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燕丹子》与《荆轲传》均为我国古代早期相对成熟的叙事文。尽管二者的题材相同 ,但它们的叙事视角、主题和结构有很大差异 ,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文体意识。《燕丹子》的叙事视角为个性视角 ,目的在于叙述太子丹复仇这一历史事件 ,叙事呈“线状结构”;《荆轲传》采用历史视角 ,主要为荆轲这一英雄人物立传。其叙事建构以荆轲为叙事中心 ,向四周辐射出去。后代文人以司马迁的叙事艺术为圭臬 ,同时继承《燕丹子》采摭异闻 ,虚构故事的传统 ,对后世杂传小说等叙事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朝鲜金富轼《百结先生传》与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在文学形式上同属传记,因此二文有许多相似之处:结构上均做到了首尾呼应,语言上精炼传神,句式上构思巧妙。二文亦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思想旨归不同,《五柳先生传》在思想意蕴上比《百结先生传》更为突出、深化。  相似文献   

3.
卓今 《求索》2014,(9):125-129
《日夜书》显示看出韩少功高难度系数的叙事本领.复调艺术作为表层结构,通过情感结构输出价值观和阐释各个时段的社会文化心理构成,真实作者、隐含作者与读者互动,编码者与解码者身份置换,叙事重心便隐藏于这个潜在文本之中.作者通过把人物置于“不对等的伦理”之中使之构成-种不断升腾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4.
2006年6月是《民主与科学》创刊100期纪念,写这样一篇纪念文章,我义不容辞。众所周知“德先生”“赛先生”是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提出的、指明中国前进方向的基本口号,而《民主与科学》就用这样的口号作为它的刊名。“民主”这个词儿在我们中国早已有之。《辞源》该条释文:“民之主宰者,旧指帝王或官吏。《书·多方》: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三国志·吴·钟离牧传》:“仆为民主,当以法率下。”上引《三国志》的话,意思很明白,一看就懂。译成现代口语,更清楚,那就是钟离牧说的,“我为民作主,应当用法来率领部下”。上海辞书出…  相似文献   

5.
高月 《求索》2011,(12):144-146
《韩非子》和《说苑》两书在内容上都是大量历史故事的集结,叙事视角总体上皆体现为一种全知视角,但两书的叙事者身份存在巨大差异。概括地说,《韩非子》叙事者是“策士”身份,《说苑》叙事者是“朝士”身份。战国时期和西汉时期时代背景的差异、韩非子和刘向创作心态的不同以及所面对的读者对象的不同,是造成《韩非子》和《说苑》两书叙述者身份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刘凝芳 《理论月刊》2002,(12):71-72
电视《红楼梦》与电影《红楼梦》已摄制多年,但一直没有人对它进行一个全面的比较。笔者从编剧演员、服装、道具、音乐等五个主要方面对二者进行了一些比较,试图找出二者在艺术处理上的同异得失。  相似文献   

7.
论《汉书》中的时间副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运用“本证法”与“参证法”对《汉书·郊祀志》及《汉书·高五王传》之《齐悼惠王刘肥传》中出现的讹误问题加以考证 ,发现正是由于“后”这一时间副词在词意与使用上的古今不同 ,造成了《汉书》在记载上出现错讹  相似文献   

8.
马玉珍 《求索》2013,(6):73-75
《左传》由于述录了中国春秋时代的历史,自问世以来人们就围绕着其“传《春秋》”与“不传《春秋》”展开讨论,对《左传》的传播和研究也就围绕着是“野书”还是解经的经书展开:在争论与申述中不断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拓宽了学术研究的领域,也使《左传》的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最终使这部反映春秋时期多方面生活的经典历史散文,在中国史学界和文学界奠定了双重身份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华芳 《今日上海》2008,(2):56-57
上海梅陇文化馆有位收藏界的名人——张道华。这个着迷于收藏几十年,醉心于“红楼”十年的老人,不仅曾于2003年9月成功地在梅陇文化馆举办了个人《红楼梦》艺术收藏展,更是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个《红楼梦》艺术家庭收藏馆。而这个小小的民间藏馆,以其目前逾千个品种,万余件立体与平面藏品的规模吸引了各地收藏家、“红楼”爱好者、社区居民,以及沪上各大媒体前去参观,台湾东森电视台更是慕名而来拍摄《红楼梦》收藏专题片。  相似文献   

