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1月1日,在广东省大埔县光德乡樟溪村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为全面领导、指挥闽粤赣边区军民进行广泛的游击战争,创建闽粤赣边解放区,当时边区的党政领导机关都迁到大埔县的大埔角,在该地还有干校、电台、报社、文工团以及金融税收机构和警卫连.  相似文献   

2.
春游三河坝     
2010年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玩友五人,从梅州驱车70公里,至中央苏区大埔县三河坝旅游区浏览。三河坝旅游区,位于大埔县三河镇,因由梅江、汀江、海潭河合汇成韩江,故称三河坝。此地上通闽西赣南,下接潮汕出海,自古为闽粤赣三省之盐运枢纽,亦是闽粤赣边区出海要塞,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河坝四河八岸,景点众多,东有“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  相似文献   

3.
《广东党史》2010,(4):51-52
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大埔县东部枫朗大埔角新村仓下村。 1940年冬,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机关于大埔西河成立,1941年三四月间,南委机关从西河大溪背竞业楼迁往大麻恭州下村华侨屋“宜慎山庄”何曼芳家。不久,南委机关辗转高陂,于9月迁枫朗大埔角新要村“江水流微”右边黄维礼家老屋。  相似文献   

4.
《福建党史月刊》2006,(12):44-44
2006年10月11日,福建省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在福州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全国政协副主席、原闽粤赣边区纵队老战士张克辉,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向大会发来了贺信。省委常委、秘书长陈少勇,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亚衍,省政协原副主席、老同志许集美,老同志阮文炳、谢毕真、张连等,以及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老干部局、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委党校、省社科联等部门的领导,广州地区、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梅州市、大埔县原闽粤赣边老游击战士联谊会的代表,省新四军研究会、省南下服务团团史研究会的代表,龙岩市、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的闽粤赣边老同志联谊会、研究会的代表等300多人参加了纪念大会。  相似文献   

5.
今年9月19日是漳州解放58周年,我又不由得想起我敬仰和怀念的卢叨同志。虽然我在闽粤赣边游击区仅仅跟随他三个月时间,但在我心灵深处却留下了难忘的感情和永恒的记忆。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以后,闽粤赣边游击区的形势和全国一样迅猛发展。5月中下旬,粤东大埔、梅县、五华、兴宁等县先后解放,闽西国民党军政长官傅柏翠、李汉冲、练惕生和武平、上杭、永定、龙岩四县4100多人起义。在这种形势下,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决定抽调粤东第十三团、韩江干校第  相似文献   

6.
组建中共苏区中央局项英跟着交通员走下虎岗,在一个有上百户人家居住的山村里找到中共闽粤赣边特区委(不久改为中共闽粤赣省委),特区委书记邓发热情接待了项英。邓发当时24岁,自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后,先后在香港、广州市和广东省委担任书记、组织部长等领导职务。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并于1930年10月下旬,先于项英20天左右,代表党中央去闽西苏区传达六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决定。邓发年轻气盛,工作雷厉风行。他一到闽西革命根据地上杭县苏家坡,就在那里召开闽粤赣边党代表大会,宣布改组闽西特委,成立闽粤赣边…  相似文献   

7.
为建碑勤志,敬仰先贤、激励后人,大埔县委、县政府1997y决定筹建“大埔革命烈士纪念柳”,同年川月动工,原省政协副主席杨应彬为“大埔革命烈J:纪念部’题写碑名。4月6日,大埔县委、县政府十奸分砌凿杆晓前的兹脓地札仪式_(篮妙辉)大埔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揭幕@蓝妙辉  相似文献   

8.
简讯     
大埔召开纪念地方党组织创建75周年、 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建立70周年座谈会黄瑞兰 大埔党研堂 为纪念大埔地方党组织创建75周年、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建立70周年,缅怀中共大埔党组织诞生以来,领导全县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丰功伟绩,缅怀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为掩护中央交通线沟通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联系,完成党中央与中央苏区往来的物资、文件的传递,护送周恩来、刘少奇、叶剑英、邓小平、刘伯承等党和军队领导人和上海临时中央机关安全进入中央苏区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大埔县委于9月4日在…  相似文献   

9.
忆"边纵"     
为了迎接新的胜利,1949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在大埔县漳溪村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由我任司令员,铁坚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魏金水任政委,朱曼平任副政委,林美南任政治部主任,王汉杰任参谋主任,统一领导各支队的武装斗争,配合南下大军作战.  相似文献   

