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奇遇“119”听说上海街头的出租汽车已达八千辆,从绝对数上说,在北京、广州之后,国内排上老三。可我面对街上五颜六色,装着“TAXI”顶灯的出租汽车,仍不敢贸然招手,据说有些司机不太道德,上了车就连蒙带骗,大敲竹杠……。不久前的一天,虹桥机场有个客人要接,时间紧迫,我拉开了一辆“山达里克”豪华轿车的门:“上机场!”司机开口了:“你知道去机场多少钱吗?”我摇摇头。“告诉你,二十五块。”二十五块?那么贵?这……?我迟疑了,心想那司机暗算我了,下车吧。呼地一声,汽车发动了,我忙叫:“不坐了,你让我下了车再  相似文献   

2.
借鸡生蛋一次,共产党广州东山区委书记蔡若明问香港的大资本家胡应湘说:“你认为,做什么生意最赚钱?”“地皮!”胡应湘诚恳地说:“地皮生意最赚钱。如果说饮食业赚一元,地皮业就会赚十元”。听,共产党的干部在向资本家请教了! “是啊,”蔡若明直言不讳地承认:“钱,没有钱能做什么呢?”那些空洞的高调已远远不能解决1979年东山区那盘根错节的成堆问题了。  相似文献   

3.
北京出租车行业的内幕已是众人皆知,在今年的出租车换车过程中,等待那些积极维权的出租车司机们的将是什么? 开了11年半出租车、做了6年“刁民”、在出租车司机维权事业中一直站在最前排的司机董昕,在的哥中颇有名气。和许多维权者不同的是,他很少流露出“苦大仇深”的表情,不担心未来,还时不时地用几句法律术语描一描灿烂的未来。他组建工会维权的经历听起来竟像是一出现代传奇,令人颇感唏嘘。  相似文献   

4.
广州停车难不难?有多难?,记者采访了一些天天开车的司机,从他们的口中可见“广州停车难”之一斑。“的士”司机:皆因停车“憋”毛病我开这部小夏利已经12年了,全家都靠它吃饭,可每天,就是停车上下客人和停车吃饭停车上厕所这三件事,我就不知被人罚过多少次,最多一个月被罚过上千元。许多人都说“的士”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可我们的难处又有谁知呢?就说上厕所吧,你总不能为了上一次厕所就去一  相似文献   

5.
金庸 《法制博览》2011,(11):41-41
前几天几个人闲谈,从回去看看,话题转到了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又转到了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一位朋友说:“陶渊明当一个月县令,薪水只有五斗米,一斗米大约十五斤,五斗米七十五斤,这未免太少了。这官儿当真不做也罢。”其实我国的度量衡,都是古代的较小,后来渐渐变大。陶渊明那时的五斗米,一定还不到十五斤。但到底有多少,可谁也不知道,记得在中学读书时,老师讲解这篇文章,对“不为五斗米折腰”一节,也没说得怎样清楚,大家于是“好读书,不求甚解”,糊里糊涂的过了去。  相似文献   

6.
一天下午,广州番禺县万顷沙的一个农妇忽然接到农金员送来的还贷通知书,一时傻眼了。“这死鬼什么时候借了1000元?做什么用?他是不是瞒着我,干了见不得人的勾当?”这时,丈夫刚好拖着沉重的脚步,醉醺醺地跨过门槛,还没站稳脚,就劈头盖脸地挨了一顿骂:“你这个酒鬼,你借1000元钱干什么去了?你是不是把钱送给婊子了?你说!”“少啰嗦!我用钱还得请示你。”丈夫瞪了妻子一眼,把头扭向一边。妻子把还款通知书掷到他的面前,气愤地说:“这1000元钱,看你拿什么还!”“没钱还,就把冰箱卖了。”  相似文献   

