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商品经济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的发展既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催化剂,又是资本主义因素产生的历史前提。清代初年的台湾虽然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着,至康熙末年特别是雍正年间,资本主义的最初形式已逐渐萌现。其时台湾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发展情形怎样?资本主义萌  相似文献   

2.
清初以来仡佬族居住区域的改变与民族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仡佬族是贵州高原和湘西丘陵地的土著民族。战国至西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夜郎国,其主体民族濮人即为仡佬族的先民。魏晋至唐宋时期,活跃在西南地区的僚人,是从濮人中发展出来的。自南宋起史籍上出现有仡佬族之称,仡佬族的族源与僚人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 “夜郎自大”的典故,素已脸炙人口,但夜郎国主体民族的后裔,仡佬族的历史,有待深入研究。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仡佬族的分布区域变化很大,逐渐与其他民族相融合,而人数则趋减少。解放以来,仡佬族是全国人数较少的一个民族。据1982年7月1日全国人口普查,共有仡佬族53,802人。以贵州仡佬族人数最多,达51,204人。其余分布在广西、云南等省(区)。本文仅就清初以来仡佬族居住区域的改变与民族融合,试作粗略的探讨。由于文献资料的不足,探讨范围仅限于仡佬族的主要居住区域。为了说明问题,有必要回顾历史,亦略涉清代以前仡佬族的分布情况及其居住区域的建置沿革。  相似文献   

3.
<正> 台湾农业政策的沿革有其阶段性,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45至1953年)以“土地改革”为其中心内容。第二个时期(1953至1968年)是以“增加农业生产”为其中心内容。第三个时期(1969年至今)的农业政策以“提高农业所得与农民收益”为其中心内容。这一时期颁布  相似文献   

4.
在台期间,我先后到了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台东、花莲等地,不仅为两岸妇女血溶于水的亲情所感动,而且见缝插针地了解了一些台湾农业方面的情况。据了解,战后台湾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恢复-发展-停滞-转型"4个阶段。1945-1952年,是台  相似文献   

5.
试析台湾政党政治的形成李猛黎莉本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统治台湾的中国国民党开始调整其统治政策,“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推行西方政党政治,从而结束“一党政治”出现多党并存竞争的格局。这种局面的产生,有其岛内外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一)台湾政党政治的形成导...  相似文献   

6.
清初统一台湾,是继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在台湾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一历史事件过程中,施琅与姚启圣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这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论述。而李光地作为当时康熙皇帝身旁的谋臣,也曾积极参与此事。李光地与施琅、姚启圣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对他们二人的作为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本文拟简要论述他们三人在统一台湾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各自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台湾族群形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有关族群形成的原初论和建构论的理论架构下 ,探析台湾族群形成过程。认为 :台湾四大族群的形成与其是个典型的移民社会有着密切关系。文化认同是它形成的基础 ,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经过竞争对立、反抗的过程 ,随着族群意识的不断强化而逐渐塑造而成的。它的形成过程说明了原来的省籍二分类 ,原住民与汉人 ,客家人与福佬人的对偶性的二分类 ,已不再适用于台湾新的社会政治现象。它是台湾社会政治多元化过程中的新产物 ,反映了台湾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和结果。最后 ,鉴于族群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 ,对今后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的努力方向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台湾全省总面积为36,002平方公里(包括海埔新生地28.54平方公里),可用于农牧生产的可耕地最大开发限度为1,071,400公顷(折1607.1万亩),现有耕地面积890,830公顷(1336万亩),其中水田占56%,为501,644公顷(752万亩);旱地占44%,为389,186公顷(583万亩)。据统计1981年全省总人口为1800余万人,农业人口约510万人,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台湾农村形成了一种以小土地私有为前提的小规模家庭农场经营体制。这种经营方式曾经在5O年代促进了小自耕农经济的迅速发展。60年代,为了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率,台湾陆续着手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企业化经营方式。这些经营方式在推行的过程中收到了多大的效果,碰到了一些什么困难,未来是否会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发展?本文拟在对台湾农业经营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每到周末,住在台北市区的很多家庭就会驾着自己的私家车去度假。他们度假的地方不是什么名胜景致,而是附近的农园。在那里,面对路旁黄澄澄的花田和坡下一派清幽的农合,远眺前方略呈黛色的大屯山影,一些烦人的琐事和工作的压力会因此慢慢淡出脑子…… 观光农园阵阵花香 台北县的屯山花卉观光农园原本只是一块荒废的农地,经过  相似文献   

