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梦珂》、《第一炉香》和《小城三月》是同一母题的三篇小说,它们透露出迥然不同的叙述声音,与丁玲、张爱玲、萧红的生命体验形成彼此参照、互见文意的对话结构。  相似文献   

2.
正之所以选冷战时期台港文坛交流的议题,有些偶然。之前在翻阅《联合文学》的时候,读到台湾《荻村传》作者陈纪滢的一篇回忆性文章《荻村传翻译始末》,该文与郑树森的《张爱玲·赖雅·布莱希特》、柯灵《遥寄张爱玲》、丘彦明访王祯和的《张爱玲在台湾》一起,刊载于《联合文学》第29期的"张爱玲专卷"里。港台  相似文献   

3.
2009年7月1日-9月30日,香港中央图书馆香港文学资料室举行“难得团圆:张爱玲的小说世界”展览。展览展出了由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博士赠给香港中央图书馆的《小团圆》手稿影印本,以及宋氏借出其它与张爱玲作品相关的重要物品。  相似文献   

4.
王莹 《思想战线》2003,29(5):115-118
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性欲理论、认同危机理论在张爱玲最负盛名的三部小说代表作———《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爱玲对人物心理独具匠心的刻画,映证了她作为"当代中国第一位心理小说家"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5.
刘春红 《前沿》2008,(10):162-164
纳博科夫在他的小说《洛莉塔》和《普宁》中书写了文化流浪者在异域文化语境之中的遭遇,书写了这些文化流浪者的精神生态和精神创伤。在“时空交错”机制的作用下,《洛莉塔》和《普宁》中的主人公都表现出了对于过去事物和母体文化的回忆、留恋和感情体验。“时空交错”机制不但是表明了纳博科夫对于现实的另类理解,而且为其笔下的文化流浪者提供了心灵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6.
以二战时期上海被日军占领为背景的间谍惊悚片《色·戒》上映后,一直深受追捧,热议不断。究其原因,固然与女主角大胆出位等八卦新闻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影片导演是以《断背山》摘取了第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李安,同时还因为这是一部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  相似文献   

7.
<正>熟悉张爱玲作品的读者看到《滚滚红尘》这部电影,自然地会联想到这里有很多张爱玲的"影子"。张爱玲的多本小说犀利地刻画人物,既精准也很冷冽,显现她是个以"距离"就能直穿人心的敏锐者。但是面对自己的爱——胡兰成变得很纠结,即使再遇其他的爱情,都难以成为撞击内心的爱。张爱玲过世14年后,2009年出版的《小团圆》曾让我不忍心看到她这本完成于1976年,看上去是很私密的著作。感受得出她笔下细琐而流泄的情感,多么牵引她之后的人生路。《小团圆》里的九莉与之雍,不就是《滚滚红尘》嘛!  相似文献   

8.
《桂花蒸阿小悲秋》是张爱玲的成功作品,以往的解读偏离了其真实意涵。张爱玲通过对来自宗法乡村的上海娘姨丁阿小的琐事、感受、体验、品性及其与主人、丈夫、儿子、同伴关系的细致叙写,消解殖民话语、宗法伦理的权威,也展示在沉重的现代都市生活压力下女性生存的卑微与琐屑,却依然不失自尊、责任感和向好之心。这是张爱玲在其独特的人性悲观体验下,对女性生存价值的无奈求证,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郝迎聪 《传承》2009,(18):136-137
学术界对张爱玲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小说内容、思想的探讨上,对她小说的叙事技巧进行分析的文章还不是很多。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其代表作之一《倾城之恋》的叙述视角,以此来看其叙述视角的特点——视点转换。  相似文献   

10.
林苹 《传承》2007,(11):33-35
2007年9月8日,著名导演李安执导的影片《色,戒》获得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一时间,《色,戒》成了众人谈论的焦点。电影《色,戒》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女学生王佳芝原本计划用"美人计"暗杀  相似文献   

11.
毛灿月 《前沿》2008,(7):188-190
作为学术专论的序言,《〈红楼梦魇〉自序》以写实的态度,表述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精神与情感渊源,这为我们研究张爱玲与曹雪芹的精神特质共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学术专论《红楼梦魇》的非学术隐义的表征。她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  相似文献   

