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川瑶族自治县抓好春烤烟、水果、无公害蔬菜、优质粮、速生丰产林和奶水牛、瘦肉型猪养殖等“六大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据统计,今年1至3月,全县新种水果面积1066公顷,种植春烤烟3.6万亩,种植无公害蔬菜0.65万亩,瘦肉型猪出栏9.73万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2.1%。  相似文献   

2.
赵莉莉 《创造》2002,(2):27-28
呈贡县是云南省闻名的花卉、蔬菜、水果生产、销售大县。多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目标,尊重农民的意愿,对农业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重视引导、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对发展菜、花、果特色农业的积极性,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2000年末,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9.3万亩,果园面积增加到7.8万亩,花卉种植面积扩大到1.029万亩。基本实现了“218l”农业结构调整目标。目前全县已形成了86个菜、果、花生产专业村,出现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区域化生产。至2000年底,全县累计投资1.614亿元,建成占…  相似文献   

3.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把鄢陵建成江北最大的花卉基地鄢陵县县长赫连锡典1995年以来,我县的花卉园艺业迅速发展,已成为鄢陵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目前,全县花卉种植面积达35万亩,花卉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花卉专业户、重点户达8500多户,年产花卉苗木约11亿株...  相似文献   

4.
戴龙华 《江西政报》2006,(24):43-44
近年来,永丰县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以蔬菜和油茶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迅速发展。一是“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格局初具雏形。全县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镇16个,占乡镇总数的73%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自然村)达800多个。二是主导产业优势突出。无公害蔬菜和油茶产业已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阳光”产业、富民产业和出口创汇的强县产业。2005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3万亩,产值4.8亿元,超过粮食总产值;油茶林面积达48.5万亩,占山地总面积的16.8%,油茶总产值达1.3亿元。三是示范辐射效应明显增强。全县共建成“一村一品”产业示范基地130多个,其中规模以上基地60多个。尤其是蔬菜生产,已建成重点示范乡镇9个,重点示范村18个,佐龙、坑田公路沿线蔬菜基地规模达2万亩。四是“三农”效益稳步提升。2005年全县农民从蔬菜生产中人均获得纯收入1136元,比上年增加129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  相似文献   

5.
托克逊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求形式求实效,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多渠道引导农民走致富之路,效果明显。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向高效农业转移。托克逊县一直是种粮、棉大县,导致农民增收困难。为此,在“退粮还经”发展战略的统领下,全县小麦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2.2万亩。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大幅度增长,蔬菜、葡萄、西甜瓜、经济林种植面积分别比上年新增3991亩、5239亩、9804亩、4590多亩,棉花种植由单种变为套种,  相似文献   

6.
完善化州县北运菜专业市场的几点意见彭泽英化州县为了利用本地优势,从1989年起全县农民大种疏菜,远销北方市场。1992年底至1993年初全县种植北运菜18万亩,运销总量达35万吨,营销收入达3亿多元。全县直接进入流通领域经营北运菜的单位有700多个,...  相似文献   

7.
潼南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东,重庆市西北部,幅员面积1594平方公里,琼、涪两江横贯全境,水资源充足。地貌以浅丘为主,地势较为平坦。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暖春早、雨热同季的特点。农业发展条件优越,适合各类蔬菜生长。 2000年,潼南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58万亩,生产蔬菜32.7万吨,产值达到1.77亿元,其中基地镇乡种植面积已达6.3万亩,生产蔬菜13.5万吨,实现产值7155万元,仅蔬菜一项,使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5元。一、潼南县蔬菜生产发展的特点 1.蔬菜基地规模大。桂林蔬菜基地已建成电力  相似文献   

8.
唐玮 《当代广西》2011,(12):33-33
"今春完成葡萄扩种2800亩,其中100亩以上示范点5个、葡萄上山示范点1个。同时稳步推进食用菌、甜玉米、百香果等作物的种植,发展壮大蛋鸭、生猪的养殖……"这是兴安县严关镇党委在县电视台向全县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9.
2000年以来,嘉鱼县抢抓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努力建设蔬菜名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0年,全县共发展蔬菜面积30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62.5%,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20万亩;蔬菜总产量75万吨,产值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0.3%,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仅蔬菜一项,全县人平增收79.28元。 确立建设蔬菜名县的新思路 我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属长江冲积平原,滨江含湖,土地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于蔬菜生产。农户素有种菜的传统习惯和精耕细作的经验。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全县的蔬菜生产已形成一定的规  相似文献   

10.
刘义明 《政策》2003,(6):30-30
地处江汉平原北部的云梦县,是全省版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县。近几年来,我们立足本地实际,把蔬菜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来抓,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抓规模、抓品种、抓质量,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8万亩,年产鲜菜58万吨,产业产值4亿元。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量达45万吨,产值达3亿元。2002年,一举夺得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先进县的桂冠。  相似文献   

