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邹迎九 《前沿》2010,(18):60-65
产业集群具有网络组织、学习创新和社会资本等优势。针对当前广西传媒产业竞争力普遍较弱的现状,通过集群化发展方式,采取营造有利于传媒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不断整合资源、做大龙头、完善产业链体系,加快创新网络体系建设、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培育促进传媒产业集聚的区域文化和实行产业品牌战略等策略,将有助于广西传媒产业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提升其产业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模块化已经在改变人们对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认识与研究思维。研究发现,产业集群是一个由众多半自律性的功能模块构成的、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集群网络可以看作是系统功能分解与相似功能再整合的模块化结构,模块化耦合是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本质。基于供应链与价值链关系,产业集群模块化耦合结构可以分解为生产模块耦合、价值模块耦合与知识模块耦合,三层耦合结构的外显程度与耦合机理不同,生产模块化与价值模块化均以知识模块耦合为载体,并体现其耦合的程度。同时,本文也指出,模块化耦合是一种"允许浪费"的价值创造系统,在资源有限的约束条件下,需要研究产业集群的模块化成本、效率边界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价值网模块化设计基本原理与理论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以模块化为基础的集群价值链网络体系模式正在世界各地迅速展开,有力地促进了集群价值链网络体系模块化的重构。在此背景下,建立决定集群模块化生产网络价值创造的基本理论逻辑,进而围绕产业集群组织结构、流程、契约关系、制度及职权五个方面,构建产业集群模块化设计的理论架构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黄玉波 《人民论坛》2023,(6):107-109
近年来,网络直播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在内容、产品和流量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不规范行为。我国对于网络直播营销产业的初期治理经历了资质管理、夯实治理基础、出台专项法规等阶段。《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等监管制度从根本上建立起网络直播营销产业的综合治理框架,解决了主体认定、职责划分、协同整合机制、法律衔接等治理框架构建中的深层次难点问题。网络直播营销综合治理应秉承整体性治理理念,通过信用治理和智慧治理等路径创新,构建融协调、整合与信任机制于一体的长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刘友金 《湖湘论坛》2010,23(5):60-63
焦点企业在产业集群演进与创新网络构建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已逐步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从焦点企业入手研究产业集群与创新网络耦合演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考察其研究背景,分析学术界的相关研究现状,构建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框架,意在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推动我国产业集群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碳金融服务体系共生网络是指围绕碳交易、碳减排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的银行、企业、中介服务机构、政府等相关主体构成的生态服务系统与共生关系网络。构建碳金融服务体系共生网络对于加强碳金融合作、开展碳金融业务、扩大中国碳金融市场、获取国际碳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构建碳金融服务体系共生网络应加强碳金融政府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商业银行的关键种作用,创新碳金融衍生品工具与服务模式,构建碳金融服务共生环境体系。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工作坊与创意产业发展在理论依据、发展趋势、现实背景上都高度契合。创意产业的工作坊发展模式将成为"双创"时代的一种重要产业发展模式。在结构框架上,创意产业的工作坊模式包括创意模块、工作坊模块、资源模块和产出模块等四个模块;在主体结构上,创意产业的工作坊模式是由创意人群、创意企业、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传播媒体、社会团体、协会与中介机构以及政府构成的网络关系;在运行过程上,创意产业的工作坊模式主要通过创意产业化和产业创意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张波  张根明 《求索》2010,(12):59-61
孵化网络作为孵化器功能实现平台承载着新经济下两大重要经济增长点——创新和创业,其构建及发展不但影响着与创新、创业活动相关的各微观主体,还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本文从孵化网络的生成机理、构建过程及网络联结三个层面分析孵化器在孵化网络构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问政是网络力量的延伸,它创新了党联系群众的方法,对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媒介素养、舆情分析、社会管理、工作作风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网民人数最多的省份,广东在网络政治文明构建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头,形成了“广东经验”。推进信息化过程,搭建网络平台,构建网络问政环境下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模式以及加强网络问政的制度化与常态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利用网络问政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吴荻 《学习与实践》2012,(10):28-33
产业生态化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现实中把生态产业园和区域副产品循环网络的构建作为区域产业生态化的优先选择,使其在载体和模式上都存在着诸多的挑战。由此,本文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拉动区域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潜导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区域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并提出通过对其运作中关键问题的识别与分析,促进该模式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1.
