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一系列的改革中,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枢纽的要素。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脱离政治、文化孤立地处理经济问题,无法使改革进一步深化。前一阶时期,不少报刊发表言论,提请全社会都来关心改革先行者的命运,为经济改革提供宽松的舆论环境,把“落马”的改革者重新扶上马,为那些处于欲干不成,欲罢不能,骑虎难下困境的改革者解围。今年七月十四日,邓小平同志在接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党政代表团时首次表明了如下想法,现在举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将“涉及到政治体制的改革”,以中国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对政治体制的若干方面进行的改革”。赵紫阳总理在南斯拉夫访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6,(11)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的第二天,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此前一天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人统计,温家宝总理谈及“改革”83次,涉及“体制”29次。再翻开“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会发现“深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瞭望》1984,(25)
改革之风,正在吹遍神州大地,一批锐意进取的改革者,脱颖而出。他们敢于破除已经不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老观念,老办法,老框框,不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地闯新路、用新法、订新章,使一些单位出现了新面貌。这些改革者是闯将,是创业者,是新时期的革命家。对这样的改革者,如果是站在党的立场上,从四化大业出发,无疑应给以积极支持、热情鼓励。因为,惟有改革,才能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对改革者是支持还是不支持,实质上是对四化建设的态度问题。但是在现实  相似文献   

4.
黄蕙  戴廉 《瞭望》2003,(41)
如果说,电信业前一阶段改革考验的是改革者的勇气与魄力,现阶段的改革则更考验改革者的智慧与韧性。它需要审时度势,统领全局,也需要察之致微,丝丝入扣。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电信业的改革也是最快最成功的,未来,它仍将在“稳”与“快”之间不断寻求最佳平衡点,开拓前进。  相似文献   

5.
简讯     
深圳荣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三连冠” 在2月中旬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深圳第三次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荣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三连冠”。会上王荣书记表示,深圳将于近期对文化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努力当好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6.
最近,不少地方召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一些讨论政治体制改革的文章也相继问世,现择其要点综述如下: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和目标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中有较大分歧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继去年布拉格峰会提出改革 大纲,实施东扩战略之 后,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6月中旬又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为北约“瘦身”。各级司令部将由20个减少到11个,原来设在欧美的两个司令部合而为一,另外在弗吉尼亚建立改革司令部,统筹改革事宜。这是北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这个科研体制改革座谈会,开得别开生面:参加会议的有浙江省委、省政府和科协系统的一些领导同志,但唱“主角”的却是来自生产、科研第一线的几位改革者。他们当中有: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萧山万向节厂厂长鲁冠球、上虞环保设备总厂厂长罗其林、诸暨征天水库水利工程师梁焕木、杭州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朱伯章、临安县科协主席兼理化研究所所长张处弘。这些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名气的改革者,怀着饱满的热情,就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发表了一些意见。“让改革之风吹进科研‘天宫’”,是他们共同的希塑——  相似文献   

9.
最近召开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确定了“十一五”以及今年的改革基调。会议带给人们的明确信息是,要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务院各部委也在会议上公布了今年改革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0.
孙玉宁 《学理论》2013,(24):14-16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政治体制改革又一次成为热点,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十八大报告用较长的篇幅对于我国今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观点和思路进行了阐述和部署。在未来进行具体层面上的政治体制改革实践中,走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的复合式道路,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条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深圳灵魂,创新是深圳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已充分证明这一点。当年中央给了经济特区特殊的政策,也是给了经济特区“试验”的权力、“闯”的权力、“杀出一条血路”的权力,归结起来就是创新的权力。实践证明,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的结果。两年前,中央将深圳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唯一试点城市,给了深圳进一步体制创新的机会,中央希望深圳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希望深圳的改革能给国家改革带来新的经验,这是历史再一次厚爱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是深圳进一步发展的一次绝好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2.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其它一切改革的“清道夫”和“卫士”我们进行的改革是全面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艺体制等各项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改革。一般说,经济体制决定政治体制的改革,当经济体制改革后,就要求政治体制也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便很好地为它服务。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愈来愈显得落后了,迫切地要求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当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时,一批实施改革、宣传改革、支持改革的同志聚会合肥,着重讨论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和我们的对策。交流经济、科研、教育体制改革的情况和经验,探讨体制改革的理论问题,以期对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有所推动和促进。会上,我们走访了其中几位改革先行者,请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这里选登几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江铃要溃不成军了!”“孙敏要垮台了!” 在南昌,已不止一次听到关于江铃汽车集团和它的董事长、全国优秀企业家孙敏的这种流言。然而,经受过改革洗礼的江铃人凭着胆识和谋略,三次从困境中崛起,使10年前负债累累、濒临倒闭的一个小厂变成了年产6万辆规模的现代化企业,跻身于全国500家利税大户之列,被海内外誉为我国汽车工业中的一匹黑马。它的成功经验也给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开发新产品使 江铃从死亡走向新生 江铃人是以改革者的巨大勇气在征服最初的厄运后起死回生的。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在商业领域试行“四放开”改革近一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田纪云副总理在最近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肯定重庆的“四放开”是深化商业改革的一个突破,要求在全国商业系统推广他们的经验。岁尾之际,记者就重庆市试行“四放开”改革问题访问了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肖秧。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84,(22)
改革之举,贵在用人。这个关系到改革成败的大问题,已经越来越尖锐地提到人们面前了。在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谈到,当前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是启用改革人才。有了改革人才,才能把改革进行到底。各级领导部门要站在改革的前列,大胆地坚决地选拔一大批能够开创新局面的改革者担负各级领导工作。许多代表列举大量事实说明,放手任用改革者,让他们担负领导工作,可以使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的面貌迅速改观,出现令人鼓舞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当全国农民在筹划新的一年生产大计的时候,一九八四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了。这几天,各省、市、自治区正在召开会议,学习和贯彻文件精神。许多领导干部也纷纷深入基层,向群众宣讲党的政策,鼓励大家勤劳致富,给农民吃“长效定心丸”。这就象一阵阵和煦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温暖着千家万户农民的心。  相似文献   

18.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揭开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幕。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顺利推进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关键,选贤任能是根本。在推进机构改革这场革命的进程中,我们重温邓小平关于“选贤任能也是革命”的重要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任务以来,我国的经济改革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扩展。改革正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主题。去年九月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进一步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设想和实现步骤。把改革作为我们首要的任务,坚决地、有步骤地继续将改革推向前进,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1978年9月,邓小平访问朝鲜归来,视察东北等地时,首次提出政治体制改革问题,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这次专门讨论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发表了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精辟见解,1987年10月召开的十三大将政治体制改革列入议程,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和七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