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晚清时期,中朝两国均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传统的宗藩关系面临着外来势力的挑战。清政府以维系中朝宗藩关系,保障中国领土安全为出发点,多次制定并调整对朝政策。初以“消极干预和放任自保”方针为主,转而又采取“以夷制夷”政策,随着日俄在朝的扩张,清最终走向对朝内政外交的全面干涉。伴随着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中朝宗藩关系也由松动走向解体。  相似文献   

2.
战后50多年来,日朝关系一直处于没有建交的非正常状态,1965年《日韩关系条约》签订,本政府只承认韩国为朝鲜半岛唯一的合法政府,实际上关闭了日朝建交的大门。1980年代以后,随着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缓和,日朝关系也逐渐解冻,终于开始了关系正常化的谈判。但由于双方立场相距过大,虽然经过多次会谈,均未能达成任何协议即告终止。1999年12月,中断了7年之后的日朝会谈终于恢复。进入21世纪,日本首相两次访朝,日朝关系有所进展。但日朝关系能否迅速走向正常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要受到美朝关系和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朝核问题的核心是美朝关系问题,美朝之间的博弈影响并左右着六方会谈的进程。美国在既定的对朝战略目标下,在国内强硬派和务实派的政策转换中采取不断变化着的对朝策略;热衷朝美直接对话的朝鲜由于其弱势地位,不得不为应对美国变幻不定的政策措施而变换手法。六方会谈的多边性地位及其维护谈判的公正性正在受到美朝双方博弈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布什政府上台伊始即对朝采取强硬政策,并将朝鲜列为“邪恶轴心”,至此,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然而经过五轮六方会谈,美国对朝政策明显呈现缓和迹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是因为美国国内政治气氛的变化;且再对朝强硬下去美国对朝政策的选择范围会大为缩小;同时美国想迫使中韩因朝核试验与朝翻脸。但这种转变只是一种策略上的转变,并非政策的根本性变化,而朝鲜希望通过拥有核武器取得美国的安全保障与外交承认。除朝鲜因素外,美朝关系还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核武器是朝鲜在与美国博弈中手中唯一的筹码,如果愿望得不到满足,朝鲜也决不会放弃。美朝关系的前景并不乐观,但美国目前政策转向持续下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美朝核谈判的进行,美朝关系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瞩目。本文首先扼要回顾二战以来近50年内美国的对朝政策及其执行情况,同时,对美国对朝新政策的内容及实施过程进行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对朝新政出台的背景及其影响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6.
2009年4月,朝鲜宣布发射卫星成功,继而宣布退出六方会谈,使多年有关解决朝核问题的努力成果可能化为乌有。朝鲜半岛危机的实质是美朝对抗,其走向取决于美国对朝政策能否作出根本性调整和朝鲜在美朝博弈中能否把握机遇。未来,美朝继续对峙、对抗趋于和缓和半岛发生重大事变这三种可能性都不排除。六方会谈机制对于各方来说,都是解决半岛危机不可或缺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2000年在朝鲜半岛实现南北首脑会谈的大背景下.朝鲜对俄外交日趋活跃,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在积极调整对朝政策,从而使俄朝关系获得了正常发展。俄朝关系实现正常化的主要原因是: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发生了积极变化;朝鲜为摆脱孤立状态开展了活跃的外交;俄朝双方互有战略需要;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重塑大国形象的需要等。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后,利用六方会谈平台,美朝开始接触,双方态度逐渐趋向缓和,谈判频率加快,在朝核问题、对朝经济制裁问题、从支恐名单删除等重大问题上互有让步。美国态度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转变,一方面是其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诉求使然,同时与美国国内政治情况密切相关,而且美朝不达成共识六方会谈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也与朝鲜的核试验和对外政策有关。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对朝鲜的遏制政策会有所松动。  相似文献   

9.
从六方会谈美朝态度变化探刮美对朝遏制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期,美国一直对朝鲜实施遏制政策。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后,美朝利用六方会谈这一平台,开始进行接触。在六方会谈中,美朝态度逐渐趋向缓和,双方谈判频率加快,在朝鲜弃核、美解除对朝经济制裁以及将朝从支恐名单中去除等重大问题上互有让步。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诉求等多种原因促成其态度变化。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对朝鲜的遏制政策会有所松动,会实行以解决朝核问题为主导的低度紧张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中朝边境贸易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朝边境贸易始于1954年,受文化大革命及90年代朝鲜国内经济困难等因素的影响,经历了一条曲折的发展过程。目前,中朝间开设了10个口岸,这极大地便利了中朝间的边境贸易。展望未来,在两国政治关系友好发展及朝鲜国内经济恢复等有利备件影响下,中朝边境贸易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我边境地区各级政府应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边境贸易,促进苓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明博就任韩国总统后,放弃了金大中和卢武铉对朝实行的怀柔政策,转而奉行强硬的实用主义对朝政策。朝韩关系骤然紧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朝韩关系虽然在短期内进入冰冻期,但从长远来看,朝韩终究会走向缓和,并建立一种国与国之间正常的平等互利关系。  相似文献   

