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张珣 《前沿》2013,(8):64-66
法律与道德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法哲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传统中国社会有自己特殊的社会秩序架构和原理,法律与道德问题,在中国就转化为"法治"和"德治"的命题。在当今法治社会中,道德是否仍有作用?有多大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本文拟从法史学角度,以中西方历史考察为基础,谈谈法治社会视野下道德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伦理相对主义与伦理绝对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明 《思想战线》2004,30(2):25-29
道德既具有适用于一定社会的特殊性、相对性,因而存在特殊的、相对的道德,又具有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普遍性、绝对性,因而存在共同的、绝对的道德。伦理相对主义只看到道德的特殊性和相对性,而抹煞道德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因而错误地认为不存在适用于一切社会的共同的和绝对的道德,不存在对于一切社会都是正确的普遍正确和绝对正确的道德。反之,伦理绝对主义或道德绝对主义则夸大道德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进而否认相对的、特殊的道德之为真正的道德,以至片面地认为真正的、优良的道德必定是普遍的和绝对的。  相似文献   

3.
刘洁 《岭南学刊》2010,(6):112-116
从文化传递的角度,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去政治化、市场经济的主体性原则、社会转型期道德价值观的混乱、互联网的普及和家庭教育的弱化等社会文化根源,使"80后"形成了与前几代人相比具有鲜明差异、先进而又充满困惑的道德价值观。只有从后喻文化传递的特点出发,认同"80后"具有时代特色的道德价值观、从人类文化传递的一般规律出发,发挥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对"80后"的道德价值观的主导、调整作用,才能缓解代际之间的突出与对立。  相似文献   

4.
张振国 《求索》2010,(11):117-118,133
宗教是社会的凝聚剂,在传统社会中发挥了整合社会的重要功能。作为一种分散性宗教,中国民间信仰的"世俗化、功利性"特征非常突出。民间信仰具有某种社会功能:民间信仰所内涵的道德伦理价值以及约定俗成的仪式在家庭、宗族及社会组织的整合,以及社会制度与舆论的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及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因素,对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一个由高度融合到相对独立 ,再到重新融合的过程。一方面 ,道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不同历史时期的道德具有不同的价值定位标准。另一方面 ,道德价值又具有社会本位性 ,即以社会的总体认可和支持为前提和基础。要充分发挥道德维系伦理关系的功能 ,就要对道德进行制度化设计。适当地把道德法制化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运行中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都要求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行政道德是职业道德在政府系统中的特殊表现,是包含政治学、管理学和社会学内容于一体的特殊职业道德.行政道德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即公务员)行使公共权力,从事公务活动过程中,通过内化的信念和善恶标准,理性地调节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行政道德的构成要素包括行政道德的意识、关系和活动三个方面.行政道德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于社会道德起着示范、导向和楷模作用.行政道德原则是行政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反映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行政管理的终极价值取向.构建行政道德对于改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遏制腐败现象都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陆传照 《前沿》2002,(10):122-124
政府道德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群体道德行为 ,行为主体的特殊性 ,决定政府道德行为在支配行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本身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政府道德行为在社会道德行为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对社会生活的特殊作用以及我国加入WTO的国际背景 ,都决定我们必须加强行政道德建设 ,重视政府道德行为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组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但在现实的志愿实践中,支撑开展公益活动的志愿主义和道德主义的理念,往往会出现不足或逐渐流失,从而无法单靠社会组织自身的力量来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美国学者萨拉蒙教授将这种局限性称为"志愿失灵",即:慈善不足,无法形成充足的、可靠的资源;慈善的特殊主义,过度集中关注特殊亚群体,忽视其他群体;慈善的家长式作风;慈善的业余主义,用业余的方法来处理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以个人分化为基础,道德个人主义成为社会秩序的整合力量.和谐社会的建构应以道德个人主义人格为基础,组织青年参与与时代精神相匹配的各种社会性活动,对这于青年道德个人主义人格的实现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道德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新英 《理论月刊》2003,23(12):144-146
加强现代管理科学包括道德管理科学的研究,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其它建设事业的繁荣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道德管理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渗透性、非强制性、层次性、移情性和渐进性等特点。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管理科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陈敏 《湖湘论坛》2005,18(6):51-52
广告对社会道德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着负面的作用,而广告的诱惑性、追捧性和虚假性则对社会道德产生着消极的影响,它侵害特殊受众的身心、误导人们的价值观、损毁人们的道德观。其成因是广告的功利原则与公正原则失去平衡、广告人的应然素质与实然素质失去统一、受众的道德观念与广告的重利益性合拍及广告的内外部道德监督体系不健全。为此要提高广告人的自律意识和道德素质、优化广告道德的外部监督体系、构建全民守信的社会诚信体系及提升社会道德水准,以构建社会道德对广告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2.
周锦尉 《传承》2012,(9):68-68
当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国家,"熟人社会"里的道德约束,在人口流动性加大中会衰退和弱化——如何在"陌生人社会"增进道德建设,如何把"第三空间"这个相对的弱项变成强项,陆家嘴街道等的创新探索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刑事审判中,对被告人能否进行道德减责的关键不在于犯罪主体本身的行为,而在于被告人的行为主观动机是否具有道德减责要素,也就是是否以"他人是目的"为判断标准。只有具备了道德上规定的有利于平衡自身与他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要素,才会在某种程度上得到道德上的宽恕,在刑事审判中对被告人进行道德减责的命题才成立。一般地说,刑事审判中的道德减责,包括生命减责、自由减责以及利益减责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传统农村"空心化"的表征愈发明显,农村逐渐步入"无主体熟人社会"。面对"舆论失灵"呼唤道德舆论新生态,"‘面子’贬值"期待道德序参量,"社会资本流散"需要道德契约化的境遇诉求,需要"自组织"发挥趣缘性、自治性、扁平性、灵活性等优势进行"补位"。当下,部分省市农村"道德评议会"的实践、探索,为"无主体熟人社会"中农民道德主体性的重塑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自组织"范式:即建构内聚与耦合的"双重"自组织体制,交叠制度与社会的"双重"自组织资本,形塑公意与博弈的"双重"自组织规范,衍化扬善与谴恶的"双重"自组织话语。  相似文献   

