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在战后是怎样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我是带着这个问题去观察日本的。 名古屋街头,95%的广告都是日本自己的企业,看见最多的外国广告也许就是可口可乐了。这与中国的大城市恰恰相反,中国到处可见洋人的广告,中国的产品不写上几个洋字好像就低人一等,“进口”成了优质、先进的代名词,这与日本反差太大了。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2.
审查阶段     
王友元 《法制博览》2009,(18):28-28
朋友C,在某机关是个有点小权的干部。 一天,C的姑妈来找他,有个又急又难办的事,要他去“冒险”一回。姑妈说只有C有这个条件去冒险。  相似文献   

3.
强拆美国的     
CEE 《法制博览》2011,(7):5-5
最近一个月来一直在啃一本英文书,《Downtown,Inc.一HowAmericaRebuildsCities》。是一本介绍美国城市重建的调查报告,之所以看它,是凶为它里面讲到了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强拆,其惨烈程度不逊于我国目前。最近我对这类摸过石头的经历都很感兴趣,美国的、日本的,包括突尼斯的,为的是想知道未来要经历什么,心里好有点底。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变形"今年的9·18"国耻日",中国上百个城市同时拉响了警报,是类似活动中参与城市最多的一次。这样似乎形成集体共识的举动背后的情绪,佐证了中日之间20年脉络的大变迁:一个上世纪80年代之日本形象在中国彻底消失,不可能再恢复,而由另一个"可怕"的日本形象将其取代。一个曾经以"阿信的故事"风靡中国的日本,一个以《排球女将》震撼中国的日本,一个在《血疑》、《追捕》中,彰显人性真善美的日本,消失了;一个以茶道和插花,以秩序和清洁而让中国人欣赏的日本,一个在战后废墟上,以"日本制造"而崛起,甚至挑战"美国世纪",而让中国人佩服的日本,消失了。  相似文献   

5.
真强旺 《法制博览》2010,(14):15-15
“镇”这个行政区域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可谓不城不乡、不工不农。在城市人的心中它是农村,在乡下人的眼中它又是城里。我曾是镇上的人,我居住的镇是个什么样的镇呢?一条东西向的马路有两个岗楼,一个民警守西头,一个民警守东头;有两间公厕,镇里人管它叫茅楼;有块闲地叫公园,  相似文献   

6.
垃圾车你好     
伟人说,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也是城市的主人。人们创造了许多城市的故事,或平凡,或惊心动魄。我们都是故事里的角色,或主动,或随波逐流。你又是怎样进入某一个时代?某一个事件?某一个故事?假如你的心灵曾因此被触动,那么,《城市故事》栏目将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与你一起感知我们生活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3):76-77
抗日战争中,日军第16师团与一系列暴行密不可分:“百人斩”杀人比赛;南京大屠杀……连当时的日本陆军部人事局长都说:“第16师团长中岛今朝吾的战斗指导是违背人道的。”可见,第16师团的暴行达到了多么严重的程度。那么,日军第16师团究竟是一支怎样的部队,最终又是怎么覆灭的呢?  相似文献   

8.
伍锡辉(本期市民研讨会主持人、广州青年管理现代化协会会长):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的新闻已在企业界引起巨大震动,沈阳市是一年前就公布了城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倒闭处理试行规定的。企业破产法会不会由此而在全国范围推开?听说它没能得到全国人大的通过。看来,企业破产法还需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使之充实完善。那么,人们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颇为复杂的问题的呢?这样破了产,我可不服气范国能(广州电子仪器厂副厂长):我说说我们厂的情况。我们是电子工业部的定点厂,十几年来被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日本新首相安倍搬进了戒备森严的首相官邸.据披露,日本首相官邸安全措施十分严密,整座建筑覆盖着5厘米厚的防弹玻璃,对出入人员的管理也是非常严格,据说即使首相本人忘带通行证,也进不了自己的办公室.实际上,面对不容乐观的安全环境,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官邸都高度戒备,尤其是那些大国的元首官邸.那么,这些官邸到底怎样设防,保镖们又是怎样警戒的呢?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种菜     
王清铭 《法制博览》2009,(24):71-71
陶渊明好不容易弄个公务员,还是正处级干部,他不搞腐败,没有灰色收入,彭泽又是贫困县,五斗米的俸禄还抵不上农夫的收入,县城里的房价一涨再涨,他不愿当“房奴”,再加上整天文山会海的,生性疏懒的他很想挂印归田,过一种“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身为洛阳人,居然没有去过龙门石窟景区,心中总觉得是一个深深的遗憾。不是不想去,而是门票的价格对我这个工薪阶层来说似乎有点沉重。 _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儿时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那是一个雨后初霁的上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6,(19)
正2015年,龙岗区委区政府在全区推出"社区民生大盆菜",确定四批共3209个项目,斥资4.17亿元。龙城街道作为龙岗区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同时作为深圳"东进战略"主战场中央核心区的首要街道,2015年分四批共实施290个"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社区民生大盆菜"到底是怎样一项民生工程备受社区居民追捧?龙城街道又是怎样释放"社区民生大盆菜"这项改革  相似文献   