岳德霞  崔学海 《求索》2013,(10):262-264
生态文明是后工业化社会的重要特征。为探究生态文明视域下城市后工业化的转型路径,在实地考察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成功经验展开研究。分析认为,城市应遵循经济发展、生活工作宜居及自然环境保护的全面发展思路,建立友好型工作和生活环境。我国城市在后工业化时期普遍面临诸如土地利用率低、产业升级受阻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应考虑强化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升级“组团式”城市发展战略,构建“城市的溶解”宜居创新环境,发展商旅休闲型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12.
论网络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网络文化存在的负面影响,必须构建规范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监管体系,健全促进网络和谐文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调节有力的网络文化市场,正确处理全球化、普遍化与“民族化”、“个性化”的关系,改革传统的说教式、命令式的文化教育、管理方式,从而营造一种健康、文明、诚信的文化环境,构建网络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3.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有助于提升信息的传播速度、强化信息内容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进而为社会营造更为"全面"的媒体环境。这种质变效应源头正是全媒体环境中信息生产过程的融合特征,即依赖网络技术与通讯技术发展而对传播途径的扩展。现阶段,我国传媒产业应首先构建高效的信息生产、运作机制,并辅之以人力、技能、观念等资源要素的全面提升,才能真正实现生产的全面优化,也才能真正实现对传媒生产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经济学与网络治理的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更多的城市在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而生态城市就是现在和未来建设的重点方向。本文基于生态经济学与网络治理的理论视角,认为生态城市的特征应是控制规模、社会公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网络化治理。以这些特征为基础,构建生态城市的综合指标体系,其不仅包含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指数,而且还包括体制效益指数。最后,提出构建生态城市的路径,即强调城市规模控制在生态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之内,通过收入再分配和加大社会福利的投资增加社会公平,鼓励企业发展绿色产品和社会公众参与决策来实现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两型社会战略下城市圈生态网络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远  闫维 《中国发展》2009,9(6):77-81
该文结合欧共体国家生态网络建设经验,阐述了作为途径之一的城市圈生态网络构建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提出了城市圈生态网络构建的设想以及尚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产业创新系统理论下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依据产业创新系统理论,从产业创新系统视角分析了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要素及其联动关系;构建了多主体协同推动,由环境、网络和知识技术等子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而构成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综合系统模型;深入分析了该模型的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战炤磊 《群众》2023,(18):10-11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强化区域创新,引领产业科学布局,是落实强省之要的重要抓手。因此,必须准确把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规律和现实诉求,优化创新生态,补齐创新短板,持续推动产业科学布局,助力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18.
周锦 《理论月刊》2022,(7):68-74
数字技术、内容创新双轮驱动和重新塑造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导文化产业由传统发展向数字化转变。数字经济下,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体现在数据平台驱动文化供给、数字技术推动产业融合和数字文化参与内容创新。基于社会性服务理念构建下的社交网络,为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新路径。社交网络可以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内容建设和创新,促进文化产业中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并且可以满足新兴文化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9.
《江苏政协》2021,(2):37-47
推进海陆联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要注重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打造成为绿色产业集聚带、滨海特色城镇带和美丽生态风光带。建议:一是依托国际大通道,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上海航运中心北翼港□群建设,提升江苏沿海港□在长三角世界港□群中的竞争力;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区域公铁路网建设,提升海铁联运、空海联运、海江河联运效率;提升物流企业发展层次,在竞争与合作中谋创新。二是推进产业绿色转型,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带。现有传统产业要注重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的资源与环境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打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烙印,这极大地阻碍了中部崛起的进程。中部地区若要早日实现崛起,必须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突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瓶颈,加快其资源与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始终坚持节能环保、生态优先的管理原则;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发展“两型”产业,并予以相应的政策倾斜;构建以绿色GDP为基础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真正提高政府绩效;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与科学的资源、环境规制政策,进行管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