10.
清末人情小说中的民主主题表现为自由爱情与个性解放两个层面。文章通过对《浮生六记》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 ,认为一方面二者在主题上有着一脉相承性和历史延伸性 ,另一方面要求个性解放、控诉封建桎梏的民主主义思想主题在《浮生六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长生殿》与《桃花扇》作为清初拱映历史剧坛的“双子星座”,他们在选取史料进行艺术创作时所进行的历史观照是不同的.前者借史写情,后者借情写史,把对历史的观照放在服从主题和结构的需要上,努力达到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和谐统一,虽各具特色,但都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成为历史剧创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罗贯中(约公元1330--约1440年)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和戏曲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相传,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著有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和杂剧剧本《风云会》等。罗贯中一生的巨大贡献,在于章回小说的创作上。《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给这部史书所作的注释中引用的野史杂记,以及宋元以来的话本、院本、传奇、民间传说和作者自己丰富的社会知识、艺术天才描述而成的。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为章回小说的创作开辟了道路,丰富…  相似文献   

13.
冯德河 《青年论坛》2009,(2):144-148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创造性地采用了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法,这一观点虽然在红学界颇存争议,但“石兄”作为第一人称叙事者的观点仍然为许多红学研究者所接受。本文通过对杨宪益、戴乃迭全译本《红楼梦》的文本解读,对翻译中如何传达原作者叙事风格进行了研究。由此发现,原作中所体现出的叙事风格,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在译本当中都得到了较妥当的处理。但是因为红学界在“石兄”、“神瑛侍者”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上存在争议,或者是因为译者的翻译中处理失当,而使这种叙事风格并未获得完美的转译。  相似文献   

14.
姜波 《学习与实践》2009,(6):143-147
颜回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没有著述、没有功德,却被人们尊称为“复圣”,这似乎有些“名不副实”,但是通过对《论语》、《庄子》中颜回形象的对照发现,这一礼遇是得当的。颜回的“好学”精神、杰出的政治思想以及“颜乐”精神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儒道这两篇经典关于颜回形象的记载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所以,道家经典《庄子》对颜回的记载是否具有客观真实性,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周艳 《求索》2010,(3):169-171
《诗谱》之前有大量谱体史书,郑玄对之进行借鉴并将“谱”这一形式运用到《诗经》的解读之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解诗模式。“谱”在发展过程中有所分化,《诗谱》所继承的是原始意义上的谱。通过这一形式,《诗谱》在《毛诗序》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完备系统的历史叙事体系,大大提升了毛诗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6.
曾小梦 《求索》2007,(8):217-219
《礼记》作为一部礼学文献汇编,其中保存了大量的引《诗》例证。通过对《礼记·坊记》一文的引《诗》研究,可以看出《诗》的功能的扩展,它由政教工具、交际工具而演变为儒家阐发、论证其礼治思想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时也证明了《诗》的丰富意蕴是由其文本自身特征和读者的接受、解释过程共同造就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解释者不断“重铸”所赋予的。  相似文献   

17.
魏颖 《求索》2005,(12):172-173,203
《韦护》中自由间接引语、双重视角、镜子-本文的存在使文本的叙事结构产生了裂缝,并在裂缝中透露出歧义丛生的叙述声音,丰富了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冯利华 《求索》2010,(6):F0003-F0003
在中国小说史上,续书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明清时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皆有大量续书.如《后三国演义》、《后西游记》、《续金瓶梅》、《水浒后传》、《泣红亭》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施公案》、《三侠五义》、《彭公案》等小说被一续再续,成为小说史上的一大热点,如石庵《忏观室随笔》所云:“《小五义》也.《续小五义》也.再续,三续.四续《小五义》也。  相似文献   

19.
林伯承 《人权》2012,(2):46-48
《红楼梦》是一部前无古人、光耀后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民俗以及艺术哲学等内涵极其丰富的伟大文学名著。毛泽东同志称其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20.
据《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载:一天,孙权召吕蒙议事,发觉他才识欠佳,于是劝他读书。吕蒙却以“在军中常苦多务”为由,说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你们事多,若不好学,岂不更难胜任?当即开列了一串书目,如《孙子兵法》、《六韬》、《左传》等,限期读完。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发奋苦读,笃志不倦,终成文武全才的将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