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新华  刘红峰 《求索》2012,(6):24-26
本文试图论证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科学特征,作为脱胎于传统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在概念上、价值上具有生态环境与自然自然资源的要素性。将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纳入创新系统中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性与系统性、多元与协调性、风险与高效性、公共与外部性等特征,为以两型农业科技创新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科学地融摄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由此,可进一步为建立两型农业科技创新的结构模型,描述要素因子的内容构成、空间结构与动力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服务业迎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扩大就业、社会交流、文化发展传播等各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个社会的互联网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这一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武汉市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启动,对武汉市经济发展、人文环境发展、互联网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课题以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力图通过全面的数据资料搜集和访问调查,结合信息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对武汉市互联网服务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以利于武汉市互联网服务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与中国经济成长及其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比较,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创新则相对比较缓慢,其应有的影响远不及前者。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经济学特有的研究范式使它在经济学舞台上很难顺利地进行国际对话。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正在进一步验证、充实和完善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也一定将创造出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概念体系,这预示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及中国的经济学一定能够为世界经济学研究和理论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中国传统的经济学只有不断地进行范式创新和发展,才能够在世界经济学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两型社会”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提出,为中部崛起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赋予试验区的创新权远比有限的资金、项目更重要,制度创新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两型社会"制度创新中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乌东峰  李思维 《求索》2013,(10):220-222
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焦点,其要旨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注重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形成一个两型化的新型城镇网络格局。本研究从农业转型、外部性和金融支持等相关理论入手,深入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对两型农业的要求,认为农业转型过程中的内生技术进步、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村全面发展,将为工业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带来正外部性效应。这个过程需要金融主体通过信贷、投资等多种途径对两型农业的支持。研究指出要重视生态环境承栽的价值和发展潜力,重点关注生态资本和循环农业的向度,以此从本原上化解中国的三农问题的“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6.
崔巍 《中国发展》2009,9(2):17-23
社会经济发展理论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理论,其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以及制度变迁的作用。但发达国家理论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及分析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并以此指导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崔荣芳 《求索》2011,(4):44-45,156
创新经济学从复杂的、动态的、历史的、时序的、演化的视角来把握未来经济发展的路径,从整体创新经济学理论演进的轨迹中,我们可以发现创新经济学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内涵。通过创新,整体系统组织与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达到均衡,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性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经济活力之源陈伟(一)美籍奥地利人、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哈佛大学教授)于1912年第一个从经济学角度系统地提出创新理论。现在,创新经济学已发展成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基本分支。熊彼特认为,开发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或新工艺、开辟新市场、取...  相似文献   

9.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或者途径加以推进。其中,从经济学理论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证看,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为重要的一个发动和推动因素,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基石。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伴相生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农业发展不足曾是构成我国高通胀的首要原因。而农业自身积累不足 ,生产资金缺乏 ,发展机制滞后又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缓慢的突出问题。资本经营作为获取资本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是农业产业化低成本扩张的重要途径。  一 从经济学理论分析 ,农业产业化利用资本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  农业资本经营是我国农业经济继产品生产型转向商品生产型、单一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两次飞跃后的又一次飞跃。资本经营就是把企业所拥有的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本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 ,通…  相似文献   

11.
张春敏 《前沿》2014,(17):105-108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矛盾的演变要求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创新。经济学创新的根据是现实经济矛盾而不是抽象的演绎理论。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创新应从中国国情出发,但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国情有不同的解读。从劳动者角度看,中国的国情首先就是社会主义,是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制度,公有制是其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创新应该以"劳动人"而不是以"经济人"作为逻辑起点,这是中国劳动者利益的要求,也是解决中国社会矛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或者途径加以推进。其中,从经济学理论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证看,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为重要的一个发动和推动因素,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基石。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差距研究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文忠  邓菲  鄢琼伟 《理论月刊》2005,(11):137-142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本文从区域经济差距的理论基础入手,综述了区域经济理论、新增长理论、后发优势理论对区域经济差距研究的理论贡献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为区域经济差距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撑点。  相似文献   

14.
黄高荣 《湖湘论坛》2002,15(1):49-51
在农业结构调整上,不管是政府,还是农民都将把“市场需要什么就调什么”、“消费者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最高指导原则。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工作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往往是就原则而用原则,就市场而论市场,生产盲目跟着市场转,而没有分析这个原则背后所隐藏的经济学基本原理(即支撑这一原则的理论基础),忽视运用经济理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前瞻性指导,有些人甚至否定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理论指导作用。由于缺少理论指导,方式选择上常常采取尾追型、加减型、行政指令型、分散型的农业结构调整模…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是经济活动经验和经济发展实践的产物。中国经济经过数十年的增长和发展,正在经历着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重大的实践创新。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坚持以马克思基本经济理论为指导,研究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推进和实现中国经济学的创新转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价值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经济学视角来看,农业不仅是一个生态系统也是一个经济系统。这两大系统之间不断地进行物流、能流、价值流和信息流交换,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农业生态经济效益可以通过经济学方法来分析评估其价值。发展农业生态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为此,必须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7.
《系统经济学》一书,由乌杰、赵凯荣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运用当代最新的哲学即系统辩证论,对中国当代多元并协的经济发展的最新实践,进行了经济理论的创新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走向系统范式 系统范式,是在以往分析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思维方式。分析范式曾在理论研究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学的发展也贡献不小。但是,分析范式给人们认识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现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的“走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回顾与展望”理论研讨会于2000年3月23日至24日在厦门召开。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分别就经济学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这将有利于促进和推动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和创新。现将研讨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关于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回顾。学者们普遍认为,我们过去照搬别人的多,自己创新的少,因而造成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滞后,对于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缺乏有说服力的阐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教授对此提出…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有关公务员制度建设的研究多为管理学的、法学的、政治学的或计量经济学的工具视角,而鲜有理论经济学的分析。为此,笔者尝试从理论经济学的视角,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分析工具,对我国公务员制度创新及作为载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建设作出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分析。结论是:创新我国公务员制度,必须巩固公务员制度建设中的“合公共选择性”及其成果,纠正或弥补“背公共选择性”或“欠公共选择性”的偏差与缺漏。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的“忧郁”和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的"忧郁"是指以李嘉图、马尔萨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的一种早期的"忧患"意识.经济学的"忧郁"敲响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警钟,唤醒了人们的忧患意识和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反思,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