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像叙事是不同历史时期某一群体或个人思想观念的视觉呈现。图像叙事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史学话语体系下图像证史的争论、艺术考古领域对图像风格与特征的分析,以及田野民族志为实践基础的图像阐释三个领域。从“叙事”的视域出发,将图像作为文化表达、文化传承和文化习得的“文本”进行解读,是理解图像背后社会历史情境与思想意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对凝固瞬间的图片,施以动感的表现,使之连贯的播放,就摆脱了静止的命运。通过动态重构,既保持了作品瞬间的魅力,还彻底改变了静态图片欣赏的维度。由"静"变"动"的图片既暗含着一种表现精神层面的潜能,又超越了被描绘景象和人物的原形而变得具有了视觉美学的意义。这是一种创新的符合电视艺术美学规律的屏幕造型手段,它不同于摄像机拍摄。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新闻“图像”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军辉 《求索》2011,(4):128-130
网络时代的新闻图像与以往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视觉性的图像符号成为新闻关注的焦点,其总体特点是:强调新闻图像的观赏性,图像能指的虚拟性,新闻图像的娱乐性,图像生产的间接性。这种新质重构了新闻接受主体的心理,生成了一种新感性。并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将人们的阅读欲望内化为一种时尚信仰与自觉的情感选择,从而建构了一种关于新闻"图像"的价值神话与话语霸权,完成了图像对人的控制,体现了一种图像的霸权。  相似文献   

4.
王士军  仇磊  刘家萌 《公安研究》2010,(10):52-56,89
高新技术条件下图像监控系统以其具有的全天候、全方位监控功能成为"科技强警"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效地提高了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能力,减少了治安灾害事故,预防和制止了违法犯罪,维护了公共安全,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犯罪的侦查和防控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公安机关应针对图像监控在犯罪侦防中存在的安装位置随意、技术水平落后、图像过度压缩、格式复杂多样、应用意识缺乏、社会覆盖面小的问题,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监控的社会覆盖面,提供技术支持,促进监控设备的升级与换代;切实规范要求,确保设备正确安装合理分布;开发新型系统,提高中心平台本身的兼容性;加强管理维修,切实发挥图像监控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图像的基本含义是直观的可视的象征形象,在中国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理论视域里,图像作为叶舒宪先生所倡导的四重证据法之一,其证据性质与考古实物相当,体现了人文科学研究重实证的精神,但图像的来源范围却超出了考古,也包括民俗资料、艺术创作等。实物图像在与文字的对抗中,不但显示了其强大的证明力,而且这种证据优势还可转化为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方面的巨大魅力。当然,图像作为证据必须与其他证据方法结合使用,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阐述了公安应急通信对移动图像传输的必要性,明确了公安应急通信对移动图像传输的要求;阐述了移动图像传输的基本技术;提出了公安应急图像传输的一些解决方案,可供各地公安部门在移动图像传输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7.
许徐 《求索》2014,(5):16-21
1930年代中国的读图转向,由于"新中国"母题的介入,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反视觉传统的图像启蒙实践。图像的"政治想象",通过"记忆"和"远景"两种形态得以完成,有力参与了"新中国"形象建构。这一中国经验启示我们应为图像正名,并可构建图像政治学,使图像参与人民生活建构,参与人的思想建构,解决当下"图像"问题。  相似文献   

8.
赵洋 《警察技术》2010,(2):53-60
"迷你型"移动图像传输设备 "迷你型"移动图像传输设备包括微型发射机和接收机两部分。微型发射机集小型天线、微型功放、数字调制、视音频数字压缩于一体,体积小、重量轻,便于秘密携带使用。它单向传输一路图像、两路伴音、一路数据。  相似文献   

