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美国中期选举是政治“反弹”的经典范例之一。伊拉克战争迫使伊拉克变更政权,而这种政权变更又在2006年11月14日反过来制造了美国的政权改变。2003年4月5日,伊拉克战争伊始,我在为《亚洲时报在线》撰写的《战争将结束超级大国的时代》中写道:“这场战争再次强调了军事力量只是实现政治目标的工具。入侵伊拉克的借口最初是反恐自卫,而后是解除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现在则是入侵、从其恶魔领导人手中解放伊拉克人民。很快,它就将变为控制伊拉克的石油以使伊拉克人民富裕,或者拯救他们从属于一种邪恶文明的悲惨命运。这些都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2.
自从2003年3月美国出兵攻打伊拉克并推翻萨达姆政权至今已近4年.伊拉克人民不但没有因此而享受到美国宣称要给他们带来的"解放"以及"民主"、"自由"和"幸福",反而处在被占领的无穷无尽的痛苦中,没有任何安全感,生活异常艰难.  相似文献   

3.
曹倩 《当代世界》2016,(5):43-45
正近日,由埃及共产党、埃及人民潮流、埃及民族进步统一集团党、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巴勒斯坦人民党、黎巴嫩共产党、黎巴嫩社会进步党、毛里塔尼亚进步力量联盟、摩洛哥进步与社会主义党、摩洛哥人民力量社会主义联盟、突尼斯人民阵线、统一叙利亚共产党、伊拉克共产党、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共  相似文献   

4.
随着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作战形势越来越有利,战前的反战呼声以及对伊拉克人民的人道担忧也逐渐远去。当代战争的“技术进步”通过美英主流媒体的刻意宣传与放大,使得人们特别注意到美国在此次对伊战争中的“文明”表现,比如100%地使用精确制导炸弹,以尽量减少无辜平民的伤亡,以及保护伊拉克油田防止环境污染等等。  相似文献   

5.
论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由于实行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引起伊斯兰世界的不满,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渐行渐远。布什新政府曾提出进行“新十字军东征”口号,继阿富汗战争之后又绕开联合国,悍然发动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紧张。尽管其中有文化价值观的冲撞,但这并不是纯文明冲突。  相似文献   

6.
除了一帮顽固的新保守主义乐观派和布什政权的官方辩护士之外,目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美国在伊拉克把自己弄进了凶险自伤的困境之中,它在打一场无法取胜的长期游击战。与此同时,美国和欧洲很多批评美国入侵伊拉克的人们却不断地说,不管怎样美国都不能干脆“一走了之”。不走意  相似文献   

7.
在海湾战争中建立的反伊拉克军事联盟,由于一些国家不赞成美国遏制与打击伊拉克的政策而逐渐解体。这次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遇到一些国家的抵制。原来反伊拉克军事联盟的成员成为反战阵线的“斗士”。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受到质疑。另一方面,美国又在寻找新的“志愿者”。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深刻地反映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8.
虽然美国对伊开战已进入倒计时,只要布什一声令下,美国的导弹随时都会扑向伊拉克。但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给和平一次机会”的努力。世界反战的声浪正与美国紧锣密鼓的备战在同步进行。顺着太阳升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军事打击伊拉克之前,曾与伊朗达成默契:伊朗保持中立,美国对伊拉克动武不会殃及伊朗。然而,伊拉克战争刚刚结束,美国就把矛头指向伊朗,指责伊朗支持包括“基地”组织、“哈马斯”在内的国际恐怖主义和企图发展核武器等,并支持伊朗国内的动乱,企图用各种手段改变伊朗政权。伊朗坚决否认美国的指控,并指责美国“干涉内政”,“制造混乱”,两国矛盾骤然激化。一时间,关于美国要用“煽动动乱”、“策划用恐怖组织”甚至“动用武力”等手段推翻伊朗现政权的猜测四起。  相似文献   

10.
促使穆斯林世界更加民主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到底为何打击伊拉克?有说是为石油,有说是先发制人,然而从深层次讲,正如一些美国新保守主义者所公开承认的,美国在“9.11”之后准备担起重建阿拉伯世界的责任,而伊拉克战争正是这个“历史性试验”的一个重要的开始,美国准备根据自己的愿望来塑造一个新的中东,从而改变整个阿拉伯地区的政治文化现状。哈斯的这个报告就是从理论上作了详细、透彻的阐述。然而关键的问题是,中东地区的历史难道真会按照美国所希望的那种模式演变?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2,(1):28-29
2011年12月18日,随着最后一批美军撤出伊拉克进入科威特,这场长达9年,美军耗资近万亿美元、造成超过10万名伊拉克平民和4500名美军死亡的伊拉克战争终于结束。2011年12月14日。伊拉克费卢杰,居民举行集会,庆祝美军完全撤离伊拉克,长达9年、造成10万伊拉克平民死亡的战争终于结束。他们手拿在美军袭击当中被杀害者的遗像,大喊反美口号,点燃美国国旗。  相似文献   

