增加新农村建设投入;扩大人民政协平台,吸收农民参政议政。  相似文献   

13.
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有了更多的经营自主权。然而,作为农民自治组织的村委会,其作用却发挥得还远远不够。随着农村税费的取消、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村委会的职能也面临着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4.
陈都 《世纪桥》2007,(8):37-3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农民是主体。以农民为主体要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以农民为主体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成"形象工程";要增加农民的幸福,不能搞成"害民工程";农民才是真正的主力军,不能搞成"明星工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因此,要努力探求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载体。重视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同度与政府一致,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落后,这点显得尤为必要。池州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方面取得了丰富经验,借鉴池州经验,我们认为,政府在推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农民个体与市场、主体内强与外移、农村自主创业与外部支持、发展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分步建设与长期保障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生怀 《学习论坛》2007,23(10):50-52
对农民的估计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对农民的估计要把握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农民不能代表自己的利益";二是"农民利益有两个方面";三是"农民认识问题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将这三方面的基本问题统一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去,就能达到正确估计农民的目的,从而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7.
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否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文章从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开始,阐述了当前有关农民主体地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缓解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地位经常被忽视,其主体作用往往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这又反过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因此,确保农民的各项权益,尊重其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9.
《理论建设》2007,(1):37-39
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同度与政府一致,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落后,这点显得尤为必要。池州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方面取得了丰富经验,借鉴池州经验,我们认为,政府在推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农民个体与市场、主体内强与外移、农村自主创业与外部支持、发展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分步建设与长期保障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