7.
能源价格背后的“中国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已经大不如从前了。”3月30日,广州一名名叫苏丛梅的女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和记者聊天时说,“本地像我这样干了8年还在开车的司机已经非常少了。现在多的是外地司机,像从河南、湖南那些地方来的。广州本地人嫌这一行赚钱太少。这段时间油价上得快,外地司机也觉得没法干了。要交车租、要养家,哪笔钱少得了?以前广州这一行每月能赚个几千上万块。现在,我们已经要靠这一块钱来养活了。”苏丛梅说的这一块钱,是广州实行不久的燃油补贴:除了正常的打表之外,乘客还必须额外支付一块钱来补贴出租车司机。苏丛梅车上副驾驶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创造优势     
在我的印象中,纽约大多数的出租车司机即便不粗鲁,也不那么友好。许多车厢肮脏不说,大多数还隔了块坚不可摧的防弹隔板。不过当我最近在拉加蒂雅机场跳上一辆出租车时,我有了新的发现:车厢一尘不染,而且没有隔板,司机放起优美的音乐。 “柏莱酒店。”我告诉司机。司机笑脸相迎:“Hi,我叫和利。”接着递给我一张职责宣言。宣言说他将安全、殷勤并准时地把我载往目的地。 开车时,他拿出几份报纸让我选择,并  相似文献   

9.
现场一:一场小卖部里的聊天38岁的徐振(化名)是浙江台州人,离开台州农村已经十多年了。现在他的职业是杭州一家小卖部的老板。说是老板,其实伙计也就是他的姐姐再加上他妻子,他们3个人在杭州一个新建小区的会馆里租下了160平方米的一间房子,做着最传统的小卖部的生意。在这个冬天的夜晚,徐振与记者聊开了。“现在小卖部生意难做了,”徐振说,“好一点的生意都被他们抢走了。”他指了指东边的方向——就在该小区的隔壁,一年前开设了一个大型超市。“在很多方面我们都没办法和他们竞争,他们的生意大,进货的价钱就低,很多东西我们的进货价与他们…  相似文献   

10.
一念之差     
湖南郴州有个年轻摩的司机名叫刘石清.一天在街上揽生意时,见一个两岁左右小孩在啼哭,他上前询问.小孩说不清家庭住址和父母姓名,刘石清便将小孩带回家中,交其母看着。他说:“我本来是出于一片好心,过两天如无人寻找,便将孩子送到派出所,请警察帮忙查寻小孩的亲人。”  相似文献   

11.
你说机会?它常常是在你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时候突然出现的。那天我拐入盘福酒店内的商场买东西,随口叹了句:“生意好清淡啵!”忽听身旁有位北方大汉插嘴道:“小伙子,这么说,你对这里有兴趣?”我还没来得及思索他话里的意思,他又豪爽地  相似文献   

12.
保险信箱     
《南风窗》1998,(3)
我想替丈夫买保险,但丈夫的酒肉朋友们说:“买保险做什么,难道留给老婆作嫁妆吗?”于是我丈夫便犹豫了。你说我还应不应该叫丈夫买保险呢?  相似文献   

13.
出售情书     
爬格多年,一直家贫如洗。妻常埋怨:“整夜看你爬呀,写呀,就是没见你写出多大效益来。”妻的话虽然不中听,但也是事实。如今,单位效益不好,有能耐的人都搞起了第二职业,可我一介书生,又能做什么呢?做大生意没本钱也不是那块料,摆地摊又拉不下那面子。一天,一商界朋友光临寒舍。妻又将情绪抖落了出来。朋友听后笑了笑说:“老兄,就凭你那杆情感丰富的笔,还怕赚不来活钱?这样吧,你到我的夜总会来,设个柜台,代写情书,你别小瞧这玩意,可有市场呢,不信,先试试。”  相似文献   

14.
又一个国庆节到了。按照惯例,因为不逢五也不逢十,可以料想,这次国庆节不会有盛大的庆典。何况,这一天,很多朋友都已经在路上了,旅游黄金周开始了嘛。但政治可不是在路上的人们不正眼看就不存在的东西。她“顽强得很”。说中国的老百姓不关心政治,不符合实情。政治已经议题化了,“碎化”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人们不就争论得面红耳赤吗?持股比例多少,转增股份多少;油价还会上涨多少;大学学费多少,贫困学生上不起学的有多少;“背包党”抓了多少,警力  相似文献   