15.
唐际昂 《湖湘论坛》2003,16(1):73-74
道德接受是指发生在道德教育领域中的特殊的接受活动 ,它是受教育者出于自身的内在道德需要 ,对教育者利用各种媒介所传递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信息加以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等多个环节构成的一个连续、完整的道德认识过程。道德需要是它的心理起点 ,道德选择是它的价值基础 ,道德内化是它的基本方式 ,道德人格化则标志着它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6.
谢芬芳 《传承》2014,(11):88-89
低碳方式的实质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实现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时代的来临推动着一场深刻的价值观变革,内含众多的生态道德诉求,需要运用各种社会力量,提升生态道德素养,进一步促使低碳型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与普及。加强政府的环保职能,积极探索生态道德形成的基本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领导干部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如何提高领导干部道德水平,从建立健全舆论引导、用人导向、监督约束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道德立法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它是未来很多国家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对中外学者主要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与探索,得出道德立法具有有限性与"双向流动"性两大趋势,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国家的法律与道德与时俱进、相互协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恐怖主义>一文从一个不能成立的前提假设出发,构造了名日"道德恐怖主义"的"假想敌",根源在于对道德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有偏差.它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片面强调人性,没能认识到道德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规范系统,否定了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道德范畴存在的必要性,表现出一种"道德虚无主义"的倾向;且将道德运行的正常机制视为"非常态",否认了民间自发的道德生机的正当性.道德在社会中有其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价值,当前迫切需要的不是"反恐",而是反对中国社会陷入到普遍的道德贫困.  相似文献   

20.
胡勤 《求索》2010,(5):98-99
"道德"是不是一种"资本",学者们对此各执一端;尽管人们对道德是否是一种资本持不同意见,但人们对当前我国的道德现状的担忧及对重新框定道德的冲动却是一致的,这表明了学者们的学术敏感性与强烈的责任意识。论争之于我们的启示是伦理研究在关注生活实践的同时,也应关注理论的元研究,并尽量避免道德中心主义的理论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