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执政党意识是政党意识在执政条件下的转化与提升,是执政党对自身的性质与地位、权力与职责、执政目标与实现方式、执政目的与价值追求、执政条件与执政环境等的全面认识与看法;其内容涉及执政党"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在什么条件下干"等五个方面。在民主政治时代,民主意识、法治意识、职责意识、部分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统一等应该是中西执政党意识的共性所在。对中国共产党而言,中西国情与党情、执政逻辑的差异等决定了中西执政党意识也有所差异,中国共产党还应该牢固树立先进意识、公仆意识、发展意识、居安思危意识、自我革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法。从历史变迁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革命党理念到执政党理念的发展,而执政党理念又具体包括三次选择全能政党型—领导替代型—法治理念型。特别是在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后,执政党的法治理念成为不二选择。最后,从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法律意识以及权力监督角度论述了执政党强化法治理念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法律意识在公民意识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提高公民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集中体现为对社会主义法律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和根本看法.我国公民应该具有的现代法律意识集中体现为公民意识、法律至上、人民主权、权利本位、人权保护、权力监督意识等.强化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当代中国走向法治化进程中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推进法治国家进程的关键,也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促进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冯梦成 《世纪桥》2007,(8):48-49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建立法治政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政府要求以法律制约权力,用权力制约权力。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公共权力的自主性与保护人民权利之间的内在张力,建立一个职权有限、责任明确,服务民众的政府,以能够更好的维护和实现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5.
王利 《求实》2017,(2):26-36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更需要政党内部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来规约权力,实现政党执政的权威性与长期性。党内民主的健全与发展是民主价值、民主原则、民主精神在党内制度安排的拓展与延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党内民主在组织制度和权力结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上有了根本性的进步,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引领标向和先驱动力。权力规约视阈下研究和论证党内民主的起点逻辑、演进逻辑、现实延展以及终极指向,对于党内权力的规范、监督、制约等党内制度体系的构建,党内政治生态的改善都具有理论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建立和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特别是2004年,随着我国<宪法>第四个修正案对"国家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内容的载入,我国公民的人权意识不断增强,人权需求不断旺盛.但与此同时,公民的国权意识却不断淡化,以至于人们在处理个体与集体、私益与公益、人权与国权问题时,陷入前所未有的迷茫和误区.  相似文献   

7.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宪法集中体现人民意志,坚持党的领导与“宪法至上”“人民至上”的高度统一。用法律制度以及法治途径、法治方式、法治手段等保障人民民主的实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宪法是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法,赋予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权利,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独特行使的权力,赋予全过程人民民主可靠的制度保证。宪法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序推进的根本规范是:凸显人民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有机统一,保障人民民主、法治和人权的有序推进。宪法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基赋能的现实路径是:依法定原则修改和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依法完善执政党与民主党派协商机制,依法完善行政机关的合宪性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建立法治政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政府要求以法律制约权力,用权力制约权力。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公共权力的自主性与保护人民权利之间的内在张力,建立一个职权有限、责任明确、服务民众的政府,以能够更好的维护和实现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9.
宪政就是宪法政治,包含了宪法至上、民主法治、人权保障、有限政府、保护私产等原则。回顾30年法治发展历史,我国在探索中国特色的宪政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民主政治显著进步,厉行法治明显改善,平等自由广泛享有,依法行政约束权力,人权保障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执政党由于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不同,在党内民主发展方面呈现出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党内民主的地位、作用不同,发展框架不同,发展程度不同。西方执政党党内民主发展的经验启示可归纳为:宪政是党内民主发展的框架,竞争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动力,制度建设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关键,法治和权力制约是党内民主发展的保障,党员权利的保障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基础,互联网、智库等手段的应用是拓宽党内民主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樊清华 《求实》2005,2(4):92-94
法治权力理论的本义,要求权力的产生、运行、终止,都应在法律的框架内实现,做到权力的实质性民主与程序性民主的统一。我国乡村法治权力建设,追求实质性民主较多,完善程序性民主不够。必须在六个具体措施上加强乡村法治权力的构建,以实现我国乡村法治权力实质性民主与程序性民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奉行民主和法治原则的必然要求,其内在地包含着权力法定、法律优先、信赖保护、责任行政、合理行政等法律原则.法治政府与依法行政在内涵上基本是一致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构建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和主要途径,而法治政府则体现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理念和价值追求,但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形式上做到了依法行政并不意味着法治政府目标的真正确立和实现.基于我国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的推进现状,应当从提升公务人员的法治意识、制定完备的良法体系、构建有效的法律实现机制等方面促进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3.