12.
乔治·W·布什上台后,对朝鲜表现出强硬姿态,表示“美国新政府将暂时中断与朝鲜的接触,全面审查克林顿时期的对朝政策,谨慎而稳妥地推进对朝关系”。从布什本人及其幕僚的一系列讲话看,美国新政府对朝政策的调整已初见端倪。舆论普遍认为,布什政府调整对朝政策有其深刻的战略竭力,其对朝政策将具有明显的敌视性和挑战性,不仅会使美朝关系出现倒退,而且将对朝鲜半岛和平进程和东北局势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影响2005年朝韩关系发展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的朝韩关系将呈现稳定因素与不稳定因素并存的复杂局面。其中,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美国对朝政策将对朝韩关系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韩国对朝政策及朝鲜对韩政策的调整和变化更直接影响朝韩关系的发展进程;而周边大国的半岛政策亦是影响朝韩关系的重要因素。在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以对话、合作为主流的朝韩关系将呈波浪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中韩建交之后,中朝关系从传统的盟友转向一般的国家关系。但1999年6月朝鲜金永南常任委员长访华以后,中朝关系由胶着状态又转向友好并有飞跃,其明显的标志是两国首脑互访。对此,学术界有人认为中朝关系又恢复到传统的盟友关系,而有些人却担忧中朝俄三国是否会形成北方三角同盟。本文围绕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战略问题,在简要回顾两国关系的历史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两国关系的现状,展望两国关系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吕超  张宏光  刘丽 《东北亚研究》2009,(3):44-47,60
近年来,中朝经贸关系稳定发展,对朝投资显著增长。2008年,中朝贸易呈现出原油等主要输朝产品涨价;丹东口岸粮食出口量大跌;丹东口岸应税化肥产品出口放缓;进出口商品种类发生变化等特点。目前,朝鲜加入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已经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虽然双方经贸合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利用好政治良机;抑制愈演愈烈的走私;切实解决边境贸易的结算和运输问题;警惕朝鲜一些贸易会社的商业信誉问题,中朝经贸合作前景仍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6.
朝美关系的现实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朝两国围绕朝鲜发展核武器问题进行了长期交涉,但直至目前,关于核框架协议的落实、朝鲜是否取消发射导弹等问题仍没有取得最终结果。由于朝美双方在处理当前的许多问题时大都采取了短期行为的方式,所以朝美关系的发展近期内仍难以出现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7.
朝美关系在经历了十年对话进程后曾于克林顿政府任期之末迅速升温,并几近实现双方最高领导人会晤。布什新政府上台后,双方关系后退,对话停滞。2001年6月6日,布什发表声明宣布,美将恢复同朝接触与对话。该决定基本确定了未来几年美对朝政策框架,美朝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回合。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局势的发展直接影响朝鲜经济的发展程度,间接决定了中朝经济合作的前景和双边贸易的走势。因此,对东北亚区域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估是指导和规划中朝经济合作的必要依据。东北亚局势的发展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将这些因素统一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以科学评估中朝经济合作可能遇到的机遇和风险,为规划中朝合作项目提供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由于特殊的地缘条件、历史原因和现实战略利益的影响,战后特别是冷战后,朝鲜一直是日本外交和安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对象,但朝鲜却是亚洲唯一与日本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日朝关系正常化交涉几经波折,仍处于僵持状态,难成正果。为了把握冷战后日朝关系及朝鲜半岛周边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正确认识日本对朝政策框架的基本特点是必要的。简言之,日本对朝政策框架,是一种在对美协调的大框架内,以安全利益为主、以绑架疑案与历史问题挂钩为基本策略方针的多因性协调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20.
2012年3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朝鲜宣布发射卫星引发半岛局势紧张。1日,朝美加快为重启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营造环境。7-9日,朝鲜外务省副相、六方会谈代表团团长李勇浩访美,参加在雪城大学举行的朝鲜半岛事务安全论坛。韩试图与朝正式接触遭朝拒绝。16日,朝宣布将于4月发射“光明星3号”实用卫星,以迎接金日成诞辰100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