11.
一农业经济是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台湾农业经过40年的发展变化,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有了很大的发展。在50年代,曾经是台湾出口贸易的主要产品,为发展工业所需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提供了外汇来源;在农产品结构方面,改变了过去以蔗糖、稻米为主要出口产品的状况,1990年,台湾农产品出口中,属农艺作物的稻米和马铃著只有1420万美元,属园艺产品的蔬菜、水果和花卉等达42038.3万元美元,前者只占3.36%。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已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既是土地所有者又是农业劳动者的自耕农,是在商品经济中的农业小商品生产者。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指出,“自耕农的这种自由小块土地所有制形式,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正常形式,一方面,在古典古代的极盛时期,形成社会的经济基  相似文献   

12.
刘树 《统一论坛》2002,(5):44-46
农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稳定的根本条件,这一点在台湾也有充分体现。那么,台湾农业的过去怎样?现在又如何呢?笔者以为,台湾农业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比较发达,为台湾的经济腾飞,发挥了决定性的作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5,(5)
<正>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粗放的农业受到贸易自由化的冲击,内外销皆不景气,农民收入偏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流。面对严峻形势,迫切需要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农民收入,台湾提出了"发展精致农业,促进农业升级"的应对之策。台湾经济学界认为,精致农业是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卫生安全要求、有市场潜力、可提高农民所得的农业,也是生产、加工、运销及乡村旅游一体化的多环节盈利的农业。台湾科技界认为,精致农业是技术密集、高品质、高附加值、高安全性并有利于生态养护的农业。概括言之,精致农业的基础是高投入和高科技,核心是高标准和高质量,特点是精和特,目标是高竞争力、高价格和高收益,基本形态是"三精农业"。  相似文献   

14.
论台湾城市化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台湾城市聚落型态的演变城市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纵观台湾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依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的聚落型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明清时期(1624~1895)、日据时期(1895~1945)和光复以后(1945年以后)。 (一)明清时期聚落型态的形成明清时期是台湾港口市镇聚落型态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17世纪初,海上私人武装集团颜思齐、郑芝龙等人常在台湾笨港一带活动,移入大量汉民,形成以港口为据点的汉人聚落,这是台湾早期港口市镇聚落的雏型。1624年,为掠夺财富而东来的荷兰人在现  相似文献   

15.
李永贤 《求索》2012,(7):127-129
清初选诗活动最具特点的,是编选本朝诗的热情极其高涨。清初诗选本的编选与清初诗歌的繁荣密不可分。从选诗活动与诗歌繁荣之间的关系看。一方面,清初诗坛的繁荣,为选诗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选诗也表现出规范诗歌创作、引领诗风变化的自觉意识;同时,选本中所具有的对诗学理论的探索与总结,也为清代诗学的丰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战后台湾的对外经贸关系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其间台湾的区域经济功能和地位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新世纪前后,在全球化、区域化浪潮冲击下,在台湾当局限制性两岸经贸政策的制约下,台湾区域经济地位面临边缘化的挑战。为此,陈水扁当局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建设台湾成为亚太区域乃至全球经济中心的目标策略。然而,离开两岸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支撑,所谓的“中心”不过是“空中楼阁”,将难以消除台湾沦为亚太区域经济“飞地”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刘树 《统一论坛》2003,(5):47-49
台湾的农业曾在台湾经济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台湾农业却逐步走入困境,由昔日有朝气的产业慢慢变成夕阳产业了。从2002年1月入世以来,台湾农业受到冲击虽不如人们预料的那么大,但从目前的状况看,在国际竞争日趋剧烈的形势  相似文献   

18.
战后,台湾经济发展较快,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劳动力结构的变动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本文仅就战后台湾农业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原因及其对台湾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作一简单分析。农业劳动力流动概况及其特点 50年代,台湾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人口半数以上。60年代,由于出口加工工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开始由以农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7)
正福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为首批国家级台创园,于2006年4月设立。创业园设立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创业园总体规划,规划总面积达3万亩,已形成了"二六"园区创业格局,即"科技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花卉产业区、果蔬产业区、茶叶产业区、渔业产业区、农副产品加工区、农畜产品加工区",2个中心、6个产业区,被评为"中国龙眼之乡""中国荔枝之乡""中国芦笋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榕树  相似文献   

20.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启动,台湾再度面临被边缘化的巨大危机。相对于产业界与学术界均相当忧心这对台湾将产生严重的冲击,民进党当局对此却相当淡定,认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