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洲民主化进程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80年代末期起,随着国际形势的突变,在非洲掀起了一股“民主化”浪潮。这可以说是自非洲国家独立以来最为广泛的一场政治变革。它既引发了各种社会和政治动乱,在一些国家还导致了军人干政,同时也迫使一些有独裁倾向的国家领导人进行改革,从而带来了一些可喜的现象。国际学术界对这一现象一直非常重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燕昭王尊师     
《法制博览》2009,(13):27-27
燕昭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国君。 他礼贤下士,经常向大臣郭隗询问治国之道。 郭隗说:“国君的臣子是他的老师;诸侯的臣子是他的朋友;伯爵的臣子是他的门客。而动乱的国家总是用奴才为臣。这就看大王如何选择了。”  相似文献   

3.
美国对华接触战略与人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对华总战略是“接触战略”。在这一战略的统领下,美国制定了各种具体战略,其中人权战略是最重要的次战略。美国的人权战略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安全。如果美国的人权战略得逞,中国现行的社会政治制度将会解体,政治、社会将陷入严重动乱,国家结构也将因此走向解体。因此,要充分认识美国人权战略对中国的危害性,制定相应的对策,粉碎美国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的企图。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世界,人类经历了殖民掠夺和两次世界战争的摧残,饱受国家沦亡、民族分裂之苦难,其中虽经长期的艰苦战争出现过独立与民主的潮流,但世界很快又陷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的夹缝之中,争霸升级、意识形态对峙加剧、动乱遍及全球,战争的阴魂始终未散。  相似文献   

5.
2019年,世界多地动乱频发,特别是拉美地区,发生在一国之内的政治和社会动荡向多国蔓延,并呈持续扩散之势。西亚北非、欧洲、南亚等地区的动乱此起彼伏;传统安全问题进一步上升。除俄罗斯外,各主要国家军费开支再创新高,人工智能军备竞赛初露端倪,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正引发严重后果,太空战也被提上大国军事战略日程,海湾地区冲突和战乱不断;特朗普政府继续坚持“美国优先”,大力推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等霸凌政策,与传统盟友关系裂痕加深,与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博弈更趋复杂,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不断加剧,大国安全合作不进反退。在上述背景下,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明显增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趋稳向好,但潜在热点和不确定因素增多。同时,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未变,维护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基石的积极力量在不断积聚,这将对国际安全秩序的重组、重塑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东亚:通向政治稳定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代化起步的时候,几乎一切新独立国家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动乱。种族骚乱、宗教冲突、部族仇杀、党派倾轧、政治谋杀、权力争夺、武装叛乱、地方分离、治安恶化……使整个社会处于恐慌、不安和动荡之中。在这样一个社会,一切发展和进步都无从谈起。因此,如何实现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是这些国家必须解决的头等重大的历史课题。 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已经独立了30年、50年甚至上百年,但大多数国家仍在经济落后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海合会代表团时提出中国与包括海合会国家在内的西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设想,这是中国政府就跨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进程提出的具体构想,勾画出双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宏伟蓝图。[1]这一构想是对当前中国—西亚区域合作模式的创造性发展,着眼  相似文献   

8.
肖洋 《当代世界》2013,(3):65-67
北非阿拉伯国家作为中国能源外交的重点区域,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的联系极为紧密。近年来,双方经贸合作取得了快速进展,然而中东乱局尘埃未定,北非国家对区域外大国的介入仍然缺乏足够的信任和认同,这已成为中国进一步拓展与北非国家经贸合作的一大障碍。因此,实施国家形象优化策略有助于中国获得北非国家的信任,为中国走进阿拉伯世界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同时也为中国一北非长效经贸合作提供战略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是个多种族、多宗教和多元文化的国家.马来人及其它土著人占62.68%,华人占26%,印、巴人约占10%.过去长期存在着马来族(包括其它一些土著民族)、华族和印度族之间相互歧视、宗教纷争等种族矛盾.暴力冲突时有发生,造成社会动乱,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堡垒,这既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一项不容动摇的基本原则。可是,极少数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策动旨在推翻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过程中,极力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否认党对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召开后,使经过十多年拿破战争动乱的欧洲暂时又恢复了"平静"。在"正统主义"原则的作用下,那些被法国大革命风暴摧垮了的各国封建王朝,又一一得以复位。英、俄、奥、普等战胜国对于领土的要求,也通过宰割弱小国家和民族,尽可能地得到了满足。一时间,在欧洲这块火陆上,不仅重建了"秩序",而且形成了一种"协调"局面。这时,得意忘形的梅特涅竟然预言"各种事物的现状不会再有变化了"。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动荡加剧、乱象纷呈。这是大家的共识。但这个"乱"是一种局部的、短时期的或是震荡程度有限的乱,还是全局性、长时段的和剧烈震荡的乱呢?笔者的看法是后者。也就是说,世界的大变局将要经历一场大动乱。这个判断直接关系到中国对国际形势总体趋势的把握,关系到中国根本性的战略应对。  相似文献   

