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福祉,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造成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现代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主体,应践行科学发展现,构建企业生态伦理。建设现代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强化环境法治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苗荣 《河北法学》2007,25(11):139-141
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迫切任务.其路径依赖为: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生态伦理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强化环境法治,建立和完善生态安全的法律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首次被写进党代会报告,这是党和政府的英明决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符合时代要求和现实实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梦野 《法制与社会》2011,(22):288-290
建设生态文明,达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仅靠科技、法律、经济及行政手段是远远不够的。人类从认识自然到改造自然,却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环——尊重自然,这是自然内在价值、传统精神信念、人性道德良知的本质要求。为此,应当通过倡导尊重自然理念来迎接生态文明的春天。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纳入原有的三大文明理论体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环境生态问题的严重性,也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此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讨论了中外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和发展,从文明概念说起,介绍了从西方的文明观到我国现在的生态文明观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了中国政府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努力。接着笔者论述了生态文明之于人类幸福的关系,最后阐述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要坚持的环境资源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创新,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国法律传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理论创造,是借鉴世界文明发展和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成果、并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实现扩展与升级的理论贡献。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以"生命共同体"为核心,创新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价值论;以"整体观"为要旨,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法治方法论;以"协同推进"为目标,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法学理论。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实现路径包括完善生态文明法律规范体系、完善生态文明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生态文明法治监督体系、健全生态文明法治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将人类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困扰全球各国人民发展的生态危机,在建立和谐社会的初期,国人应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同一性。自然界的重要价值要求人们遵循生态伦理原则,树立科学生态文明意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和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没有生态文明,人类的一切活动将无从谈起。本文首先对文明、生态文明进行了阐述,接着分析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进而对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经济高速增长、环保意识缺失、对GDP的崇拜等因素,正在引发整体性的环境恶化,孕育着生态危机。它在实践中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进而导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失调,在理论上它也是文明的人类对生态的不文明,它的存在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表现。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调适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姚伟 《法制与社会》2010,(2):195-195
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本文指出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社会文明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重大突破,从基本内涵上讲,生态文明与社会丈明的构成要素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并深刻影响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2.
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产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举措。河南省在生态产业的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受到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仍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本文指出要实现生态产业的快速发展,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科技,完善政府职能,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生态产业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理政的总体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治国理政全过程的整体布局,提出了"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新要求,体现了法治思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法治不能虚位,生态建设更不能掉队。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建设必须解放思想,建立生态环境立法不仅是环境法部门的任务、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环境保护机关的事情、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不仅有诉讼方式的观念。要在对现行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经验与教训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完善生态环境立法体系,提升生态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建立生态环境诉讼与纠纷解决替代方式相结合的损害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适应我国新时期新阶段发展各方面所需要的。生态文明在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实现的可能,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达成的条件。生态文明必将给社会带来一场从思想观念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党和政府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对我国生态建设和全球生态问题的高度重视。为此,思考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问题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卿红 《行政与法》2010,(12):22-25
在环境资源问题较严峻的今天,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尤其要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就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的轨道,使生态文明建设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用法律规范人们行为的同时对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予以法律制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保护,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生存、发展、健康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是息息相关的。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健康已经引起了广大社会的重视。健康生态学的提出,使生态文明与公共健康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关注。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生存与发展理念,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所取得的成果。生态文明是公共健康的必要条件,公共健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完善公共健康的生态法治,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既是顺应人类文明转型的必然趋势,又有着严峻的现实背景。首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举措;其次,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保证,再次,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姜渊 《行政与法》2013,(9):38-43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生存与生态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而生态和谐是人类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从个体来看。人是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因此。生态和谐的发展目标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造就生态和谐人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内容和有效方式。但我国目前存在的贫富差距现象和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等都严重地阻碍着生态和谐理念的推广。所以,需要个人从价值理念与生活方式入手,从自身做起,共同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生态文明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