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其武,山西河津县人。曾任国民党晋陕绥边区中将副总司令、绥远省政府主席,1949年率部起义。新中国成立后,董其武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绥远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解放军陆军第69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离职休养的董其武,任全国政协副主席。1980年,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很大贡献的董其武将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神圣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人民共和国最早授街的57位上将中,有一位国民党军的起义将领,那就是第六十九军军长董其武。他戎马一生,在抗战中功勋卓著。于1949年起义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绥远方式"。董其武从国民党上将到共产党上将再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并终在邓小平的平怀下,于耄耋之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为其传奇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3.
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将军审时度势,冲破重重阻力,毅然接受了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方式解放绥远问题的主张,率领绥远省军政人员通电起义.之后,他积极追求进步,以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司令员的身份,致力于改革旧制度,实行新政策,为实现部队解放军化、地方解放区化,为建设人民的新绥远而勤奋工作,竭尽全力.  相似文献   

4.
1949年9月18日,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华北"剿总"绥远指挥所主任董其武等国民党军政要人与各界人士代表,在包头市举行了"绥远和平起义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5.
董其武,山西河津县人,1899年生,曾任国民党晋陕绥边区中将副总司令、绥远省政府主席,1949年9月率部起义,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绥远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三兵团司令员、解放军陆军第六十九军军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1982年,83岁高龄的老将军终于实现了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夙愿。  相似文献   

6.
董其武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1949年9月19日,他率领6.5万名官兵举行了绥远起义,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3兵团司令员、69军军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忠勇爱国、坚持真理、自强不息、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解决剩余国民党军队所采用的"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方式。"天津方式"主要是以战斗解决,"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则采取和平方法。虽然同为和平解决,但两者又有若干不同之处。北平和平谈判历经几个回合,傅作义的态度随着时局的发展几度变化;中国共产党则以实力为后盾,边谈边打,以打促谈,最终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在解决绥远问题的过程中,董其武主持下的绥远当局内外交困;中国共产党在傅作义的帮助下,对绥远军政人员既注重打通思想,又解决实际困难,最终促成了绥远起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英明政策和毛主席光辉战略思想指引下,继北平1949年1月31日和平解放后,原绥远省全体军政人员在省政府主席董其武和原第九兵团司令官孙兰峰率领下,于同年9月19日也通电全国宣布脱离国民党反动派,举行了光荣起义,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复电嘉许,也接到了华北军区聂司令员、薄一波政委的复电勉励。特别是毛主席在复电中,亲切希望绥远省全体军政人员“要团结一致,力求进步,改革旧制度,实行新政策,为建设人民的新绥远而奋斗”的指示,如雾海明灯,指引我们胜利前进。当时,曾肩负着毛主席和周副主席重托,自北平来绥远指…  相似文献   

9.
董其武(1899-1989),山西省河津县人,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副主席.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先遣纵队支队长.1928年投效傅作义,历任参谋、团长、旅长、师长、军长.“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抗日,率部参加长城抗战、绥远抗战、忻口会战和太原会战,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1949年9月19日,率绥远军政人员通电起义,首创“绥远方式”.1951年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3月3日逝世于北京.  相似文献   

10.
刘善本原为国民党空军上尉飞行员,因飞行技术过硬曾受到蒋介石的赏识和器重。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虽在国民党军中任职,却对毛泽东及其领导下的红色政权心向往之,并暗中进行着起义的准备工作,最终成为国民党空军起义的第一人。投奔到革命队伍后,刘善本立志在共产党领导下成就事业,大展宏图。毛泽东对刘善本在起义中所表现出的智慧与勇敢极为赞赏,多次荐举,并委以重任,使他成为人民空军的缔造者之一。斯诺的《共产党领袖毛泽东访问记》,使刘善本看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坚定了“航空救国”的决心1915年,刘善本出生于山东省安丘县泊庄村(…  相似文献   