宪政是一种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实行权力制约是宪政最本质的要求和最主要的功能,然而,我国传统的"以权力制约权  相似文献   

14.
试论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同级党委执政决策的监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伏虎 《唯实》2005,1(4):40-42
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之一是政党政治与议会政治的关系日趋密切。这其中,既包括执政党对议会的控制和影响的力度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也包括议会对执政党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力度有不断加强的趋势。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符合现代民主政治的权力运行规则,是我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实施的"米兰达警告"是防止警察强迫被询问人招供、限制警察讯问被讯问人时滥用权力的法律,是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人权意识在法律制度上的体现.2000年8月我国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人民检察院推出的<主诉检察官零口供规则>首次允许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讯问时保持沉默,由此引出了"零口供"、沉默权与我国司法制度关系的争论."零口供"的司法尝试虽然与我国目前的司法环境还不能完全相融,但它推介的"米兰达警告"式的人权意识和法制意识对推动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如何转向以法治为保障,以自由、公平、有序、非对抗性竞争为内涵的现代民主国家,既是对执政党的考验,也是对全体中国人的考验。而这一转型的成败,关键在于执政党能否忠诚并信仰宪法,自觉推进法治政治,自愿地服从法律的约束,通过限制自己的权力来重铸执政的合法性基础,重建自己的政治权威。法治政治,归根到底是要求权力服从法律,共产党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7.
这十个标志是: 法制完备。要求建立一个门类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和谐、体例科学、协调发展的法律体系。 主权在民。要求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法制应以民主的政治体制为基础;实现民主的法制化和法制的民主化。 人权保障。人权是人的尊严的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人的需求和幸福的综合反映。否认人权,就是否认做人的资格,使人不成其为人。人不是为国家与法律而存在,而是国家与法律为人而存在。权利与义务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人权问题。法律权利是人权的法律化。全面地、充分地实现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律的根本目的。 权力制衡。“衡”指权力平衡.执政党与国家机构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事业组织之间,领导个人与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18.
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不仅会影响整个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的提高,而且关系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实施。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良好的法律意识,追求科学性、前瞻性和先进性的心态法律文化是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关键。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权力观念,明确法律是控权的,而非治民的;树立法律至上的价值观念,坚定对法律的內心信仰;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法治社会的法律心理;树立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法治的科学涵义、基本要求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分析了法治首先表现在立法民主 ,这是法治国家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概述了法治的关键和重头戏在于依法行政 ,其目的是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 ;论述了司法公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法治的一项重要原则 ;同时要使权力能够在人民的监督下依法赋予、获得 ,通过法治对权力进行制约 ,并为权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一、党内民主是消除腐败的基础  1.发展党内民主是对权力运行制约的坚实基础。执政党领导的反腐败斗争,首要的是应对权力的运行进行必要的制约。实践证明,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为此,就领导干部权力的运行范围讲,能否受到制约及受制约的程度,将直接体现着民主意志的程度。从党内看,党员享有党章所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每个党员可以直接行使这些权利。只有做到这一切,才能使党的领导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体现执政党的意志。  2.发展党内民主是消除腐败的有效手段。执政党要领导好反腐败斗争,就必须营造一种能够适应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