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敏 《求索》2015,(1):88-92
哈贝马斯作为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最具原创力和建构性的学者之一,其思想影响颇为深远,他借助于当代西方语言哲学转向的契机,提出了著名的交往行为理论,这也是他对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与改革的初衷。他秉承德国近现代哲学思想传统的问题意识,吸收并改造韦伯及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合理性的理论,建构了交往合理性理论,试图以此解释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危机。哈贝马斯一方面沿袭了"交往"概念的历史演进理路,对交往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另一方面,也在批判、改造韦伯的"合理性"思想基础上,逐步提出交往行动的理论构架。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哈贝马斯现代社会交往理论的合理性,对于我国公共领域社会交往建构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一 《求索》2012,(10):92-94
公共领域这个概念并非哈贝马斯首创,但是得益于他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独到的分析,这个概念后来曾风靡一时。文章从公共领域产生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基础以及公共领域嬗变的线索等方面来分析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理论上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3.
冯道军 《求索》2014,(8):112-117
在哈贝马斯眼中,"公共领域"理论的载体依托于公共利益,通过休闲吧、图书馆、学术沙龙等为载体形式将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建构一种介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权力领域之间的公共交往与公共舆论空间及话语平台,探究如何维护和实现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及公共利益的生成。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当中牵涉到公民社会建构的重大工程,而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所彰显的对公共权力合法性批判的精神特质,为公民社会所需公民精神之涵养以及民主意识之化育提供渠道。基于此,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当代论域及其归宿进行研究对于我国公民社会发展必将有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主要受到由葛兰西所开创、在文化意义上规约市民社会的当代市民社会理论传统的影响,在早期将市民社会界定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在后期则界定为生活世界。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哈贝马斯对市民社会的考察主要落脚于重塑已经发生结构与功能转型的公共领域和被殖民化的生活世界,其目的在于通过重塑理想的市民社会以重建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进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合法化危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于良好生活秩序和理性生活方式的追求历来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哈贝马斯将公共领域理性生活方式的实现纳入其政治哲学的研究范畴,指出以商谈为原则的沟通和对话是理性生活方式构建的基本前提,话语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平等有效的商谈制定并遵守行为规范;程序主义法律体系的建制和保护是理性生活方式构建的根本保障,人权和人民主权、私人自主和公民自主通过此体系实现了统一和协调;以交往网络为特征的公共领域是理性生活方式构建的理想空间,公共舆论和规范性共识在这个自由交流的空间内产生和形成。  相似文献   

6.
邵卿 《传承》2013,(8):142-143
"公共领域首先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它原则上向所有人开放。在这个领域中作为私人的人们聚集到一起,他们在理性辩论的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达成共识,从而对国家获得活动民主的控制。"就哈贝马斯的观点,他认为公共领域不仅包括了狭义的政治领域还包括社会领域、文化领域。只要这些领域进入公众讨论的范围之内,它就可能是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7.
“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用以分析人类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变迁的核心范畴。哈贝马斯是欧洲一体化运动的坚定支持者,他把“公共领域”的概念从国内分析运用到欧洲一体化研究当中,创造了“欧洲政治公共领域”这一新的范畴,并把它作为欧洲迈向真正的超国家组织的关键因素。欧洲传媒一体化运动虽然在培育真正的“欧洲媒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欧洲公共政治领域”还十分遥远。欧洲传媒的一体化本质上是商业利益和全球传媒业激烈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刘飞轮 《求索》2013,(6):100-102
公共领域理论为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同时也为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群众基础。然而哈贝马斯论述的公共领域理论是特指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出现的公共领域。在国家和社会一体化的过程中,公共领域也发生了结构上的转型,从而导致曾经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公共领域也发生了功能的转变。本文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欠缺与重建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唯有培育出具有真正批判性的公众.才能构建起社会主义公共领域.从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市民社会在不同时期表现为"文明形态"、"政治形态"、"文化形态"。市民社会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联。培育与发展我国市民社会,需要发挥国家在建构市民社会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市民社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需要积极培养各类社会组织等。  相似文献   

