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宗藩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明王朝对周边国家的外交行为,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遣使四达,睦邻求宁;恩赐有加,朝贡频来;宗藩有序,扬华夏文明;华必统夷,天威不可侵犯;以德来远,审慎用兵。这在郑和下西洋过程中有集中体现。郑和代表明王朝所推行的“睦邻政策”,是今天中国政府所推行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的重要文化源泉和理论基础之一,它对思考我国未来的周边安全战略不乏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鸿儒 《中国人大》2009,(21):50-50
近期,重庆掀起的“打黑风暴”渐近尾声,其中50多名贪官的落马也向我们显示了我国监察制度在这次风暴中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3.
何理 《传承》2011,(30):76-77
歌谣是原始文化艺术中较早问世的艺术之一。它是对普通民众生产、生活的反映,一个时代的歌谣总是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特点,通过以明代为背景来说明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边奋勇 《传承》2010,(27):80-81
进入明代,中国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为歌谣的大量产生提供了社会基础。明代歌谣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集中反映在对政治的关注、民生的重视和品评人物等三个方面。明代歌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研究明代歌谣,对我们了解和正确看待明代历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双燕 《思想战线》2005,31(3):107-111
北京和谈是在清政府无力抵抗英法联军侵略的条件下被迫与西方列强进行的谈判,大体上可分为关于放还巴夏礼等人交涉和关于罢兵和谈交涉两个阶段.它是晚清外交体制由宗藩关系的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型的转折点,表现出突破传统的"夷夏之防"、进一步加深对西方列强的认识、促进近代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产生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段建宏 《求索》2008,(6):224-226
城隍信仰起源较早,唐代张说、张九龄、杜牧皆有祭城隍文,但唐以前有关城隍的史料并不多。宋元时期祭祀城隍者日渐增多,有大量史料记载,真正在全国范围内祭祀城隍,应在明初加封以后。清代定鼎,沿用明制,对城隍神崇祀有加,城隍庙的规制更加完备、突出,使得城隍信仰成为地域社会中的重要内容。研究城隍信仰,对揭示明代社会经济、文化心理和社会习俗有着重要的考据价值。  相似文献   

7.
胡新民 《当代广西》2014,(17):63-63
正巡按御史这个官职,最早是由隋朝设置的,在明清两代,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制度化设置。巡按御史是御史的一种,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均设有监察机关即都察院(类似今天的中纪委或监察部),都察院下面设御史(也称监察御史)。巡按御史的官级虽然只是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正职县长),但其权力还是非常大的。据《明史》记载:"而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  相似文献   

8.
杜志明 《长白学刊》2014,(4):103-106
民壮是明代民兵中最主要、最普遍的一支武装力量。在军事组织上,民壮是卫所制度、营兵制与地方里甲、保甲组织相结合的产物,总甲和小甲既是民壮基层管理者,又是民壮组织的基本单位。在武装建制上,民壮主要效法卫所旗军制和营哨制,同时又因地而制宜,以战斗力之强弱为准则。这充分体现了民壮作为国家常备武装后备力量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隽隽 《理论月刊》2008,(4):125-127
明代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商人阶层,当时的文学作品对商人的反映越来越多.而徽商是明代最大的商帮,文学作品用通俗的形式对徽商的价值观、精神世界、经商风险、致富途径、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对徽商人物进行了成功的塑造,对徽商既有同情理解,也有批评宽容,结下了深厚的徽商情结.  相似文献   

10.
明代贵州民族关系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 ,贵州各民族虽然受到统治民族中统治阶级的民族不平等思想意识的影响 ,但都是普遍劳动者 ,并无根本的利害冲突 ,相互间在经济、文化中的友好交往与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1.
李海林 《求索》2012,(11):76-78
明初,明廷为了加强对大同镇内部各卫所的有效管辖,于此地设置东、中、西三路。至嘉靖年间,大同成为明蒙交战的核心地区,明政府为了加强防御,增强军镇内部的策应救援能力,打破长期以来的东、中、西三路分区防守体系,在此基础上重新划分各路,最多时达十路。大同镇各路的分化演变,反映了在明蒙对峙关键时刻,明朝通过对整体防守区域实行细化分割政策,来增强区域防守应援能力,进而提升整体防御力量,达到抵御蒙古部族的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12.
高志忠 《求索》2012,(7):124-126,46
明宫内廷通过内书堂教育等途径培养了一批知识型宦官,他们能文善书、诗酒风雅。与文人士大夫、帝王、僧侣等进行诗文交游成为他们颇为喜好的一项活动。考述这些诗文交游,不仅可以看到明代宦官文学性、文人化的一面,而且也可以了解他们与文人关系交善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唐进 《中国行政管理》2014,(10):121-122
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构从初创设立到发展完备,历史悠久,垂2000余年。在朝代兴替中,几经演变,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制度规范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当时的中央集权统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都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一、西周至秦汉:地方监察机构的初创武王灭殷,分封诸侯,同时为了维持其盟主地位和国家统一,建立了“巡狩”制度。天子每五年要出巡一次,目的是对诸侯的行为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4.
15.
杨荣华  邢永革 《求索》2011,(7):203-205
明代前期(洪武至弘治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这时期的汉语保留着元代语言的许多特点。文章通过对明代前期语文政策的梳理揭示这些政策对汉语发展的影响。明代前期朝廷颁布了一系列语文新政,恢复了汉语的正统地位,力避蒙古语的使用,确立了以《洪武正韵》为正音标准和文字规范标准,提倡朴实、简洁的文风。这些语文政策对明代前期的汉语语言系统产生了较大影响,也显示出汉语开始得到国家高度上的语言统一和规范化,这为后来汉语标准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明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代.玉头饰的制作十分发达.其时,玉头饰的主要形制以簪为主,具有色彩绚丽、造型复杂、寓意深刻等特点,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明代玉器制作的杰出典范.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探讨明代贵州特殊地理应置和自然条件所导致的民族源流和民族农业经济的多元性、民族分布的复杂性、民族农业经济发展差异性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明代滇桂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关系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水继 《思想战线》2002,28(6):121-125
明代是中国对外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处于西南的滇、桂两省与周边各国山水相连。随着明王朝国势的强弱及周边环境的改变,中国与各邻国在政治隶属和疆域统治等方面经历了一系列不同的发展和变化。其间云南、广西与缅甸、老挝、八百媳妇国、安南的经济文化交往始终延绵不断,云南、广西成为明王朝与东南亚国家来往的桥梁和基地。  相似文献   

19.
唐景 《求索》2010,(1):217-219
明代死刑执行方式以斩、绞和凌迟为主,也不乏各种法外酷刑。为了减少各种冤、假、错案的发生,明代确立了“朝审”制度,对死刑案件进行审查复核。受汉唐以来死刑制度的影响,明代也有较为具体的禁止行刑时间的规定。对于杂犯死罪,明政府允许通过“纳赎”、“罚役”等方法进行赎罪。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言官在明代开创期、腐化期、调整期和衰弊期所起的不尽相同的积极作用;分析了皇权、社会风气、言官个人品行等因素对言官作用发挥的影响和制约。认为在整体上,明前期的言官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至明中后期则作用日微,最终难以挽救明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