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证赔偿责任的认定是公证理论和实践中一个“老大难”问题。说其“老”,是因为这是一个自公证制度恢复以来一直困扰公证研究者和从业者的老问题,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更没有形成规范的制度;言其“大”,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公证机构与当事人关系,甚至事关公证员执业生涯和公证机构社会形象的根本性问题;论其“难”,则从法理高度到技术层面,皆有未明之义,未解之结。  相似文献   

2.
《公证法》明确表示了有关公正赔偿责任的处理措施,为有效落实公证司法工作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根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司法工作的进行。然而无法否认的一点是,《公证法》的确立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实际工作需求,部分规则缺乏具体的实施意义,特别是公正赔偿责任的过错定义问题,对《公证法》的广泛运用起着一定的阻碍力量。因此本文基于现阶段国内司法工作落实问题的前提下,分析公正赔偿责任的过错含义与认定工作。  相似文献   

3.
上期本课题组讨论了构成公证赔偿责任的三个要件中的第一个要件即“过错”,并提出过错乃是公证赔偿责任的核心要件的观点。本文要讨论的,则是构成公证赔偿责任的另外两个要件——“损失”和“损失与过错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认为,就如必须对“过错”作出明确的、准确的界定,对于“损失”,也必须依据法理和有关法律,给出准确的定义,这是讨论损失与过错之间因果关系的先决条件。而损失与过错之间是否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则是判定公证机构是否构成公证赔偿责任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阮娜 《中国司法》2012,(10):61-65
《公证法》实施以来,公证赔偿案件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司法实践中,不同地域、不同法院的法官对于公证损害责任纠纷案件①的审理思路和判决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以北京市为例,近年来出现的公证赔偿责任案件中,在案情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李莉萍 《法制与社会》2013,(28):266-267
理论界对于公证赔偿责任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特别在其属性方面,部分学者认为其实属于侵权之债,部分学者认为其是属于违约之债。本文通过研究理论界对于公证赔偿的各种看法,从公证赔偿责任的性质、责任主体、承担方式以及构成要件等等对公证赔偿制度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公证赔偿问题一直有多种说法。观点的众多,加上法律规定的缺失,导致实践中当事人对于错误或不当的公证行为无法通过向公证机构索赔而得到救济。然而,公证赔偿责任是公证行业规范发展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没有人可以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公证制度要在市场经济中求得发展,公证赔偿问题始终要得到妥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张文静  迟洋 《中国司法》2011,(4):114+113-F0002
4月1日,2010年度第七届“中国司法杯”优秀论文评选会在京举行。经过评审委员会成员无记名投票评选,22篇优秀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名单见封三)。张苏军副部长在会上作了题为《充分发挥〈中阁司法〉杂志的理论宣传阵地作用,认真做好新形势下司法行政理论宣传工作》的讲话。王公义总编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航班延误赔偿司法认定面临延误界定困难、延误原因复杂、延误补救义务模糊、延误赔偿标准缺失、合同特殊性认识不足五方面的现实困境。承运人并非对所有延误都负责赔偿,有争议的航班晚到和机械故障所致延误赔偿,应归责于承运人,但因救治病发旅客可免延误赔偿。延误赔偿的认定需法官对延误、过错、损害、因果关系四要件进行相应的自由心证,依法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延误致旅客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赔偿限于直接损失,但旅客因自身原因意外死亡或扩大损失的赔偿,不予支持。延误赔偿的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选择前者居多,但延误的精神损害、律师代理费的赔偿和赔礼道歉一般不被司法支持。  相似文献   

9.
请求赔偿程序的根本不公正是我国司法赔偿制度的最主要问题。与此相关地,赔偿程序的行政化和确认程序的“障碍化”也直接影响司法赔偿责任的履行。上述问题的症结在于司法权力配置的不合理和司法赔偿制度的指导思想不符合法治精神。在立法机关设立专门的司法赔偿机构、以立法监督的形式履行司法赔偿责任,是实现程序公正的最佳出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司法》2010,(7):F0002-F0002
5月22日,2010《中国司法》杂志通联工作会议暨第六届“中国司法杯”优秀论文颁奖会在江苏南京召开。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江苏省司法厅厅长缪蒂生,司法部研究室主任、《中国司法》杂志总编王公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司法》2013,(7):96-96
司法部《中国司法》杂志社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司法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评选结果近日揭晓。本次活动共评出优秀论文15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8篇。这些获奖文章涵盖了司法行政主要工作,基本代表了2012年度司法行政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司法》将以"中国司法杯"的评选活动为契机,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刊物内容,提高刊物质量,努力为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一等奖  相似文献   

