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跑越快的手机业在2003年的竞争必然空前激烈,靠CDMA战役赢来了生存转机的南方高科,在新赛季里,大脑和脚步一起开始加速。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4,(20)
<正>从1980年代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到2014年经济总量只及中国的1/7,韩国作为经济样板的意义较之以往已略显逊色。但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让我们来看看韩国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内容。2013年韩国人均GDP为2.43万美元,是"发达国家俱乐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0个成员国之一。韩国的三星、现代、LG是世界数得上的著名企业集团,其高科技和机电产品就是在美国市场也有很强的竞争力。三星智能手机在质量上可与苹果手机媲美,它甚至占领了我国大屏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2,(6):66-67
尽管超高端商政精英人群一向是各大品牌希望争取的目标,但用"街机"式的高端手机完全笼络这一需求特殊的客户群体,显然并不现实。目前,在6000元以上价位的高端手机领域,CDMA/GSM双网双待机型占有超过60%的份额,高处卡位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义为"修正主义国家",指责中国挑战美国权力,威胁美国利益,破坏美国的安全和繁荣。2018年8月,特朗普签署《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强调对华长期竞争战略是美国的第一要务,明确要求制定对华"全政府"战略。在此战略思想指导下,一年多来,美国挑起以"贸易战"为主导的一系列对华打压政策,对华强硬俨然成了一种新的政治正确。与此同时,"全政府"对华战略已经跨越政府部门,向着更深更广的"全社会"方向蔓延,逐渐形成了横向和纵向的战略互动与协同。  相似文献   

5.
数字     
《南风窗》2016,(22)
正95.9%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日发布《2015年中国手机网民网络安全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国内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占整体网民的九成。其中,95.9%的手机网民在2015年遭遇过手机信息安全事件,在所有遇到过手机信息安全事件的用户中,52.7%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因此遭受损失,而26.4%的用户在遭遇手机信息安全事件后不会采取任何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邓浩 《当代世界》2018,(6):32-35
以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为标志,上海合作组织完成首次扩员,步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018年青岛峰会将成为新时期上合组织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当前上合组织正值中国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际,面临转型升级、再续辉煌的重大契机。未来应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规划好上合组织的发展方向,确保其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相似文献   

7.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启动后,中非关系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非洲日趋紧密地融入中国外交战略和发展战略之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中非双方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中国的对非关系已经步入转型升级的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有新思维、新作为和新气象,当务之急是在中国国家战略或国际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加快运筹、制订中国对非战略。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时代,海外利益维护既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关涉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议题。作为一个被西方视作"异质文明"的新兴大国,中国的海外利益维护问题尤为紧要,但其战略重心与核心任务显然不是遵循西方式的外交、法律或军事等路径,而应从观念、路径、模式等层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海外利益维护的战略框架。在观念层面,中国应力避纯粹的物质利益观、狭隘的民族主义、褊狭的零和思维,树立正确的综合利益观、共同利益观、合作利益观;在路径层面,中国应力避偏重双边外交的传统机制,从推进经济外交、增进政治互信、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军事合作等层面着力,拓展海外利益维护的多元路径;在模式层面,中国应力避以单边主义、黩武主义为主导的零和模式,构建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国际制度为依托的和合模式。  相似文献   

9.
鬃强 《南风窗》2014,(10):44-47
<正>支撑中国"西进"战略的"中亚+俄罗斯"双轴心,可以与"东固"战略的双轴心"东盟+美国"呼应,为中国的大周边外交提供一个基本的战略框架。2013年下半年,学术界提出的中国外交"西进"战略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外部延伸,也体现了新一代中国领导人有所作为、更趋进取的外交风格。和中国的中亚政策、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新政一起,"西进"战略宣告了中国外交未来一个阶段的政策重心,即以中亚为核心,辐射南亚、独联体、中东的"大周边外交"。在这一战略中,哈  相似文献   

10.
从"家电造车"到并购整合,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家电巨头们陆续发布了未来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战略宣言。但他们所期望的标杆与自己的选择是否一致?家电出身的大企业们"流行"的路线无非如此:一个是在所谓世界工厂的构架中生存,结合中国廉价的劳力资源,成为世界组装中心;一个是转向产业多元化,进入IT、手机、汽车、房地产,甚至金融、媒体。在没有能力凭借技术实力主导产业格局的背景下,就只有抓住其他产业高速增长的曲线。这似乎解决了这批企业至为关键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1.
手机,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的通讯高科技产品,已进入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手机通话是通过高频电磁波将电讯号发射出去的.高频微波的手机辐射除对人的神经、血液、免疫系统及眼部等造成损害外,还对人体的生殖和胚胎发育有影响.所以,正确使用手机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出现一些使用误区,加大手机对身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版定价:78元本书是作者2001-2015年的学术研究论文及国内外调研报告的辑录,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为主线,探究中国崛起的内外环境、现实挑战、理论准备和战略谋划等。主要涉及国际关系理论探索、中国战略体系建构、美国霸权战略剖析、大国东亚战略聚焦、国际调研与决策咨询等  相似文献   