12.
李立 《两岸关系》2002,(6):40-43
我第一次采访杨斯德部长,写下了《我亲历“华航事件”谈判》一文,当我将写好的文章送请杨部长审阅时,杨部长又回忆了他亲身经历的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发展。这篇文章就是杨部长的回忆。 毛主席、周总理、小平同志、江总书记都非常重视对台工作,亲自抓对台工作,抓大方向,抓战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文学中一位举足轻重的女作家 ,张爱玲的成就并不仅仅在于她对旧小说的继承和发扬上 ,更多的是一种超越。本文从市民意识、反父权意识、女性意识三方面来论述张爱玲小说中的现代意识 ,以勾勒出她在文学创作中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04,(9)
一家无线增值业务运营商与广东省 文学院签订协议,以18万元买断了全国首 部"短信小说"《城外》的版权,平均一个 字超过42元。不久,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短 信的形式,同时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手机 接听等方式多角度阅读该部小说。 小说作者、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千夫长说,小说每篇只有70个字,一共60 篇4200字。这部小说的书名起源于已故著 名作家、学者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讲述 的是已婚人的婚外恋。"两个相爱的人从  相似文献   

15.
住在上海     
移居上海 “去上海投资,到上海发展,在上海安家”,成了风靡台湾的一种时尚。台湾人喜欢上海,是一种浸染在回忆,以及对张爱玲和白先勇的小说的喜爱。台湾人对上海有着天然的亲近,一见如故,于是,索性就住了下来。从前,来上海常住的台湾人,大多是先住宾馆,然后租房,最  相似文献   

16.
张毅 《求索》2006,(11)
“不彻底”是张爱玲所特有的一种态度,是指导以宽容为内涵的文化品味,实现了爱情由浪漫向生存现实的妥协。从“不彻底”的艺术宽恕谈张爱玲的小说,分析与其创作基调相适应的艺术特色,应从两方面把握:一是张爱玲的人生处世哲学,其二是写作态度。由此阐述张爱玲的艺术宽恕是广大的、无边的。  相似文献   

17.
黎子莹 《湖湘论坛》2012,(3):110-112
余华不平凡的经历决定了他感受苦难的方式不同,不同时期他的创作体验、人生境界也不相同,因此他在不同的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本文以余华小说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他《十八岁出门远行》的荒诞美、《活着》的苦难美和《兄弟》的暴力美。  相似文献   

18.
凤凰古城是从小说《边城》里知道的。《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美的中篇小说之一。小说描绘的是作者早年生活的湘西社会,那里充满了原始的神秘和恐怖,野蛮与优美交织,浪漫与悲壮并存。小说通过翠翠与爷爷的人间至情和翠翠与天保、傩送兄弟俩的凄美爱情故事,歌颂了湘西风光和人性之美。小说有一种别样的韵味,里面散发出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流露出对这一切流逝而去的哀愁。其写作手法呈现出散文式的抒情之美,蕴含着诗一般的意境和韵味。之后,大导演凌子风将《边城》搬上了银幕,电影放完我还愣愣地坐着,完全被湘西的优美风光和人性的淳朴之…  相似文献   

19.
新书架     
《人民公安》2011,(11):63-63
《“共和国风云纪实”系列丛书》长征出版社 “共和国风云纪实丛书”共十本.第一批推出《走近伟人: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兼秘书的难忘回忆》《谁主沉浮: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几起几落》《肝胆相照:毛泽东与国民党爱国将领》《碧血丹心:毛泽东和他的麾下将领》等八本,以伟人毛泽东为核心,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再现一代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和高山仰止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0.
席忍学 《求索》2011,(9):184-18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出现了具有探索色彩的文学流派,文学创作理论和观念随之发生变化。如果说传统现实主义创作以生活体验论为理论指导,那么,具有探索性的寻根文学、第三代诗歌、新写实小说等文学流派则以生命体验论为创作指导思想。陈忠实的文学创作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变化情形。他在总结《白鹿原》的创作经验时,形成了生命体验论创作观。以生命意识观照社会历史和现实人生是陈忠实生命体验论创作观的前提,以民族国家叙事为背景的个人叙事是陈忠实生命体验论创作观的关键,从文化心理结构视角塑造人物是陈忠实生命体验论创作观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