12.
张文静  郭玉朝  梁旭燕 《中国司法》2009,(6):F0002-F0002
5月8日,《中国司法》杂志社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2009年《中国司法》杂志通联工作会议暨第五届“中国司法杯”优秀论文颁奖会。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山西省副省长张建欣、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臣宪华、山西省司法厅厅长王水成、法律出版社社长黄闽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文静  张文冰 《中国司法》2008,(7):F0003-F0004
4月20日-22日,《中国司法》杂志社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中国司法》杂志通联工作会议暨第四届“中国司法杯”优秀论文颁奖会。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司法厅(局)的《中国司法》杂志特邀通讯员及第四届“中国司法杯”优秀论文获奖者参加了会议。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浙江省司法厅厅长赵光君、浙江省司法厅副厅长陈志忠、法律出版社社长黄闽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张苏军副部长、王公义总编在会上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14.
海鸥  纪畅  宋子艺 《中国司法》2006,(5):F0002-F0002
4月13日-14日,中国司法杂志社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中国司法》杂志通联会暨第二届“中国司法杯”优秀论文颁奖会。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新疆兵团、解放军总政治部司法厅(局)《中国司法》杂志特邀通讯员及第二届“中国司法杯”优秀论文获奖者参加了会议。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司法部研究室主任董开军,广东省司法厅厅长陈伟雄,广东省司法厅副厅长杨日华,东莞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张继雄,东莞市司法局局长彭启尧,中国司法杂志社总编王公义,法律出版社副社长陈群等领导出席会议。张苏军副部长、王公义总编、刘武俊副总编在会上…  相似文献   

15.
4月20日,2011年《中国司法》杂志通联工作会议暨第七届"中国司法杯"优秀论文颁奖会在陕西西安召开。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陕西省司法厅厅长路志强、副厅长范兴明、《中国司法》杂志总编辑王公义、法律出版社总编辑胡一丁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司法》杂志社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司法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评选结果于3月1日揭晓。本次评选活动共评出优秀论文22篇,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4篇。司法部副部长郝赤勇出席评审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开展"中国司法杯"优秀论文评选对于扩大杂志作为部机关理论刊物的影响力,活跃司法行政理论的研究氛围,促进理论前瞻性与综合指导性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工作研究相结合,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的公证法规对公证赔偿责任制度无明确的规定.作为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和<公证程序规则>,仅规定了对错误或不当的公证文书,公证处及同级司法行政机关、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予以撤销,因公证处的过错撤销公证书的,所收的公证费应退还当事人.而对于因错误公证或不当公证对当事人造成的损失应如何处理法律没有规定,这不能不说是法律的一项空白.可以说,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关于公证赔偿责任的规定尚付之阙如.此亦使公证实践适用这一责任制度因缺乏依据而成为不可能.  相似文献   

18.
文平 《中国司法》2005,(5):11-12
为检阅司法行政理论研究成果,由《中国司法》杂志社主办、山东聊城监狱协办的首届“中国司法杯”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已于近日揭晓。本次活动从2004年《中国司法》杂志刊登的文章中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特别奖1篇。其中,司法行政工作者获奖17篇,专家学者获奖2篇。司法部张军副部长出席了此次评选活动,并就评选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作了重要讲话。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樊崇义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贺卫方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范愉教授等专家参加了评审活动。获奖文章内容涵盖了司法行政工作中的各个领域,文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激活了我国民间借贷市场,民间借贷渐渐成为企业和个人获得生产、生活资金来源的一条重要借贷渠道。2010年5月13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提到鼓  相似文献   

20.
段伟 《中国公证》2005,(9):16-17
我国<物权法(草案)>采用了实质性审查的立法模式.笔者认为,实质性审查不应成为登记机关审查的唯一方式,在可能或当事人自愿的情况下,应当允许形式审查的存在.而当事人向公证处申请公证,由公证处进行实质审查,当事人向登记部门提供公证书,则是登记机关的一种合理、科学的形式审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