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琼 《思想战线》2022,48(6):143
当代社会,美学不断地交叉渗透到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学科领域,呈现美学的社会学转向和实践转向的发展趋势。其目的在于通过审美或艺术手段来改变人的审美感觉方式,重新形塑社会情感结构,这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被表述为审美治理。与此同时,当代马克思主义批评话语也发生了重要转向,从传统美学研究中所强调的文本批评向度转向了当代文化语境中通过艺术和美学话语介入社会文化变革的过程与方式。而悲剧中有关怜悯和恐惧的情感机制,因其情感的治理性再一次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批评话语体系中关注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2.
解析文学文本与意识形态之间推论关系是齐马文本社会学的出发点,它批判地汲取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理论精髓,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为意识形态赋义,将意识形态话语化,旨在考察意识形态在文本语义、词汇、叙述结构上的表现。齐马认为通过意识形态话语叙述主体的自我反省与对话,实现对意识形态的超越,以此拒斥市场经济所浸染的价值双重性危机。可以说,齐马文本社会学的意识形态观开创了研究文学文本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新模式,为近年来审美意识形态命题的探讨和解答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理论社会学的理念导向更趋成熟,理论社会学研究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以及理论社会学的应用研究的兴起,是为中国理论社会学的重大进展标志.此外,理论社会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学理论主流题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和分支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显著成果.在此基础上,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精神的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持续发展、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引介吸取与反思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创新性运用、社会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发展等,将成为下一个五年可以预见到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学理论观念占有重要位置.他以意识形态为核心,在文化批评这个大的视阈中构建了关于文本生产的科学,即文学生产理论体系.他把意识形态与文学批评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中心,他的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论著均从意识形态出发来理解文学问题,均在文化批评视阈下审视文学生产过程,因此,研究伊格尔顿文学理论观念过程中,从意识形态、文化批评和文学生产三个方面探寻其文学观念的理论渊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王艳丽 《求索》2008,(1):169-171
女性主义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以来,在历史研究、社会学研究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中国文学界的女性主义实践看,这些研究还是没能摆脱其作为外来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固有束缚,在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上仍显粗糙。本文以《孔雀东南飞》中两个老年妇女形象为例,反思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还未能很好本土化的缺失以及原因,进而挖掘中国传统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传统文化内涵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环境恶化引发的全球对生态危机的关注,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也开始着眼于从生态批评这一新的视角对其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美国生态批评在历史上所经历的两次浪潮对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生态批评的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不仅在理论建构方面为主流文学提供了新思路,而且对于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崭新的生态哲学体系、促进美国及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正义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列宁十分重视加强执政党的理论建设。他批评了各种否定和歪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潮,特别是批评了在国家与革命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批评了党内"左派共产主义者"的"革命空谈",批评了"社会主义失败论"。他主张理论创新,在革命的途径、红军的建设、国家资本主义等问题上进行理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提倡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这些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谭东峰  唐国跃 《求索》2013,(1):165-167
当下的文学批评正面临种种诘难与怀疑,批评的品格发生了蜕变,批评的信誉也已降到了冰点。此时,生态批评出现在当下的文学批评领域中,颇引人注目并已取得大量学术成果。但生态批评仍旧面临着学理困境、生态思想与文学文本的兼容困境、生态批评的对象困境等。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引入生态批评,构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生态维度,可能是化解生态批评困境的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言语行为批评是当代唯一来自英美分析哲学传统的西方有影响的批评理论流派,本文集中考察了言语行为批评对文学定义和特征问题的讨论,认为大致存在两种矛盾的观点:一是强调文学话语悬置性;一是强调文学话语的交往性。  相似文献   

