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六月是孩子们的节日。他们天真烂漫中蕴含着善良、真诚,他们是家长们的掌上明珠、未来的希望。但孩子们易闯祸的“体质”,也让家长又爱又恨。在欢度孩子们的节日中,让我们用那些令父母啼笑皆非的亲情故事来展现他们的爱和令人感动的点滴。  相似文献   

2.
社会需要爱,人需要爱,市场同样需要一种爱。据说,深受美国家庭欢迎的一种婴儿纸尿布,就是爱的创造——发明者面对孩子使用不透气的纸尿布后,小屁股被“兜”得又红又湿的情景,顿生怜爱之心,决心要发明一种新的纸尿布。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如愿以偿。被中外消费者誉为“东方魔水”的“101毛发再生精”,也是爱的创造。发明这一“魔  相似文献   

3.
“人怕出名猪怕壮”!《南风窗》上介绍了我这位“假市长”办公认真负责之后,我不得不继续“办公”了。一位女工找上门来倾诉道,由于“第三者”的涉足,她那共同生活了二十一载的男人从此移情他人,这位女工又恨又气,问我怎么办?我只能向她讲我所知道的一些道理。也有人上门,想瓜分一点“假市长”的奖金。其实,奖金不过五十元,早已所剩无几。我三言两语把这位不速之客打发走了。还有一段公案,真市长曾过问了,到现在还没解决。  相似文献   

4.
最近,广州市有关部门就自行车失窃问题对1000户居民进行了电话调查。调查表明,1993~1994年间,1000个家庭中有743户自行车被盗,最多的一家达15辆,共计失车2640部,平均每户损失700元左右。 “不丢自行车,不算广州人”,这一令广州人又气又恨又无奈的现象,似乎已成了无法改变的顽症。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间有句老话,叫做“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白发生。”它告诫人们:人的一生难免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失误,但千万不能有“失足”,因为失误可以纠正,重新再来;而一旦“失足”——违法犯罪,就很难挽回,就会追悔莫及,造成“千古恨”!  相似文献   

6.
一.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引入恢复性司法的必要性 恢复性司法在满足被害人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境遇,它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本着“恨其罪、爱其人”的思想,以向前看的态度对待未成年人过去的行为,用相对温和的方式解决了犯罪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你们这些农民不好好种地,乱跑什么?!”——在北京的公车上,3名青年农民遭遇一京城老太好一顿劈头盖脑的数落。慈眉善目的年纪,对农民仍是那般刻薄,城里人对乡下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架势,由此不难想像。只不过,老太太可能健忘了:既然城里人“努力找工作”与“工作不努力”没啥关系,农民“乱跑”跟“不好好种地”又有何干!市场经济,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源随市场需求合理配置,只要不抱残守缺,盯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发展模式正在经历巨变。中国不再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来制造出口,中国共产党正在以三种截然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方式更新其发展方式。首先,它正积极打造"国家级冠军"企业以  相似文献   

9.
赵灵敏 《南风窗》2010,(8):52-53
用工荒的出现只是一个节点,它昭示着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结束、由廉价劳动力支撑的中国式经济奇迹的结束,但并不必然意味着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和一个崭新的"以人为本"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在流金淌银的珠江三角洲,有一个词近些年来不时挂在当地人嘴边。那就是“大耳窿”。许多人一谈起它。个个都语带几分惊怵,继而又流露出几许切齿之恨。 所谓“大耳窿”,其实是珠江三角洲民间对放高利贷者的形象说法。借了高利贷者的钱,就像跌入了无底的大窟窿,永远也填不满的。本文所指的“大耳窿”,专指在赌场上放高利贷并采取各种手段追收高利贷款的不法之徒。  相似文献   

11.
A、“一分钱”真的是一分钱吗?无论纸币还是镍币,其造价均远大于标价。 B、儿时爱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爱把捡到的一分钱交给民警叔叔。如今,你让你儿子再做这样的“好人好事”,你猜民警叔叔会是怎样一  相似文献   

12.
“水货”,这个内地大多数人不太熟悉的新名词,在今天的香港人和澳门人心中已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了。“水货”,原本作为经济上的用语是指劣质的次货,然而在今天人们所说的“水货”,却是部份港澳人“揾水”(赚钱)的一种奇货。而那些专门把“水货”贩进内地的人则被称之为“水客”。这些所谓“水货”,虽然只不过是一些港澳产的廉价尼龙布、冒  相似文献   

