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晓沙 《台声》2009,(10):71-82
人,象征着礼会力量,马,象征着自然力量,人类骑上了快马,马便成为人类的千年知已。在中国古代,当人类从马的体态、习性中发现了种种美感;当人类赋予马一些被人格化了的精神与品性;  相似文献   

2.
自称为“祭天的黎民”的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古代的纳西族社会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法规:要成为纳西人,首先必须取得祭天的资格。从祭天在纳西族精神上产生的微妙而又强大的作用中,我深感纳西族的天崇拜是内涵十分丰富的自然崇拜形式。中国各民族历史上所崇拜的天都是人格化的,有些民族的天神较为抽象,虽有人格而无形,无性别;有些则以某种自然物或人造物作为天神的象征。纳西族的天神形象就属于后一种。纳西族祭天时,往往把三棵神树立在祭台上,左右栗树代表天神和地神,中间的柏树代表人皇,有时在前面竖立…  相似文献   

3.
一 19世纪末,西方人类学界在研究宗教起源的问题时,有一种“原始一神论”的观点,认为所有的宗教最初起源于“原始至上神”(Primitive supreme being)观念。较早持此观点者是苏格兰学者A·兰格(1844~1912年)。他根据当时的民族志资料,在其《宗教的形成》(1898年)一书中指出,在澳洲东南部的土著、菲律宾丛林中的小黑人、马来半岛的塞芒人、印度洋的南安达曼人、亚洲东北部的爱努人以及非洲腹地身材矮小的人种当中,皆信奉一位造物主的至上天神,而且这类天神具有明显的道德属性。它们不是从基督教世界传来的上帝,也不同万物有灵或祖灵观念发生联系,因为在这些原始民族中既没有发现外来基督教的因素,也没有发现对万物之灵魂的精灵和祖先亡魂的崇拜现象。他称这种唯一被崇信的天神为“原始至上神”。他的所谓“原始一神论”的观点能否成立,可以探讨,但被他指出原始民族信奉一位至上的天神这一现象,确是事实。他认为原始至上神的观念非常古老亦颇高级,它不是从进化论学者所主张的万物有灵或祖灵等观念演进而来的,也不是低级神发展的产物,而是有其独立的来源,即原始民族有制造东西的观念。他们将这类观念投射到一位具有非凡力量的世界造物者身上,并赋予它们原始伦理道德的种种属性。他说:“人类最早的宗教  相似文献   

4.
对法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和人治是人类社会上层建筑统治方式和政治体制中两个对立的概念。在人类历史上,人治时代占了相当长的时间。尤其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几乎是人治的历史,作为一种上层建筑的统治方式,人治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然而,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人治必将被法治取而代之。实现法治必须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不能因法律的质量问题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必须克服权大于法的观念;法律至上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相矛盾;法律至上也并不等于法律万能。  相似文献   

5.
有歌曰:“酒色财气四堵墙,围成牢狱把人装;谁能跳到墙外边,平安无事乐无疆。” 看来,“四堵墙”既是人生道路的障碍,又颇不容易跳越,尤其对为官者来说,更不容易跳越。 以“酒”而言:为官者,出于应酬需要,饮上几杯,亦无可非议。然而,遗憾的是,时下 “是仙不是仙,一日三升天;是神不是神,一日三驾云”的“酒官”,却层出不穷。这些“酒官”在心怀叵测者设置的酒席上,身不由己,让别人牵着鼻子走。其实酒杯里“淹死”的岂仅他个人?连社稷、黎民都在酒杯里啜泣…… 以“色”而言:某些心术不正的为官者,“饱暖思淫欲”,…  相似文献   

6.
笑不笑由你     
箭靶子神;爪1计人对I战,将认I败,巴河畔兵相助,转败为胜、八.跪拜磕头,清问神对名,那你答道:““我是俞靶子神”武官说:“小将有何功德、顿劳人神消助/优靶}种答道:“我感谢你手时在校场综射勒时从没有街上过我”(肖自强)“二天rt3巨大文”;’*J吠,有个叮员的  相似文献   

7.
论国有资本人格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的国有资本营运方式的改革必须坚持两条原则:(1)资本国家所有;(2)政企分离。在理论探讨和实际操作过程中,经济学家依据这两条原则设计了改革的许多模式,如放权让利,承包制,租赁制,公司法人制等。但所有这些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致国有资本的人格异化,致使改革陷入了种种误区。本文认为:国有资本人格化是改革走出误区的必由之路,而国有民营模式则是国有资本人格化的一种必然选择。一、资本人格化的经济条件一定的经济主体要成为人格化的职能资本,必须具备三个经济条件:第一,拥有剩余索取权。剩余是企业经营收益扣除其…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百年探索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以人民解放为主题的人民观时期,以人民当家做主为主题的人民观时期,以人民温饱为主题的人民观时期,以人民发展为主题的人民观时期。在百年人民观的探索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宝贵经验,体现为坚守人民根本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遵循人民满意标准,确保人民利益至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观,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自觉践行初心使命;着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世界各国携手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曲宏实 《传承》2014,(7):138-139
在人类早期的观念中,人们对于天的认识显得既懵懂又畏惧。自有阶级对立以来,天命观念渐渐萌生,夏、商统治者常常用它来宣扬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从《尚书》《诗经》、甲骨卜辞等记载可以看到,尤其是在商代,"天"已经成为商人的至上神,并由此形成了一套牢固的天命神学体系,用以指导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究其原因,实则是商王用以巩固自己王权政治和对人民实施精神控制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也论人的思维至上性之不能成立王淼人的思维至上性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若干年来,笔者看到一些文章在探讨绝对真理和人类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等问题时曾对这一原理进行过直接或间接的批评和商榷。《求索》杂志有两篇文章论及这一问题,一篇是李威同,宋继和的...  相似文献   