13.
1993年3月的最后一天,对珠海特区颇有名气的日资企业——佳能珠海有限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幸的日子”。罢工·从3·31开始 3月31日,既不是节日,又不逢休假,然而,珠海佳能公司内却一片静寂。几百名工人围坐在装修讲究的餐厅里,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数十名管理人员尽管身在车间,却没有履行职责。往日源源不断送出赫赫有名的佳能照相机的一条条装配线,也悄悄加入了这个静寂的世界。唯独几个戴大盖帽的门卫,神情严肃地谢绝外界探访,才使工厂显得有些动感。  相似文献   

14.
廉德瑰 《当代世界》2008,(10):15-17
2008年9月1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突然辞职。日本自民党经过一番党内竞选,2008年9月22日,麻生太郎毫无悬念地成为了自民党第23代总裁,并顺理成章地当上了日本战后第30位首相。随着自民党总裁选举的顺利完成和政权的合法交接,日本的选举政治也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就自民党来说,它是怎样完成权力的转移,这个转移对日本政局又有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15.
刘兴雨 《法制博览》2011,(14):32-32
最近有一档节目有点让我入迷,那就是“一周立波秀”。一个长得不算俊秀的艺人,还是个男的,也没有花哨的表演,凭借着智慧、口才,就把人牢牢抓住。看他的节目,我这个耍笔杆的常有些汗颜,自愧没有他那样的勇气。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方向     
有人问建筑工地上的人在干什么,一个回答“我在砌砖”,一个回答“我在抹墙”,一个回答“我在建教堂”。许多年后,三个人中的两个还砌砖和抹墙,第三个则成了建筑师。同样,可以用这个故事来讲述城市的命运。城市经营者的眼光,胆识和理念决定了城市发展方向。中国经  相似文献   

17.
半年前,在广州发生一件盛事——英国女王访穗的一些轶闻,也许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传播呢! 那么,读者是否记得当时曾经报道广州少年宫一个美术教师把一幅女王肖像画送给女王的新闻?你们知道它背后的一个动人故事吗? 一对夫妇的戏言与愿望人们叫他“大卫”。他没有告诉我们,是什么时候,又是什么原因,人们开始这样称呼他,反正,谭继霖,他这个本来的名字都没有多少人叫了。他与他的职业、事业融为一体,成为一个真正充满艺术气质的“大卫”。一天,大卫似乎有点神秘地对  相似文献   

18.
孙君志刚,这个性情刚强、好讲道理的年轻人,和我同样生活在有着众多“外来人口”的广州。如果机缘巧合的话,我们甚至还可能在某个草坪上的聊天聚会中相识,而聚会中甚至还有可能聊到“收容”这个话题。 但我和孙君志刚又是有所不同的,我有大学里的正式教职,有正式户口和在天河区公安分局办理的广州市身份证。而孙君志刚在这个城市里,只有一份不太稳定的工作和一张暂住证。他本是一位专业人士,但因为没有正式户口,他就注定要面临种种风险和不公。  相似文献   

19.
石破 《南风窗》2012,(5):11-11
本周,日本城市"名古屋"在中国前所未有的知名,这并非因为它的风光旖旎,工业发达,而是它的市长河村隆之说了一句很让中国人生气的话:"所谓的‘南京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有些日本人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这个不算新闻。但让中国民众不爽的还有:当南京访日代表团团长在听到河村的话后,竟然没有当场反驳,而是"圆滑地"转移了话题。  相似文献   

20.
陈胜 《法制博览》2009,(6):60-60
一位日本老板,因为把受污染的工业用米倒卖到食用市场,东窗事发,一根绳子上吊死了。日本老板这样自杀,不知怎么的,我感到有点不是滋味。不用说,无论按哪一国的标准,日本米老板都属于奸商,干了昧良心的黑心事,但事发之后能够自己了结,说明此人还有脸皮。同样做这种事情的中国老板,这些年来不知有多少,可从没有听说有哪个自杀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