10.
正1978年6月下旬,到广东不到二个月的习仲勋,主持广东省委会议,作出落实中央"切实搞好宝安、珠海边防县建设,和外贸出口工作"意见后,又考虑山区经济如何发展的问题。7月下旬,他带着这个问题,下基层工作调研,到河源、龙川、兴宁、梅县、蕉岭等地后,他来到大埔县。习仲勋大埔之行,与大埔人民结下了一段情缘,他对大埔人民的殷切期望,又鞭策着大埔的干部群众,善谋实干,为实现大埔山区各项事业的崛起,不断奋进。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大埔县的太宁乡,是一个红旗不倒的英雄村庄。朱德、陈毅、张鼎丞、方方曾经先后在这里工作、战争或宿营过。张鼎丞于1927年6月在此入党,入党后曾多次在此战斗或直接指导过这里的工作。以方方为首闽西南潮梅特委(即闽粤赣边省委)机关1939年秋曾在这里住过三个半月,在这里指挥过闽粤赣边人民的抗日救国斗争。太宁人民在长期斗争中牺牲的烈士有五十余人(在肃社党中被错杀的未计入在内)。在太宁先后参军的人数(包括自卫军、赤卫队、红军、新四军、解放军)有三、四百人。方方同志曾指出:“太宁红旗永不倒,党和人民的英勇斗争史很值得纪念,教育后一代。”因此,我特写此文以作纪念。一、太宁党组织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5月24日至30日,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史编审领导小组的漳州市召开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闽粤赣边区史审稿会。会议由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史编审领导小组组长伍洪祥同志主持.参加会议的有长期在闽粤赣边区领导革命斗争的老同志魏金水、王立朝、吴健民、张招娣、陈逸之、杨村、洪椰子、邱锦才、谢毕真、陈天才、陈彬、郑希、陈明和部分党史工作者,共30多人.与会同志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核对  相似文献   

13.
余敏 《广东党史》2009,(4):41-43
中央苏区,又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含广东省与闽西相连的大埔县等)建立的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当年大埔为何会成为“中央苏区县”呢?笔者根据有关历史文献资料记载,浅作如下的记述。  相似文献   

14.
大埔县是广东省最早认定的中央苏区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埔苏区与赣南、闽西的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对大埔籍革命人物参加革命的的历史背景、教育程度、主要活动和革命精神等群体特征的深入分析,不但会加深对梅州革命人物的研究力度,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中央苏区史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5.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成为蒋介石反革命统治由权势横暴、倒行逆施到民心尽失、全盘崩溃的转折点。福建省闽粤赣边区的党组织和游击部队从分散隐蔽转入公开发动游击战争。闽浙赣边区党委开展爱国游击战争.发动群众扩大武装,摧毁国民党统治的反动基础.恢复与建立民主根据地。同一时期,在中共闽浙赣边、闽粤赣边区委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成立暨闽粤赣边纵队成立47周年纪念大会,于1月25日在福州举行。省委书记贾庆林,省委常委陈营官、黄瑞霖和原闽粤赣边区的老同志伍洪祥、李德安、王汉杰,原闽粤赣边区的老游击队员、老同志以及省直机关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新四军军史研究会、南下服务  相似文献   

17.
《福建党史月刊》2006,(8):34-36
今年5月,是原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书记兼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政委魏金水同志诞辰100周年,我们潮汕地区的数千名老游击队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怀念我们纵队的这位杰出领导人对闽粤赣边区人民革命事业的功绩,怀念他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德!  相似文献   

18.
在闽粤赣边建立苏区,有其优越的历史条件。闽粤赣边之赣南、闽西、广东东江3个地区都经受过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急风暴雨的战斗洗礼,都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组织。大革命失败后,3个地区红旗依然不倒。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分别举行了农民暴动,建立了小块的农村根据地。有着雄厚的革命群众基础。因此,1929年红四军下井冈山,选择了赣南、闽西作为进军的方向。不久,红四军前委就把打通闽粤赣边三个地区的联  相似文献   

19.
1999年9月15日下午,《中共闽粤赣边区史》首发式在省委第一会议室举行。该书由闽粤赣边区党史编审领导小组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全书约65万字,杨尚昆生前为该书作序,叶飞生前题写书名。 首发式由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国贤主持。省委副书记石兆彬代表中共福建省委作了重要讲话。参加首发式的还有省委书记陈明义,老同志伍洪祥、王直、王禹、许集美、苏华、黄扆禹、张连等,及省直部门有关领导、党史工作者,共100余人。《中共闽粤赣边区史》的出版,是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它为学习边区的革命斗争历史,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七年三月八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蒋管区农村游击战争的指示。在此前后,中共中央多次指示,要求各地区根据不同情况,有步骤地发动与组织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游击根据地。闽粤赣边区人民在闽粤赣边区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了游击根据地,削弱了敌人的后方力量,最后配合南下大军顺利地解放了闽西南和粤东地区。闽粤赣边区地处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粤东、阅西、赣南等地先后有了党的组织,从此以后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