11.
周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启蒙时期。这种启蒙,集中表现为对上古神本概念的祛魅与对人自身作用、地位、本性的觉醒。具体表现为周代以"天"代"帝",作为至上神,进而由"人"定"天",由民意决定天意,走向重人轻天,同时并不唯天是从,而是从对"天"的迷信走向怀疑,更相信人力、道德在决定个人命运和国家事务中的作用。于是,道德地位在周代极大提升,以"孝"和"德"为代表的道德概念在周代极大丰富,德治文明凸显为周代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与交流》2001,(5):40-40
当前,关于国企改革有三种意见:一是认为只有确立人格化的产权主体才能建立有效激励和监督机制;二是认为实现产权多元化确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才是根本出路;三是认为普遍建立市场竞争机制,以此来全面评论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3.
蒙昧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对万事万物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和广泛,也就是说,我们离“无所不知”是越来越近了。这是很值得人骄傲的——很久很久以前,人怕狼,一听说狼来了就落荒而逃,只恨上帝少给造了两条腿;而有一天情况发生了变化,狼怕人了;再有一天,人要为狼划地为牢提供庇护,因为狼在人的围剿中已丧失了物种存活的可能。   这一切是从人的直立行走和会使用工具开始的;历史证明,人的强大应该拜科学所赐。   所以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   但神话和谎言还大有市场;更可怕的是,它们甚至是以“科学”的名义出现。市场上有大量…  相似文献   

14.
人格     
国有国格,人有人格。人格是金。人格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无论历史怎样流转.无论时间如何变迁.有一种深层内在的东西是恒定不变的——它就是人格。人们鄙视那人格化的云,尽管它在艳阳下摆弄出多少绚丽姿影,但稍遇冷风寒流.便化为泪雨从空间跌落;人们憎恶那人格化的藤.尽管它攀上高枝用失去生命的筋骨曲行蛇伏.但一旦大树倒地.便在风雨中萎缩。无论身处春风得意的顺境还是苦风凄雨的逆境,无论面对显赫权责还是平民百姓。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不同的社会历史文明时期,对应着不同的文明观。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基本上是以顺应自然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人们视天为畏物、为神,畏天、敬天。在中国古代老子哲学中,称为“天道自然”。在古希腊哲学中,赫拉克利特则称之为“逻各斯”,认为人的本性就是顺应自然,服从自然。这个时期是人类顺应自然生活的阶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对自然界认识和改造的能力加强,人类的自我意识观念也不断强化。这时,开始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状态。人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开始改造和利用自…  相似文献   

16.
唐虹 《传承》2010,(27):154-155
用审美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广西南部地区盛行的"跳岭头"这一民俗活动进行剖析,则能见出其性质有一个从仪式到节日的变化,其目的有一个从敬神娱神到敬人娱人的变化,有一个从神的人格化到人的神格化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就表征出"跳岭头"从人与自然的依生关系到竞生关系的逻辑轨迹。依生之美神秘而诡异,竞生之美世俗而欢愉。其也能预示着"跳岭头"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走向整生,体现出天人中和的整生之美。  相似文献   

17.
按照藏传佛教教义,任何人的生生死死、出生人世,总是在神、半神、人类(以上被称为三善趣)、饿鬼、地域、禽曾(以上被称为三恶趣)六界周而复始,轮回不已。这种轮回观念深深地影响着藏族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他们不仅为今世生活,也要为前世和来世生活。他们把今生所受的苦难和不幸解释为前世或者更前世作孽所致;而今生必须努力从事宗教活动,礼拜佛、法、僧三宝,以求来世转生于神、非天、人等三善趣。僧人的剃度男孩到了七八岁,便要进学校读书;也有的孩子不上学,到附近的寺庙里当小喇嘛,寺庙住持要先检验他的情况。过去金银匠、…  相似文献   

18.
常云 《前沿》1997,(10)
一、心理语言学的产生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借助于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人还借助于语言,进行思维活动,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的心理本质不同于动物的心理,一个重要区别是人有语言。而且,人类特有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是和人脑的语言功能分不开的。语言是如此重要,自然引起了人们研究语言的兴趣,但当人们一旦深入其中,不仅大吃一惊:“语言是如此复杂,人们的言语活动更是复杂无比。”①大多数中国人能自如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但是恐怕没有几个人,甚至没有一个人能够说…  相似文献   

19.
剖析拜权主义和拜金主义曹顺利人总是要有点信仰的,而且这种信仰作为不同时代的产物也总带有不同时代的印记。远古人信天奉神,后来呢,信教,再后来便是信钱了。中国人信神的名目特别多。但据我看,中国的神虽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林林总总,但终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种...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强调主权高于人权;奉行国家利益至上;创造了高度灵活的主权实现形式;提出了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是维护主权的根本途径,从而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邓小平主权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