10.
公共领域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极大关注。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发生、发展及转型的研究为我们探讨公共领域理论提供了蓝本。抛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基础,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中国公共领域的发展,从而为我们研究中国公共领域的现实问题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规范基础是社会批判理论的中心问题。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从理论逻辑而言,既是批判现实的标准,又是面向未来的乌托邦展望,是先验的,又是立于经验的。哈贝马斯认为从马克思直到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学者都未能在这两个维度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从而也未能为社会批判奠定稳固的批判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公共性"理论在哈贝马斯的政治哲学与马克思的未来社会理论中皆具有重要的地位。哈贝马斯将"公共性"概念定义为一种政治文化范畴,并借助于批判公共性的资本主义表现形式,确立了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理想类型,藉此探求能以此种公共性为体现的未来社会之存在可能。马克思将公共性理解为一种哲学范畴,并将其纳入历史主义的分析框架之中。马克思指出,真实的公共性的最终实现,不应该指望其在精神领域之中自我生成,而应该通过改变财产的私有制度,终结这种制度所具有的隐蔽的压制,释放出被其所束缚的社会生产力,并通过世界性的交往而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而实现。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商谈民主理论的诞生与发展是建立在他关于公共领域的分析基础之上的.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尽管没有明确提及商谈民主概念,但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兴起的研究、对公共舆论性质的考察,都揭示了一种建基于民众对话沟通的民主理论存在之可能性.而《在事实和规范之间》一书则通过对公共领域的再建构和内部分型,即强公共领域与弱公共领域的划分,将双轨制的商谈民主理论正式推上历史舞台.作为突破了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民主理论的一种新型民主模式,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理论预示了未来世界民主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的新社会运动理论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运动理论,两种范式尽管在时代背景、结构根源、运动性质、运动目标、运动主体以及组织和斗争方式上存在显著的区别,但在总体性分析、结构主义路径、资本主义批判、解放主题等方面又有着很强的理论传承和亲缘关系。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社会运动理论范式态度的根源在于他由马克思主义者向左派韦伯主义者的转变,虽然他的新社会运动概念有着与马克思主义传统决裂的策略价值,但它同时意味着对社会运动预先进行错误的二分,这会导致一种概念上的束缚。鉴于当代社会运动中“旧政治”和“新政治”的彼此共存,将两种范式的理论解释优势结合起来,建构一种整合的社会运动理论来为当代社会运动提供更好的阐释则成为一种必需。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社会运动理论在学术界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其为数不多的相关论述,为其在社会运动理论史上赢得一席之地。从其演进过程来看,致力于构建新社会运动理论范式,具有分析框架上的演进性、研究视角上的去马克思主义化和理论场域上的社会批判性等特点。基于“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和历史演进的过程来把握其理论建构和框架变迁,基于批判理论的场域来理解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对新社会运动的价值定位,以及置于新社会运动理论的学术阵营来探讨其与马克思社会运动理论范式的区别、与其他新社会运动理论家的观点异同,对于全面和客观评价哈贝马斯社会运动理论的学术贡献,乃至窥测其整个理论大厦的框架变迁及其学术影响力应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公共领域是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从事政治活动、处理公共事务的场域,而公共领域中公民参与的实现必须要在一定制度环境中运行。公民既是一个法律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从法律上看,公民就是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从政治上看,公民所拥有的法定权利集中表现为参与公共事务并担任公职的正当资格。公民是公共领域中的参与主体,而要实现公共领域中公民的有序参与,不仅需要公民具有公共精神,而且还要为公民参与提供制度化的通道。  相似文献   

17.
申治安 《求索》2012,(11):150-152
通过吸收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与阿克曼的政治对话理论的积极因素,阿格尔扩展了哈贝马斯的交往概念,把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重建为关于对话的批判理论。关于对话的批判理论,着重强调对话既是质疑与消除剥削性制度安排的根本途径,也是人类自由活动的理想模式。尽管这一理论继承并发展了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但它也未能走出理想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城镇化发展,我国农民公民意识已成为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民市民化的关键所在.我国农民公民意识因基层政治监督乏力、农民自我组织性缺乏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等因素影响,而呈现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但基层政治认同较低、权利义务意识渐增但公共意识欠缺以及法律意识强烈但主体意识薄弱等现象.故需从公共领域视角建构我国农民公民意识的自觉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哈贝马斯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常常被阿多诺、马尔库塞等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遮蔽了光辉。早期哈贝马斯曾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从经济、政治、技术理性等多个角度批判了大众文化的文化贫困现象。梳理哈贝马斯的这一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有助于获得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整体性认识,从而进一步丰富我国大众文化建设及批判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0.
郭奇 《协商论坛》2007,(1):60-61
于尔根·哈贝马斯是享誉当今世界的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出版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当时该书的出版如同石沉大海,波澜不惊,丝毫都没有引起学界的注意。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让哈氏本人都感到吃惊的是,该书竟然成为人们炙手可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