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人们越发清楚地认识到,现存社会不仅是一个伦理共同体,同时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国家的法治建设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谐社会应当以法治精神为基本理念。和谐和法治是统一的。文章从分析和谐社会的特征入手,对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的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辨析。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进理念,这标志着我党已经完成从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到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指导思想的转变。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运行有序的社会,是一个通过法治建设来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最大化均衡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治作为保障;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需要社会主义和谐作为其灵魂指引。我们必须建设和谐法治,用法治的手段来构建、巩固和谐,用和谐精神统领法治,将和谐精神融入法律规范体系,用和谐精神指导法律运行实践.使我国法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进理念,这标志着我党已经完成从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到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指导思想的转变。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运行有序的社会,是一个通过法治建设来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最大化均衡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法治作为保障;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需要社会主义和谐作为其灵魂指引。我们必须建设和谐法治,用法治的手段来构建、巩固和谐,用和谐精神统领法治,将和谐精神融入法律规范体系,用和谐精神指导法律运行实践.使我国法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内部各要素的统一协调。建构和培育与法治相适应的宗教伦理基础也是法治及其实现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之一,宗教与法治的关系需要从理论、利益等多方面来考量,而在和谐语境下的宗教与法治从历史、理念到现实均存在契合点。宗教的社会性、本质性、目的性、现实性等特性对法治建设的整合性、内生性、观念性、制度性影响力,特别是农村法治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形式危机,对个人乃至社会、国家都产生了巨大的现实影响。从利益视角出发梳理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机制,构建以利益为核心的调节机制,可以有效防止和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确保烟草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烟草行业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共同追求和行为准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社会主义法治是会实现社会和谐的方式,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最重要的运作机制。和谐与社会主义法治是相容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然实行社会主义的和谐法治,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8.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而法理念的转变与更新则是通过法治来构建"两型社会"的首要步骤.本文将当下中国法治理念的每一个层面分别同"两型社会"的内在特质融会贯通,提炼出五项"具体法治"理念用以指导"两型社会"的法治实践--环境法治、生态利益、公平效率、和谐发展、执政效能.  相似文献   

9.
肖蓉  庄伟 《工会论坛》2005,11(6):98-99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社会和自然法学理论追求的理想境界.本论文通过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二者和谐发展才能促进人类社会进步;通过采取环境法治措施,真正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法治作为一种生成中的生存方式,内涵了人的自由理想.自由精神是法治产生的动力,法律是自由现实化的基本途径,自由权利是法治的核心内容,法治的终极关怀是人的自由和谐和全面发展.马克思对法律自由关系的认识,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在马克思看来,自由就其实质而言是一个实践问题,自由不是纯粹理性的反思,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对中国而言,依存于传统文化的现代法治,是其法治之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贸易与环境问题已经发展为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的议题。农产品贸易与环境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而农产品贸易与环境的矛盾在国际社会领域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为寻求农产品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我们必须以利益和谐为理论基点,从理念上关注贸易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和谐、发达国家利益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和谐,并从内发与外围整合的双重径路采取有力措施,方能彻底地化解农产品贸易与环境问题,促进整个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发展对行政发展———公共管理道德化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的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尤其是公共管理的道德化建设。法律和道德是支撑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两大支柱。一个和谐的社会,不仅是各项法律都得到普遍遵守的社会,而且必定是一个具有良好社会道德风气的社会。然而,社会现实告诉我们,我们正面临着严重的道德危机。在市场上,我们对假冒伪劣的商品早已见怪…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以"自然-文化-人"的和谐统一互为因果的.人类文明史上一切积极进步的学说,均体现为坚持人本主义精神、以人的生存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进步为最终目的.社会场论就是旨在探究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的前提与动因的学说.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进程中,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和现代化是中国社会治理面临的必然选择和战略任务。法治和社会治理的价值判断与利益选择是一致并相互契合的,即保护民众的民事权利与最大福祉,这就势必要求建构以民事权利的保护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模式与运行机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借助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仁爱礼让的社会,它以经济为物质基础,以法治为制度保障,以文化为精神支撑,以可持续发展、健康、和谐为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应当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将法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同倡并举,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建设和谐社会,既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又是一种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化的价值目标,包含着深刻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7.
大力推进平安建设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和谐社会是既充满活力又保持稳定,既不断发展又能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的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企业通过深入开展平安建设,使企业对内积极营造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对外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和又务,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更快更好、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持续发展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这两大格局下创新和发展了自身的实践特色。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人民至上”为实践理念、与人类优秀文明交流互鉴、坚持问题导向和战略导向、在平等姿态和方法定位基础上进行时空传播。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回应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普适性思潮的挑战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和经验支撑,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政党模式下的执政党-法-人民之间共振耦合的人类社会法治理论新范式,为人类社会法治思想的创新发展和法治道路的革新完善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生态政治理论是是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新兴的政治思潮.这一理论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反对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为内容,强调人类整体利益和子孙后代利益,提出了一套与传统政治不同的思想观点,对西方政治产生了强烈冲击,对当代世界的发展模式、政治观念、政党结构以及国际关系准则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当前和今后我们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对于欠发达欠开发的民族地区而言,要实现这一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的重大战略决策,既面临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矛盾凸显的社会问题,同时又存在资源优势没有完全转变成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