11.
富川瑶族自治县通过整合支农资金,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有效地突破了财政支农投入不足的瓶颈,缓解了资金供求矛盾,促进脐橙、烤烟、无公害蔬菜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据统计,2008年,全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在现代农业示范区支持资金总量达到3399.5万元。全县烤烟种植面积27171亩,比上年增加3877亩,实现烟叶税1172.72万元,增幅达64.31%;种烟户户均收入达1.17万元,创近年来最好收益。  相似文献   

12.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使浮梁再添新光华马承祖浮梁县位于江西东北部,东和婺源为邻,南接乐平,西毗波阳县,北与安徽祁门、东至两县交界,是赣东北重要的门户。全县总面积2940平方公里,拼地面积31万亩,林业用地34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1%。下辖16个乡,7...  相似文献   

13.
1996年.西畴县在认真研究部署“九五”实用农业科技推广计划、规划的同时.被省民委、省开发办、省科协列为全省电脑农业专家系统项目试点县。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把全县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进步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实用化.把零散的、单一的科技成果通过电脑科学整理,归门别类.有机结合,综合应用,促进了西畴县农业科技向深层次发展。1996年,全县计划试验示范电脑农业专家系统10000亩,其中水稻6000亩,包谷2000亩,烤烟2000亩。计划得到县电脑农业专家系统领导小组的认可后,项目办人员按照“系统”的技术要求,将项目安排…  相似文献   

14.
《当代广西》2008,(21):I0001-I0001
“山上竹木花,山下蔗桑粮,家中猪牛羊,沼气水柜进农家”,这是忻城农业生产布局的生动写照。忻城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走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重点实施农业产业化“122”工程(至2008年底,全县进厂原料蔗达到100万吨,桑园面积达到20万亩,至2010年底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今年甘蔗总面积发展到18.6万亩,桑园面积20.03万亩,步入“全区桑蚕发展十佳县”,金银花面积11.85万亩,位居广西首位,是广西著名的“金银花之乡”、“珍珠糯玉米之乡”。  相似文献   

15.
邱烜  黎炳锋 《当代广西》2012,(8):65-F0003
西林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生态西林,改善山区民生”的主题,因地制宜。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上落足笔墨。描画山区的生态蓝图,绘制了一幅绚丽的民生画卷。到目前为止,全县秋冬种蔬菜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其中连片西红柿1000亩。亩产值达1.3万元以上;林下养鸡出栏267万羽:茶叶面积11.26万亩:水果面积接近12万亩;竹子面积3.7万亩。去年,西林获得了“全国重点产茶县”和“中国沙糖桔之乡”两项国家级荣誉。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6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4.07亿元,实现增加值1.51亿元;城建投资完成2.5亿元,同比增长25%。  相似文献   

16.
对宁都县发展蚕桑生产的思考赖启华宁都县发展蚕桑生产起步于1991年,几年来,蚕桑生产有过辉煌,1993年全县桑园面积达3万亩,1994年,全县产鲜茧336吨,蚕茧、白厂丝总产值1201.84万元,上交税金103万元,跃入赣州地区前三名,居全省第十位。...  相似文献   

17.
以竹兴县,抓好丰产竹林建设余启明资溪是个山区小县,现有人口10万余人,耕地面积10万余亩。但是山地面积相对较大,全县有168万亩,其中竹林26万余亩,农民人均3亩多。现有立竹3232万株,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场。但是,现有的毛竹林普遍是低产竹林,具有...  相似文献   

18.
县区政协     
《协商论坛》2009,(8):39-41
温县政协委员建议催动1·4万亩土地流转生金 本刊讯今年,温县番田镇众诚蔬菜合作社种植的1300亩高档精品蔬菜获得了大丰收。该合作社自去年9月至今已累计外销蔬菜1000多吨,销售收入600余万元,带动当地286户农民增收8000元以上。社长李立新深有感触地说,是政协委员的建议推动了土地流转,通过规模化种植,让自己和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富源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国土面积3348平方公里,辖8乡3镇,159个村委会,176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回、水、苗、壮、布依等18个民族,总人口68万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建设中,县委政府充分利用魔芋种植历史悠久、气候土壤适宜、群众基础扎实、市场前景广阔等条件和机遇,将魔芋产业列为富源的骨干产业和品牌经济重点扶持,加快发展。2003年全县种植魔芋20376亩,总产量7万吨,产值7000万元,今年全县种植3.6万亩,产值1.25亿元。有种植面积万亩以上的乡镇2个,千亩以上的村委会14个,十亩以上的大户136户。计划到2007年种植面积8万亩,总产2…  相似文献   

20.
曾玖庚 《江西政报》2008,(12):44-46
吉水县素有“赣中粮仓”之称,耕地面积5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57万亩,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农业发展先进县等称号。但近几年,受到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耕地流转渠道不畅等因素的影响,全县耕地常年撂荒面积在1万亩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吉水县委、县政府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围绕“复耕、流转、改种”大做文章,有效控制了耕地抛荒,2007年,全县复耕撂荒耕地4000余亩,2008年上半年又有4500余亩撂荒耕地得到复耕,全县种植早稻53.8万亩,将闲置的耕地面积控制在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