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灭的人性     
感动 《法制博览》2008,(12):8-8
一家工厂失火了,工人全部逃了出来。忽然听到楼上有孩子的哭声,大家又喊又叫,却都犹豫着不敢进,只有他一个人冲了进去。  相似文献   

2.
人性的没落     
人,来自于自然,终归于自然的本性。为了一点小益,始终显得一点自私,而这一点,恰反映出人性的恶。有人说,人性本善。究其因,只是一种社会性的说法罢了。曾经,达尔文就说过:自然界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者生存。  相似文献   

3.
人性的光辉     
我一次次被汶川传来的这样的故事所震撼,泪流不止。虽然,这些故事都是那么的小。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1998,(2)
坚忍,可战胜一切的力量股票投资人刘峰,是一家报社的总编。跟他多年的交往中,一直被他严谨的做事态度和坚忍的性格所感染。经过几年的股票投资,他的资金已从几万翻到了百万,跟那些从零变到上千万的“神话”相比,似乎是不值一提。但他的成功却能给人以更深的启示。在投资过程中,刘峰从不去盲听那些或者让人振奋或者让人沮丧的评论、预测,更不像某些投资  相似文献   

5.
人性与兽性     
我们向以上下五千年文明古国自诩,从古今圣贤到幼儿园老师一直教导怎样做人,可总有些人的所作所为不像人,倒像兽。闵先生说“人之所以为人,正在于‘人性’二字”。一言中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些人表现的是兽性,而不是人性?  相似文献   

6.
人性的光芒     
萨苏 《法制博览》2009,(12):12-12
我出门不大说话,是因为我不会说普通话。人一稠,只有安静着听,能笑的也笑,能恼的也恼,或者不动声色。口舌的功能失去了重要的一面,吸烟就特别多,更好吃辣子,吃醋。我曾经努力学过普通话,最早是我补过一次金牙的时候,再是我恋爱的时候,再是我有些名声,常常被人邀请。但我一学说,舌头就发硬,像大街上走模特儿的一字步,  相似文献   

7.
赵健伟 《法制博览》2009,(10):33-33
19世纪,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勋爵道出了一句具有铁律性质的警世格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其实,阿克顿的说法只能算是一种温和的描述。因为绝对权力所导致的岂止是腐败?  相似文献   

8.
2003年春天,广州。有一个人的名字,连同他的形象,一定会被长久记住。 他名叫孙志刚。这个27岁的青年人——而他的生命将永久定格在27岁——从他本人留下的自画像里看,这个蓬头散发的青年,有一点忧郁,一点焦躁,一点桀傲——和大多数初出道的艺术家一样。 这个籍贯湖北的大学毕业生,初入广州某公司的“职场新人”,在今年3月17日的傍晚,在走向网吧的路上,被强押进收  相似文献   

9.
青山绿水,奇洞异石,这几年身价百倍,大受青睐。有人去欢度蜜月,有人去消"啤酒肚",也有人什么也不为,就喜欢流连于山水之间。的确,生活在大都市的"石屎森林"中,人们会有一种莫名的压抑感,需要常常重返大自  相似文献   

10.
一个民族和一个人一样,他的成长除了社会的教化和时间的滋养外,还需要命运的提醒以及内心的自省。  相似文献   

11.
李北方 《南风窗》2012,(2):94-95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再一次让南京大屠杀成为国人文化消费的热门商品。当以挣钱为最大诉求的导演和文化商人们遭遇中华民族最惨痛的灾难时,无论如何呈现,争议一定不可避免,从某种程度上讲,从《色戒》、《南京!南京!》到今天的《金陵十三钗》,影片在观众层面激起的争论,其价值甚至超过了影片本身的价值,因为这背后或许藏着大众文化思潮变迁的密码。本刊编选两位作者的短文,一位观影后对《金陵十三钗》进行电影文本分析,一位则是大屠杀影像恐惧症患者,观点迥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制度体系的构建,都是以一定的人性预设为理论前提的。总的来说,以往各种制度设计和安排的人性预设都是抽象的、非历史的,但其中特别是以性恶论预设为前提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不乏积极合理的因素。今天,我国制度建设应该从以往各种人性预设及其制度设计和安排中,认真总结其失误之处,充分借鉴其积极合理的同素,但更主要的是要立足于现实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考察处于现实社会关系中从事满足人性需要的对象性活动的人的人性。  相似文献   

13.
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因为好莱坞的加入,变得风靡全球,尽人皆知。在一座凭借真实的历史遗迹搭建的平台上。好莱坞敏锐地加入了他们对于情爱价值观的一种商业化表达。我们记住的,不是一起海难,而是为之怆然一掬的眼泪,是湮灭的浪漫、无尽的缠绵。  相似文献   

14.
葛闪 《法制博览》2009,(8):55-55
韩国总统李明博在自己的传记里回忆了一段难忘的经历,那还是他任现代建设的社长时到马来西亚开拓业务的事。经过激烈竞争,他为公司拿下了“槟榔大桥”的建设工程。并在1982年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开工仪式,他在现场指挥,准备了和韩国总统出席同样规格的典礼舞台。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5,(20)
<正>前一段时间采访北大的卢晖临老师,我们谈到了人性问题。他在《走向集体之路》一书的后记里把人性作为制度形成的一个因素提了出来,但没有展开。人性问题极少在学术研究的视野中出现,像是一个禁忌,为什么我也搞不清楚。我跟卢老师开玩笑地说,你胆子不小啊,敢谈这个,不怕被骂啊。卢老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人性,他认为人性是历史的产物,对制度的影响一定是存在的,但二者的互动关系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人是文化动物,文化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而创造性是文化最重要的特性,所以创造性成为最根本的人性。人性的创造性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亦能促进犯罪的发生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创造犯罪工具,创造犯罪经验,创造犯罪技术,创造犯罪类型等方面。人性的创造性与智能犯罪的关系更为密切,它对智能犯罪的发生和发展起一种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性的至美,是从心底流露出来的善良与关爱。  相似文献   

18.
宁二 《南风窗》2008,(4):36-37
"一个民族广普性地关注军事题材的文艺作品,你觉得这种现象正常吗?我觉得不正常。"生于1956年的邓一光是当代战争文学的代表作家。自述为"读了5年小学,4年中学,除去‘文革’学工学农学军,正经读了7年书,  相似文献   

19.
郭凯 《南风窗》2014,(7):11-11
<正>人们可能经常听到劳动力价格是不是上涨或者涨了多少的说法,久而久之,对这个词语的任何使用都渐渐习以为常,不会感到不适应。劳动力这个经济学术语在某些社会的主导话语言论中的讨论方式,正代表了一种典型的人的商品化的意识形态,它反映了某一种社会秩序最终可以通过话语暴力和意识形态的灌输,而让社会成员漠然认可。  相似文献   

20.
《南京!南京!》公映了,得力于中国电影不分等级的制度,据说为了照顾少年儿童观众,剪掉了20分钟的血腥暴力镜头。这样一剪,就增加了电影的"客观中立性"——日军残杀中国平民的"历史铁证"消失了,相反,日军攻占南京之后的太鼓祭祀,一不血腥,二不暴力,充满了"文化深度",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