15.
纸上排气阀     
《南风窗》1996,(11)
暑假的一天,上小学的儿子突然问我:“你是几等爸爸?”我感到很愕然,心想爸爸还有等级之分?我反问儿子:“几等爸爸是什么意思?”儿子说道:“一等爸爸不说话,二等爸爸打电话,三等爸爸说好话,四等爸爸在家骂。”然后儿子又详细解释说:“一等爸爸有权有  相似文献   

16.
9月15日,上海传染病医院。 “小武,量体温了。”挂在墙上的对讲机里传出护士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回忆。 小武是感染了艾滋病的血友病人,去年在这里他经历过一次大出血,几乎离世。抢救的过程中,上面在输血,下面就在“哗哗哗”向外出血,医生先后用了十个血袋才止住血. “也许是老天有眼,不忍心召我过去,我的冤还没申哪!”小武恨恨地向记者说。 护士的声音突然又从对讲机里冒出来:“体温多少?” “37度3,口腔。”小武冲着那个黑匣子喊。 小武住在病房一楼的西侧。大厅另一侧是著名的“东一区”病房,收治过上海的SARS病人,几个月前先后有各  相似文献   

17.
羊城的一次邂逅,我认识了这位谜一样的人。今年2月的一天。他带着妻儿到广州度假,不慎在出租车上遗落一个手提包,内有现款3000多元。“广州这么多车子,哪儿去找呢?钱又不多,算了。”他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事情本该过去了,可偏偏碰到几个忠于职守的服务员,硬是替他们打电话到市客运交通管理处报了案。不几天,钱包奇迹般地让司机给送回来了。为了表示谢意,他坚持要送司机200元;单位婉辞不就,他于是做了一面同等价值的锦旗,专程从外地送往广州。找回失款的过程相当平常,不平常的倒是这位失主的口气:“几千块钱,‘湿湿碎(小意思)’啦。累得你们到处奔走,真不好意思。”如果不是口出狂言,显然是“富翁”的口气。  相似文献   

18.
当一个经纪人真不容易,除练就“铁脚板、神仙肚、牛皮脸”之外,还要学会“说话”。 记得我初入行时,老师就对我说:干经纪这一行,首先要练好讲话,这一关通过了,那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当时,我不以为然,心想:我口齿清楚,说话有条理,这还用练? 一次,我介绍一客户做钢材生意,当时正值国家整顿金融秩序、压缩房地产市场开发,致使钢材价格一跌再跌。我对客户说:“陈经理,钢材价格下跌正是我们进货  相似文献   

19.
当他掏钱出来结饮早茶的帐时,我发现这位富翁有一点同我这穷记者相似:身上没带多少钱,既没有常见的大钱包里那一迭大钞所表现的厚实,也没有常见的挥手而出的万通、牡丹、长城卡所表现的潇洒。他笑笑说:“我身上钱不多。通常也不吃早餐,一天只吃两顿,中午?一个饭盒而已。”这就是广州城里的一个身家数千万下属企业达17家的私营业主。《南风窗》的老读者也许还记得创刊号上那一篇文章——《投个眼风给巴黎》,说的是几个个体户自费  相似文献   

20.
据说,财产在5,000万港元以上的人,今天的香港有几千个。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发的迹。是祖荫?是机会?是奋斗?总之,每个大富豪的背后,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环……无疑,今天的吴兆声,财富和头衔是惊人的。可谁能想象,他现在如日方中的事业,竟是从一部非洲电影开始的。非洲首饰同世界上大多数白手起家的殷商富贾一样,吴兆声有很不幸的童年。父母早亡,使他从小就开始在香港这个弱肉强食的人生战场上挣扎。15岁那年,他做成了一生中第一桩“生意”:利用课余时间为低年级同学补习功课换得了薄酬。当口袋里有了2,000港元后,吴兆声开始梦想着用它来做大生意,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