10.
文学的主体性问题,是我国80年代中后期文艺理论领域里的一个重大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文艺理论界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论争。笔者当时在自己的一系列论文(见《文艺理论与批评》、《求索》、《文论报》等报刊)中,集中批评了刘再复的抽象主体论。本文拟更为全面地回答抽象主体论对唯物史观及其文学观的非难。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的作品独树一帜,他的文艺观同样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始终站在主体角度来审视文学,崇尚"自我表现",推重艺术对美的追求,同时也注重从智、伦理、情感三个方面来品评文艺作品的价值。其浪漫派主观表现类型的文学理论批评有力地充实了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2.
徐小霞 《求索》2012,(4):170-172
托尼.贝内特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将通俗文学与意识形态等同并排斥通俗文学的作法为问题意识,通过分析阅读接受的文本间性,重新界定通俗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多元复杂关系,有力批驳了对文学进行等级划分的传统观点。在此基础上,贝内特融合了文学阅读理论和互文性理论,建构出以阅读为核心,彰显意识形态和权力的文本与文本、文本与主体、文学领域与社会文化领域等交互作用的文学动态场域这一新型文学批评理论。这既是对英国文化研究受众理论的积极回应,也在理论方法上超越了受众研究和文学阅读理论。贝内特的文学批评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化诗学分析通俗文学现象具有一定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动、阶级斗争观念的式微和古典解放话语的局限性使得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面临着挑战.以拉克劳和莫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是对晚期资本主义政治状况的一种积极反映,提出了更复杂的反对资本主义斗争的解放理论,其实质是主张在后现代的语境下实现现代性政治批判向后现代政治逻辑的转换,即从“经济决定论”转向政治自主论,从宏观政治转向微观政治,从二元对立转向多元对抗,从阶级主体转向身份主体.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概念迎合了当代社会的多样化发展,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启示意义,但又存在着诸多理论上的失误和缺陷.  相似文献   

14.
知识社会学就知识或思想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所作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通过马克思主义和知识社会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运用,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除包括学界已有共识的基本构成要素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客体要素外,还应包括媒介前述主客体关系的关系要素,即利益要素(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的利益需求)、视角要素(由特定历史条件决定的主体看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视角)、行动要素(为了实现民族利益而将特定视角下形成的理论认识付诸改造中国的实践行动)和竞争要素(不同主体利益、视角和行动之间的竞争)。正是通过这些要素的综合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在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循环中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哈罗德·布鲁姆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杰鹦 《思想战线》2007,(1):121-126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哈罗德·布鲁姆文学理论研究的成果梳理、重审,可以看出:浪漫主义诗学、创造性误读、对抗性阅读、文学经典的重构的批评思想构成了布氏理论的主要部分;布氏理论实质是阅读的审美主体性、审美创造性、审美有效性;中国的“布鲁姆研究热”自有其中国语境与文化动因,是中国与西方文论的一次对话。  相似文献   

16.
师会敏 《求索》2008,(4):165-167
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种重要的文学观,是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论资源,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偏颇,对文学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如何正确认识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的关系,如何在新时代吸取其理论资源,来建设当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文学批评方法采取一个较宽泛的概念 ,即指批评主体从事文学批评活动时所采用的途径、手段、切入角度、研究程序等。批评方法最初伴随对文学活动的反思自发产生 ,随后在批评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科学化的方法体系。这些批评方法 ,一方面是文学现象客观规律的主观引申 ,另一方面又受到人类一般认识规律的制约。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来总结一下文学批评方法的整体特征。一 批评方法的“受动性”特征。批评方法的“受动性“ ,是指一种方法不止要适应文学对象的特殊性 ,也不止被选择使用时受到批评主题的个人因素和时代特征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主体性的讨论中,有的文章尖锐地批评了“文艺是政治、经济的反映”的命题,认为它排除了实践的观点,抹煞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是“机械唯物论”、“直观反映论”,“落进了旧唯物论的窠臼”,以至提出不推倒这个“意识形态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就难于得到发展。这种批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必须分辨清楚。 人们都知道,“文艺是政治、经济的反映”的命题是根据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  相似文献   

19.
王军 《理论月刊》2009,(7):125-128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探讨女性问题、女性经验和女性书写为内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不仅描述女性的生活经历,还试图寻求一种包容两性的"有性"的文学视野.中国女性主义批评以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为理论基础,以女性文学话语为切入点,力图拆解中国文学中的男性霸权主义思想,建立女性的话语体系.然而,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女性主义批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同时也为中国女性文学及批评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20.
王浩斌 《桂海论丛》2010,26(1):11-14
刘少奇党的思想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题,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力量,而且巩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