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毛泽东第一次出现在西方视野的是一本叫《生活》的画报,这本画报是那个年代美国文化的标志之一。由此,毛泽东和他的金光闪闪的红五星开始在纽约、进而在整个美国闪耀,后来蔓延到欧洲、南美和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2.
周军 《检察风云》2006,(19):66-68
“将相本无种,儿女当自强”当此风起云涌、大浪淘沙的时代,每个人的命运都操纵在自己的手里,也应该由自己来牢牢地把住,发扬老一辈“攻城莫畏坚,攻书莫畏难”的精神,向理想的目标,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她绝对是个公众人物,作为毛泽东唯一的嫡亲外孙女,孔东梅的外婆是贺子珍、母亲是毛泽东长女李敏、父亲是原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孔从洲将军之子孔令华。她称毛岸青之子毛新宇为表哥,在毛泽东四位孙辈中,她排行三。这是一个令人仰慕的身份,而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由她公司承办的《领袖家风》展览曾经轰动京城。随后,她应湖南卫视之约合作拍摄电视纪录片《亲人毛泽东》。就在笔者写这篇报道时,她的新书《改变世界的日子:与王海容谈毛泽东外交往事》再度风行全国。  相似文献   

3.
最近,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写了一本书--《我的父 亲毛泽东》。此书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珍贵的材料和照片,有机会 让我们走近了伟人的家庭生活,走近了一位伟大而又亲切的父 亲。 书中让我最为感动而且自认应为世人注目的是,在这个"中 华第一家"中,作为父亲的毛泽东,把对子女的爱集中在一点:从 小把"人民"两字根植在他们的心中。他生怕他们有高人一等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一生中,有三个9月9日深深嵌入他的生命. 第一个9月9日 第一个是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毛泽东第一次实践"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就在这天,毛泽东与潘心源途经浏阳张家坊时,被清乡队抓住,押送团防局处死.他从未暴露身份的潘心源那里借了几十块钱,打算贿赂押送的人.  相似文献   

5.
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毛泽东问刘少奇和周恩来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刘少奇回答说:这还不容易?你让人抓住猫,把辣椒塞进它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毛泽东摆了摆手,说:决不能使用暴力。周恩来说:我先让猫饿3天,然后,我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  相似文献   

6.
看了2月15日《民主与法制画报》上樊尔写的杂文《当心“字随官倒”》,很有一番感触。 文中议论:江西的副省长胡长清在江西任官不到3年,题写的招牌近千幅,每幅3000~6000元,真可谓名利双收。真是不算不知道,算算吓一跳,题字近千幅,每幅润笔费,少算起板价3000元,总收入也得300万元。按廉政的要求,再  相似文献   

7.
胡振栋  周洁 《检察风云》2007,(21):66-68
38年前,一个风华正茂的小县城机关工作人员,在学习毛主席指示后自发采写的调查报告,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赏与亲笔批示,又经《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  相似文献   

8.
这天,毛泽东谈锋甚健,面无倦色,谈得兴致勃勃.小孟(孟锦云:毛泽东的陪护人员)听得非常认真,她觉得自己增长了很多历史知识,真是大有收荻.她看到毛泽东愿意谈,也就不断地提出自己想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三大法宝: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首次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中共战胜敌人的三件主要武器."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岁当上红军师长. 42岁当上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 毛泽东说,他是一个常胜将军. 邓小平说,他是二野战功最大的.  相似文献   

11.
王香平 《政府法制》2011,(23):14-15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与毛泽东谋过面的总统尼克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完全献身的和重实际的共产党人,而且也是一位对中国人民的历史造诣很深的富有想象力的诗人”。如果说“诗人”是特指毛泽东的个性化特征,那么,“历史造诣很深”则适用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个标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特点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马克思主义化,其次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化和具体化。除此之外,还包括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为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抗日,毛泽东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主张,并且对"民主共和国"的政体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这成为毛泽东政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外交政策中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提出顺应了当时发生在中国的国际政治形势,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免于被瓜分的命运.而中国幸免于瓜分命运的根本原因是列强之间矛盾加剧而形成的均势状态,以及中国人民坚决的反抗斗争."门户开放"政策只是客观上起了帮助中国的作用,这种客观上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但在美国人的意念中,却成了美国拯救中国的‘神话".  相似文献   

15.
林达 《政府法制》2007,(18):52-53
要说美国的"自由",似乎必须从它的"不自由"说起。在中国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认为,美国既然是以"自由"出名的地方,那就是行为可以非常放任,没有什么约束。我差不多也是带着这样的概念踏进这个国家的。在美国住的时间越长,越发现这里法律法规远比中国多得多。大大小小的  相似文献   

16.
毛应民 《政府法制》2011,(20):40-41
毛泽东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三国演义》这部书。1936年他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左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1938年5月3日,毛泽东在对抗大三期二大队学员的讲话中说,他在井冈山时,有一天想到土豪家里去看看有没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反映出毛泽东对读《三国演义》一类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世人称之为“破冰之旅”。对这次尼克松访华的详情和意义,许多人已是耳熟能详。那么,时隔4年之后,1976年尼克松受毛泽东邀请访华就鲜为人知了。当时,尼克松已经因为“水门事件”辞职,在美国声名狼藉,是一位“很不光彩”的总统,这时候毛泽东为什么还要邀请他访华,其中有何背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每年春季的个税申报期间让美国人相当烦恼. 每年春天,尤其是报税截止日期前的那几天(个税申报截止日期是4月的第三个周二,以邮戳为准),就犹如人到了更年期一样烦躁不安.我还记得刚到美国的第一年,惊奇地看着美国各大电视网现场报道美国人排队等候寄送税表的情景.不知道为什么,个税申报日期大家都心知肚明,可还是会有很多人在个税申报截止日那天下午,甚至是晚上在邮局排队等候邮寄.美国邮政也很配合,每每在个税申报截止日,大的邮局总是会工作到午夜甚至第二天凌晨才关门.当然,即使是第二天凌晨,邮局也会帮你盖上截止日那一天的邮戳.  相似文献   

19.
反霸"作为一种思想、一种原则.最早由我国提出。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就是关于"反霸"原则的理论基础。1956年10月至11月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发生,显示出第三世界国家影响和改变国际政治格局的力量。"①苏联插手中东,英法在中东的势力遭到打击,美国与英法的关系疏远。毛泽东针对运河危机发生的冲突,分析国际形势时阐明:"在那时里冲突的,有两类矛盾和三种力量。两类矛盾,一类是帝国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即美国跟英国、美国跟法国之间的矛盾,一类是帝国主义跟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三种力量,第一种是最大的帝国主义美国…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政府法制》2013,(26):7-7
1945年8月,蒋介石连续发来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和平谈判。中共中央认真分析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8月28日下午3时37分,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等人从延安飞抵重庆。这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刻,这是一次永载史册的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