13.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班一年来,在外交战略方面以延续和继承为主;同时,结合中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国际形势面临重大挑战及国内外政府集中换届等内外形势发展,新领导对中国外交战略进行特点鲜明和内涵丰富的调整,如细化战略定位,更新战略思维,坚持战略定力,加强战略主动、运筹战略布局和发展战略理论等。展望未来10年,中国外交战略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加大理论创新力度和提高执行能力,对中国外交的指导将更加进取、务实和有效,并在应对挑战和克服困难中继续发展。中国外交战略需要更加体现上升期全球大国的视野和思路,做到基于实践探索的战略建设,进一步调整战略目标、建构战略合作网络,深化战略理论研究。中国外交战略更要有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考虑到形势的发展和内外环境的互动,使中国外交战略同中国的大战略更加紧密地结合,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国内支持基础。最后,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界和外交学界要有充分和紧迫的历史使命感,在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中努力建构和发展中国的战略学,并以此丰富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4.
东亚秩序重组的特点及其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正樑 《国际展望》2012,(1):1-13,114
2010年中国在东亚进入了战略挑战期。2011年挑战深化,形势严峻,其主要标志是美国宣布东亚是美国的战略重点,并在东亚发起了全面攻势和破坏性介入。东亚局势极速变化,秩序重组呈现四大特点:经济特性、权力特性、海洋特性和军事特性。中国只有充分认识东亚秩序演变的新特点、新挑战,调整思维,增强实力,优化战略,真正把战略重点放在东亚,主动创造战略机遇,加大战略运筹力度,强化地区塑造能力,主导机制化进程,解决以中国为核心的经济体系与以美国为核心的安全体系二元分离的倾向,才能推动地区秩序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亚地区不仅是世界地缘政治的中心地带,也是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重要着力点。2009年之后,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出台,有些学者提出中国应该强化对中亚外交,以在应对美国战略中起到"围魏救赵"的作用。然而将中国中亚战略从属于对美战略的看法有失偏颇。"一带一路"宏大战略擘画的提出,为中国重新校准中亚战略奠定了基础。中国新中亚战略必须采取"反客为主"的姿态,借助有利条件,克服地缘政治和区域制度方面的一些障碍,打造中国深层次改革开放的对外战略"新常态"。  相似文献   

16.
地缘学的发展与中国的地缘战略——一种分析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地缘学研究在内涵和外延两个维度上的新发展,中国的地缘战略应包括地缘政治战略、地缘经济战略和地缘文化战略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应从全球、地区和周边三个层次上地缘空间的实际状况出发,明确界定中国的核心地缘利益、主要地缘威胁与挑战以及应对地缘威胁与挑战的战略手段。中国地缘战略的基本特性在于内外结合、由内而外。在周边层次上,中国地缘战略应强调以统一、发展、稳定为基本取向,在地区层次上应突出以合作、稳定、整合为基本取向,在全球层次上应突出以和平、合作、和谐为基本取向。总体上,中国应结合地缘空间与地缘战略的特性和取向,制定和推行合作性参与地缘战略。  相似文献   

17.
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与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对外战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对外交往的全局性谋略和指导.当一个崭新的21世纪呈现在世人眼前之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刚好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新中国的外交也已经历了50年的惊涛骇浪.在这50年中,中国的对外战略始终以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保持着内在的连续性;同时我国的对外战略也在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进行着不断的调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在这跨世纪的特殊历史时刻,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将中国外交放在整个国际体系中去研究,从世界与中国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来回顾和总结50年来新中国对外战略的抉择,对于我们认真吸取历史经验与教训,展望21世纪中国对外战略的总体走向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走出去”战略确立于2000年,与当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列为国家在新世纪初期的两大经济战略。广东省外办副主任林迪夫称,“走出去”战略”是相对于“引进来”而言的。此前20多年,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支撑点是引进外资,“走出去”则力图推动中国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0月16日,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李际均在我院小教室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跨世纪战略遗产与下世纪国际安全》的学术报告。在长约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中,李际均将军从战略遗产、战略传统与战争;本世纪战略遗产与下世纪战略走向;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国家安全与战略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战略文化传统、新的  相似文献   

20.
去年,中科健陷入泥潭、TCL易帅,以贴牌方式挤入手机市场的上海易美因资金链断裂崩盘,成为中国手机业的先烈;近日,南京熊猫宣布彻底退出手机业,其多年的手机王国梦就此灰飞烟灭。从国产手机昔日一度超越洋品牌的辉煌盛景走到今日整体的颓败,都只在瞬息之间,恍如镜花水月。当人们为竞争异常惨烈的行业生态唏嘘不已的当下,似乎也应该深刻反省,“旧日好时光”到底是如何失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