9.
公安应急移动图像传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阐述了公安应急通信对移动图像传输的必要性,明确了公安应急通信对移动图像传输的要求;阐述了移动图像传输的基本技术;提出了公安应急图像传输的一些解决方案,可供各地公安部门在移动图像传输应用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视频监控图像侦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狭义的视频监控图像侦查方法指的是视频监控图像在侦查活动中的应用模式与套路。视频监控图像侦查方法的实施受到视频监控图像的质量与数量、侦查主体的思维形态、视频监控配套与辅助技术三大变量的影响;视频监控图像侦查方法涉及对象信息、背景信息与过程信息三类信息要素;视频监控图像侦查方法包括基于信息辨识、基于信息比对、基于信息重构、基于信息辐射等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以轮胎痕迹图像预处理为目的,针对涉车案件现场的轮胎痕迹图像辨识要求,应用MATLAB工具对轮胎花纹痕迹图像预处理,在图像锐化增强处理中分别应用了梯度锐化、差分锐化和模板锐化,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其中模板锐化突出了轮胎痕迹图像与背景图像的反差对比,痕迹图像边缘清晰,颜色鲜明,轮胎痕迹图像锐化增强技术为图像的边缘检测和特征提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视角X射线透射技术对高密度容器内液体进行安全检查是个难题,因其无法像低密度容器那样忽略掉容器壁的吸收影响。在准确分割多视角图像液体区域的前提下,利用分割结果与多视角液体投影图像,提取出其中高密度容器的截面形状、外径、壁厚等特征信息,是进行后续高密度容器内液体材料特征与密度特征识别的关键前提。为此,研究了一种基于多视角液体图像的高密度容器特征提取方法:首先,结合利用边缘边缘检测与阈值分割的方法精确定位出每个视角中的液体区域;然后,设计了一种基于多视角液体区域重建多边形最小内切圆分析的容器截面形状与外径提取方法;进而,研究了一种基于容器投影特征与数值差分分析的容器壁厚计算方法,获得完整的高密度容器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方法提取出的容器特征其精度较高,满足了后续液体材料特征与密度特征识别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微波图像传输技术这几年有了迅速的发展,COFDM图像传输系统利用多载波调制技术和高清晰度视频编解码技术,开创性解决了在非视距环境下"实时视频"传输,在公安应急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中等城市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加强视频图像运维保障工作,提升视频图像故障处置和综合管理效能,青岛市公安局结合视频图像运维管理现状,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坚持以精准化检测、全程化覆盖、多维化统计、可视化展示、实时化报警、一站化运维和闭环化管理为引领,采用大数据、云计算和多数据库混搭等先进技术,探索建设视频图像智能化运维系统,实现了全网视频图像的智能化运维,提升了视频图像运维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视频图像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提高公安视频图像智能化应用的程度,解决当前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应用的不足,提出了公安视频图像智能化应用的总体解决方案,通过对视频图像数据接入、处理、组织、治理、分析的优化设计,构建了视频图像应用的核心数据能力,结合视图解析能力和应用有服务能力实现整体的智能化应用支撑体系。通过实际应用功能示例,验证了整体方案和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满足了公安视频图像智能化建设及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和刑事侦查、刑事审判中,电子形式的图像证据已经成为主流.在刑事诉讼中,应对这种与传统图像证据截然不同的证据形态,需要从证据规则、证明过程等角度进行新的探索.电子图像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认定,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为证据规则和刑事证明的理论提供了新鲜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丁斌 《求索》2013,(11):86-88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自觉地实现了一种"文化转向",从单纯的武装暴力革命转向一种更为深刻的总体性革命。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的"转向"是从两个维度展开的:其一是将现代性理解为一种以反思性、批判性和革命性表达一种不断的自我否定、内在超越的冲动,体现为时间维度的辩证发展过程;其二是将现代性内在所蕴含的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的内在力量与人类形而上精神相互结合,将其立体放大到人类整个的社会历史进程当中,体现为空间维度的辩证发展过程。这双重维度及其统一表征了现代性的批判精神与人类理性形而上精神的一致。  相似文献   

18.
《视频图像侦查》课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视频图像侦查作为一种新的侦查方法,已经在侦查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许多重特大案件都因视频图像侦查的应用而得以侦破。因此,有学者提出,视频影像分析技术已经成为继刑事技术、行动技术、网侦技术之后的侦查破案第四大支撑技术。①而如何推广视频图像侦查技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化背景下,视频图像侦查已经成为刑侦部门打击和预防犯罪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视频图像侦查中,侦查人员针对采集的视频图像信息运用反常表现的方法进行研判分析,可有效挖掘侦查线索,化解侦查僵局,切实推动侦查工作的进程。因此,有必要以视频图像侦查成功案例为素材,系统地对反常表现在视频图像侦查中应用的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和总结,从犯罪嫌疑人作案前、作案中和作案后三个方面分析与运用反常表现。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图像转向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本能反应,以及借助于图像技术的发展,用图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频率不断增加,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图像转向的趋势。在转向的过程中存在着图像的虚拟性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性、图像的具象性不能表达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抽象意义、图像泛滥化可能带来意识形态危机等问题。对此,必须注重提升图像素养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图像转向的效果,以语言的抽象性来弥补图像具象性的不足,以平衡的语图关系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图像转向的范围,以图像转向的实践策略构建推动图像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