11.
正1931年秋,时任傅作义部团长的董其武带兵驻在地处边陲的绥远兴和、丰镇一带。他的任务除认真整训部队外,主要就是剿灭盘踞当地的大小惯匪,为民除害。这一带最大的匪伙头子是惯匪白六子,此人流氓成性,凶暴无比,平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民愤极大。董团进驻后,老百姓即纷纷控诉白六子的罪恶行径。但该匪诡诈狡猾,行动飘忽,出没无常,一时不易擒获。董其武便派人化装秘密侦察,终于得知其下落,在一个深夜,乘其熟睡之际予以  相似文献   

12.
1899年11月27日,董其武出生在山西省河津县固镇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三四岁时,他被接到家境稍好的外祖母家中抚养,6岁开始在舅舅的私塾里读书认字。1916,年,17岁的董其武来到河津县城读高小。期间,他阅读了《天演论》《格致新书》等书籍。1918年7月,董其武参加了阎锡山在山西省城太原创办的学兵团,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相似文献   

13.
1927年9月,毛泽东亲自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亲临铜鼓指挥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团和铜鼓人民的起义。  相似文献   

14.
赖国芳 《党史文苑》2006,(11):38-42
1931年12月14日,进攻江西红军的国民党第26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的领导下,响应中共"抗日救国"的号召,在江西宁都举行起义,参加红军,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对于壮大人民革命力量,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宁都起义,他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说:"再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曾经和19路军一道进攻江西红军的第26路军,不是在1931年12月举行了宁都起义,变成了红军吗?宁都起义的领导者赵博生、董振堂等人成了坚决革命的同志."1938年在延安和部分宁都起义的同志合影,他又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  相似文献   

15.
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主席指出,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部队已被消灭。此后,消灭国民党残余部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方式,即战斗解决、和平改编、暂时保留等待改编。新疆的解放选择了和平方式。9月25、26日,国民党驻疆军政界通电起义,宣布脱离国民党反动集团,归向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样,新疆各族人民免遭战争的涂炭,在欢乐的氛围中,迎来了新疆历史的新纪元,并向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共和国的诞生。促成新疆和平解放的原因很多。其中,许多爱国志士为此做…  相似文献   

16.
《党史文苑》2007,(3):F0003-F0004
1927年9月,毛泽东亲自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亲临铜鼓指挥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团和铜鼓人民的起义。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作为毛泽东开创的那条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起点,1927年9月9日爆发在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永垂史册。您知道吗?这段历史差一点就会成为另一种模样。因为就在起义的前一天,毛泽东在前往组织起义的路上,突然被国民党的团防队截住了。这已不是他第一次遇险,后来又几次大难不死,有人说这是吉人自有天相。最近,有位著名理论家在诠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时说,这“天”就是人民,就是历史。《毛泽东浏阳历险记》里的故事,或许能成为这种诠释的一条佐证。  相似文献   

18.
谢京帅 《党建》2015,(2):40-41
<正>陕北是一片浸透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从1925年入党到1935年光荣牺牲,革命烈士谢子长抛头颅洒热血,把一生奉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伟大事业。他积极创办农民讲习所,传播共产主义真理,组织农民协会开展武装斗争。他奔走西北、华北各地,发动著名的清涧起义,点燃了西北武装斗争的烈火;随后又与刘志丹、习仲勋等发动渭华起义、靖远起义和西华池起义等,领导和创建了陕北红军、陕甘革命根据地。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我说陕北有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没有陕北,就不得下地。"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8,(7)
正贾力更,蒙古族,原名康富成,内蒙古土默特旗把什村人。1925年就读于北京蒙藏学校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奉派前往广州,进入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毕业后在中共绥远地委领导下,以国民党绥远特别区党部农民运动特派员身份,在归绥西区从事农民运动。他与王建功一起,成功地领导了1927年春毕克齐反清丈斗争,并参与了同年3月28日在归  相似文献   

20.
正南昌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但起义开创的党领导军队的原则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得到了坚持和发展。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共湖南省委成立了前敌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书记,领导起义。在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于南昌起义部队的措施。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