13.
林华生 《南风窗》2010,(16):82-84
日本即使每年换首相,经济也不至于崩溃。虽然日本国家财赤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但是日本政府发行的公债,绝大部分是由日本国民持有的,仅有5.4%由外国拥有。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制体系、官僚制度,甚至于医疗、福利福祉等体制,相对地也比较上轨道,不至于突然分崩离析而导致政治动乱或者经济全盘崩溃。  相似文献   

14.
他们相携越洋而来。她,伊莎白,深褐色的头发,淡蓝色的眼睛,雪白雪白的皮肤,一个地地道道的法国姑娘。他,麦港,却是黑头发黑眼睛的炎黄子孙。她小时候住在葡萄牙,听一位邻居讲了许许多多中国的传说故事,又爱上了中国书法的洒脱和飘逸,二十岁,便开始学习中文,走上了研究中国的道路。他曾在国内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前期的那一场动乱,后来虽然去了香港,又去了法国,却开始潜心研究起,“文革”来了。特殊的选择,相同的志向,在这两位不同血统的异乡人之间,促成了了一段——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宪章》第八章界定了区域安排和区域组织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这实际上肯定了联合国同区域组织之间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的必要性。 早在联合国创建之时,联合国这一世界组织与区域组织或区域安排(regionalarrangements)之间的关系便在认真考虑与讨论之列。一种很有影响的看法是,区域  相似文献   

16.
1920、1930年代的四川正处于一个群雄逐鹿、战火纷争的乱世时期,令人想起中原春秋战国时期的群雄割据,形形色色的大小军阀也粉墨登场。普通民众由于厌倦这战火纷飞的动乱年代,对一个又一个的军阀深恶痛绝,因此给这些如走马灯一样更换的大小军阀取了一个个绰号,借以表达他们对这些人的憎恶程度。下面即是那年代四川军阀的绰号“集锦”。  相似文献   

17.
覃胜勇 《南风窗》2011,(11):84-85
随着动乱持续,巴沙尔·阿萨德的合法性正快速下滑,但若有以色列人为大马士革政权可能的垮台而高兴,则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18.
黄蕊 《当代世界》2014,(1):77-78
<正>一、中国划设识别区,日美缘何频挑衅11月25日,美军派B52轰炸机进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并飞越钓鱼岛区域。次日,日本宣称"勇闯"这一区域。在11月23日中国依法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当天,日本官方就不顾自己已大范围划设防空识别区的事实,接连密集攻击中方的合法行为,指责中国妨害飞行自由、招致不测事态、加剧东海紧张等。防空识别区是沿海国家和地区基于海空防安全划设的特定区域,实质上是基于国防需要而设立的预警区  相似文献   

19.
在明代东亚体系中,作为核心国家的中国在"天下"观念的支配下,向地区供给了区域安全公共产品、区域贸易公共产品和区域文化公共产品,从而保障了区域安全、维护了区域贸易稳定和促进了区域共有文化交流。明代东亚地区公共产品并非始终是一种所谓弱需求与弱供给模式,根据明朝向区域提供区域公共产品的方式和水平的不同,明朝的东亚体系分为六个阶段,并因此构成了明代东亚体系内部的体系变迁。其中,区域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与国际体系结构之间的互动,以及区域公共产品自身性质两个层面构成了决定明代东亚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变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亚国家独立近30年来,中国的中亚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之间的明显脱节。近年来兴起的比较区域研究或许是提高中亚研究学理水平的有效路径。比较区域研究包括区域内比较、区域间比较、跨区域比较三种比较方式。中亚五国相似的国家发展历程,为开展区域内比较提供了机遇;中亚地区与高加索地区同属一个地区安全复合体且面临相似的地区结构环境,它们是开展地区间比较的理想案例;中亚地区与中东地区均发生过"颜色革命",且这两个地区伊斯兰文化均具有较大的影响,这为跨区域比较提供了条件。采用比较区域研究可拓展中亚研究的研究领域,推进中亚研究与政治学等学科之间的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