12.
禁飞区上空的美国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与其盟友在伊拉克南、北部设立禁飞区已有10余年了,这一举措成为最近美国三届政府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消耗大量财力物力,但经过十几年的作战实践,美空军从中受益很大,也使空军出现了引人注目的结构调整,为后来美军在巴尔干半岛上空履行“空中封锁”使命提供了一个样板。美军甚  相似文献   

13.
目前美国对伊拉克战争已经 箭在弦上,美国一方面加紧向海湾调兵遣将,一方面不断向联合国施加压力,以期获得对伊开战的“通行证”。一些阿拉伯媒体认为,核查只不过是美国想利用的一种手段和借口,“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宗教在美国政治中的地位日显重要,统治阶级利用一部分的基督教团体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这部分宗教团体得到很多的资助,有很好的组织,能通过电视和广播影响数百万的民众。通过布什所谓的“以宗教为基础的优先行动”,它们获得了国家税收中数百万的拨款,近20多年来也成为极右翼势力关注的中心。近些年尤其是“9·11”以来,布什政府利用了大量的宗教语言和宗教形象(其中大多数是基督教的)为政府的政策提供支持。真诚的宗教情感被用来为伊拉克战争辩护。那些最为反动的政治家的讲演不仅使用“自由”、“解放”等字样,也借助“上帝”等字样。由马丁…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关系大事记(1994年1月~3月)黄鑫华1月1日江泽民主席在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海外听众及港澳台胞的新年讲话中说,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神圣使命,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海峡两岸人民心向统一。制造“两...  相似文献   

16.
周边及亚太     
伊拉克无条件接受1441号决议 在国际社会的呼吁、劝说以及美国的军事威逼下,伊拉克终于在2002年11月13日接受联合国安理会于8日通过的有关伊拉克问题的1441号决议。此间舆论认为,伊拉克接受新决议是面对美国军事威胁的无奈之举,因为该决议规定,在决议通过7日之内伊拉克必须表示同意接受,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 伊拉克于9月16日同意无条件接受联合国武器核  相似文献   

17.
国际社会与美伊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9·11”后,美国一直在寻找以“反 恐”打击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打伊倒萨”)的机会,但苦于没有伊拉克与国际恐怖主义联系的确凿证据,只好暂时作罢。在阿富汗取得推翻塔利班政权,铲除“基地”组织的胜利后,美国再次将“打伊倒萨”排到了议事日程首位,并将其作为第二阶段“反恐”战争的主要目标。为了争  相似文献   

18.
布什总统一个月来都在声称,他正在考虑在伊拉克“取胜”的“新战略”,并与各方就这个战略进行广泛磋商。从所有暗示和小道消息来看,没有人屏息等待总统宣布决定的讲话。新战略看来就是旧战略,加上可能在伊拉克部署更多一点的美国军队。总统已经首次承认,美国还没有赢得伊拉克战  相似文献   

19.
熊培云 《南风窗》2007,(2):20-21
回顾人类历史上的权力运行,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前现代政治”都有一个共性——从表面上看,权力拥有者都会或多或少地承认自己不过是在代行某种神圣的权力。而这种“神圣的权力”,要么来自一个虚拟的民众实体,比如“人民”、“群众”,要么来自某种神秘的力量,比如“上天”、“上帝”、“神”等等,而不是那些具体的、掌握选票的人。在此情形下,无论是代行“人权”,还是代行“神权”,无论是君王或政府,作为权力拥有者与使用者,都是实现民众获取权利的唯一中介。而且,在口头上君王或政府至少会承认自己之所以存在,是为了“万民之福”。在此,我们不妨将这些政治称为“中介政治”。  相似文献   

20.
在2004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作为美国盟友的意大利派遣3000多名意大利官兵参加了英美联军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其中纳西里耶之战是意大利军在伊拉克所进行的主要作战行动,对手是600多人的什叶派非正规军,他们大多数是什叶派领导人穆克塔达·萨德尔(MoqtadaSadr)领导的“救世主军”(al-MahdiArmy,也译作“迈赫迪军”)成员。“救世主军”主要装备有AK-47步枪、德拉古诺夫狙击步枪、60追击炮及火箭筒等武器。根据美国方面的资料,萨德尔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