13.
读一本“报纸评论选粹”,尽管里面的文章都发表于“改革开放新时代”,却也大有令人不忍卒读者。想想这些文章还是“粹文”,不能不对报纸评论的“生命力”忧心。 有一篇“粹文”,题为“90年代人爱人”。这文章先是对“50年代人帮人……80年代各人顾各人”的顺口溜引用一遍,接着就说到,90年代如何呢,“90年代人爱人”。 如今90年代也快过完了,“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还在唱着。只是爱的理想虽然可贵,社会毕竟不是理想国,“形势总起来是好的”之余,有着“治安形势严峻、腐败现象蔓延、工程质量恶劣”等绝非不大的问题。90年代到底如何,我尚无能力归纳,但要以“人爱人”定论,不也过于牵强了么? 我注意到“人爱人”定论,作于1991年,其论据则是当年华东大水中“领导哪里灾情最严重就到哪里,体现了人民公仆爱人民的  相似文献   

14.
贪官,忏悔了什么?种种迹象表明,在新老交替顺利完成之后,中国高层反腐开始发力。 SARS闹得正凶的4月份,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刘方仁审查结果公布,一个包括副省长、交通厅厅长、省地税局局长等在内的“贪官军团”浮出水面。5月2日至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到黑龙江考察工作,他说,今年反腐倡廉工作开局良好。吴回京不出一周,13日,黑龙江省委决定给予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开除党籍、行政开除公职处分,移交司法机关。此前国内媒体关于十六大召开之前,贵州、黑龙江等将有高官被“双规”的推测,初步得到证实。 在反腐战鼓声中,本刊着意推出本次专题。 《贪官的八大陷阱》——通过精心选择贪官“忏悔录”的细节,意在从一些侧面向读者展示权力所有者容易陷溺的真实官场“生态”; 《揭开“双规”的神秘面纱》——通过与一位长年致力于“制度反腐”研究的学者型官员的问答,让您对这项多少有些神秘色彩的特殊措施,有更平和和周到的理解; 《财产申报,刀刃锋利否?》——财产申报,这项本可以让贪官闻风丧胆的制度,为何只能如此“温柔”?作者为您条分缕析; 《群众的眼睛是廉价的》——这里指的廉价,并非对群众的不尊重,作者只是想说:现时的反腐败的成本,仍然太高。 《拿什么“镇住”贪官?》——作者担忧,层出不穷的禁令追得上贪官的腐败速度吗?我们都盼望“贪官”越来越少。我们都相信,“贪官”在中国,会逐渐失去生长的土壤。  相似文献   

15.
蒋醺 《法制博览》2008,(10):18-18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写出最好的诗句出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和失望轮回中,巴以和平进程又一次面临关键时期,又一次面临曙光,巴以两国领导人又一次坐到了同一张谈判桌前。然而,在谈判双方之外,总是有一个坚韧而又尖利的声音,提示着它也有“在场”和“表决”的权利。这个声音来自大名鼎鼎的“哈马斯”(即“伊斯兰抵抗运动”)。现在流行“身体写  相似文献   

17.
波恩市中心老熊饭店,6个中国人刚刚踏上联邦德国的领土,第一次在异国他乡用餐。德国翻译小姐曾在中国复旦大学留过学,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她向大家介绍了这个饭店的花色品种,而且尽可能用中国菜来比喻。接着她让各位中国朋友自己点菜。 5位年长的中国人都颇有礼貌地回答:“随便”。德国小姐只好耸耸肩膀摇摇头。年轻的中国小伙子小张却东张西望,看见邻座一对洋人夫妇用刀叉相助,正在津津有味地啃猪蹄。他乐了,“难道外国人和自己一样,也爱啃这玩意?”于是他对小姐说:“我不要‘随便’,我想啃猪蹄。”,5位年长的中国人都瞪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中国的反贪历史上,2001年实在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因为似乎从没有哪一年像这一年这样,将那么多让老百姓恨得牙痒的贪官们掀落马下,也没有哪一年像这一年这样,将那么多的腐败重灾区连根拔起。厦门、沈阳、广西、潮汕等等,一个又一个。贪官一抓一窝,是2001年反贪给人的最突出印象。由个案到窝案,在说明我们反腐的力度在不断加大的同时,也反映出,在中国,腐败已有了自身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张继合 《法制博览》2009,(21):51-51
在冷兵器时代,人们最渴望得到削铁如泥的宝剑、穿透铠甲的长枪,此外,与之诞配的是金鞍玉辔,宝马良驹。古人爱剑,犹如现代人爱枪。古人爱马,就像现代人爱车。古代一匹纯种良马,足以超过现代的“劳斯莱斯”、“本特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劳动力到城镇打工的人口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未来5年仍然会出现一个新的“高峰期”每年新增加农民“打工仔”将超过800万。 国家统计局对农村住户的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