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周·言论     
《南风窗》2002,(23)
世界上还有比做武器核查员更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吗?他们不仅要忍受美国不信任的态度,(?)布什政府一边要求安理会派人到伊拉克,一边却公开宣称他们在伊拉克的核查行动将一无所获,还要接受萨达姆的挑战(?)一个独战者向来对他们缺少敬意,并且扬言这次要让他们尝到挫败的滋味  相似文献   

2.
半月大事     
在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的监督下,伊拉克1日下午开始销毁其射程超过联合国规定的“萨穆德-2”型导弹。 巴基斯坦新闻和媒体发展部长谢赫·拉希德·艾哈迈德1日宣布,美国重  相似文献   

3.
联和国核查人员16日在伊拉克一处于上世纪90年代末修筑的大型军事地下工事内发现了11枚化学弹头,弹头保存“极其完好”。  相似文献   

4.
海湾战争结束以来,围绕武器核查问题,美伊双方频频对抗,剑拔弩张的形势时有发生。1998年新春伊始,武器核查又生枝节,美伊矛盾激化,使从未平静过的海湾再次笼罩战争阴云.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核查危机的来龙去脉 1991年4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87号决议,要求伊拉克必须完全、彻底公开其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开发计划,并在国际监督下,销毁和拆除所有化学武器、生物武  相似文献   

5.
1998年2月到1999年10月间,我作为随任夫人在 伊拉克度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其间经历了三次武器核查危机、三次撤退、一次战争(1998年因战争回国40余天)。尽管我并不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外交官,身份所限,也不能真正了解伊拉克人的生活,但毕竟在那里生活过,对那片土地,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中断了四年之久  相似文献   

6.
2012年4月14日,美、英、法、德、俄、中六国与伊朗围绕伊朗核问题的新一轮谈判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与会各方对此次对话给予积极评价,并同意5月23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继续会谈.在美西方与伊朗软硬对抗轮番升级、动武传闻甚嚣尘上之际,新一轮谈判在"十年来罕见的积极氛围"中开局,给人带来紧张形势有所转圜的感觉,伊核问题似乎向着缓和方向发展.然而,美西方与伊朗在暂停铀浓缩活动、解除制裁等核心问题上分歧巨大,双方互信严重缺失,巴格达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目前美国对伊拉克战争已经 箭在弦上,美国一方面加紧向海湾调兵遣将,一方面不断向联合国施加压力,以期获得对伊开战的“通行证”。一些阿拉伯媒体认为,核查只不过是美国想利用的一种手段和借口,“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8.
意见与媒体     
华盛顿一直有一些人 不停地对我进行诽谤。当 然,他们都是些讨厌鬼,到 处在媒体上散播各种谣言。我一直对这些人感到不屑。 ——即将卸任的联合国首席武器核查官汉斯·布利克斯6月10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他三年的核查生涯中,美国政府的部分官员一直对其核查工作百般刁难。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和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伙同英国、澳大利亚发动了“伊拉克自由行动”的战争,并仅用28天时间就实现了推翻萨达姆政权和占领伊全境的战争目标。这次伊拉克战争与12年前的海湾战争相比,除名称不同外,其内容也有很大差别,不能简单称之为第二次海湾战争。两次战争相比较主要存在以下五个不同。  相似文献   

10.
尽管美国成功地摧毁了统治伊拉克二十余年的萨达姆政权,但美国试图在伊拉克恢复和平秩序的努力并没有收到多大成效,针对驻伊美军的袭击事件接连不断,而且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争似乎又有陷入越南战争泥沼的迹象。对于这次战争,  相似文献   

11.
2006年美国中期选举是政治“反弹”的经典范例之一。伊拉克战争迫使伊拉克变更政权,而这种政权变更又在2006年11月14日反过来制造了美国的政权改变。2003年4月5日,伊拉克战争伊始,我在为《亚洲时报在线》撰写的《战争将结束超级大国的时代》中写道:“这场战争再次强调了军事力量只是实现政治目标的工具。入侵伊拉克的借口最初是反恐自卫,而后是解除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现在则是入侵、从其恶魔领导人手中解放伊拉克人民。很快,它就将变为控制伊拉克的石油以使伊拉克人民富裕,或者拯救他们从属于一种邪恶文明的悲惨命运。这些都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2.
在海湾战争中建立的反伊拉克军事联盟,由于一些国家不赞成美国遏制与打击伊拉克的政策而逐渐解体。这次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遇到一些国家的抵制。原来反伊拉克军事联盟的成员成为反战阵线的“斗士”。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受到质疑。另一方面,美国又在寻找新的“志愿者”。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深刻地反映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3.
双周·读者     
《南风窗》2004,(6)
核扩散乱世中的六方会谈说世界已进入核扩散乱世,似乎并不为过。朝核问题实际与印巴乃至以色列核问题联系在一起。朝鲜认为自己有权发展核武器,自己退出《核不扩散条约》(NPT),也有印度首开打破NPT约束的先例。为什么印度和巴基斯坦可以,朝鲜就不可以?平壤搞不明白,华盛顿也没说清楚。就这样,自从美国对印度突破NPT的行径姑息迁就以来,真正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诞生了。已经没有充足的理由阻止任何国家去效仿印度、巴基斯坦的作为,有的只是对强弱利弊的权衡。从目前情况看,朝鲜半岛的伊拉克版核查与制裁套路无疑是"此路不通"。颇具讽刺意味的是,2002年美国发表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7个被纳入核打击名单中的国家(中国、俄罗斯、伊拉克、朝鲜、伊朗、利比亚以及叙利亚),在朝核问题6个会谈国家中间居然占了3个!而解决该地区军控与防扩散问题,恰恰需要这些国家的磋商与合作。随着大选的临近,布什为争取连任,迫切需要在朝核问题上  相似文献   

14.
周边及亚太     
伊拉克无条件接受1441号决议 在国际社会的呼吁、劝说以及美国的军事威逼下,伊拉克终于在2002年11月13日接受联合国安理会于8日通过的有关伊拉克问题的1441号决议。此间舆论认为,伊拉克接受新决议是面对美国军事威胁的无奈之举,因为该决议规定,在决议通过7日之内伊拉克必须表示同意接受,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 伊拉克于9月16日同意无条件接受联合国武器核  相似文献   

15.
1999年2月1日,在北京赛特饭店举行的步鑫生集团公司计划工作会议上,我与步鑫生先生进行了几次长谈。这些会谈促使我向公众介绍一个真实的步鑫生:不是“几起几落”的企业家,而是不断创新的改革家和先行者,不仅是一个务实的企业家,也是一个深刻的思想家。以下文字是根据会谈时的笔记以及记忆整理的,某些观点或词句可能与步先生的原话或原意有出入。因此,我愿  相似文献   

16.
<正>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以伊拉克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了对伊战争。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美英联军先后占领了首都巴格达等大城市,进而控制了伊拉克全境,以萨达姆为首的伊拉克复兴党政权被颠覆,伊拉克的萨达姆时代宣告终结。同年5月1日,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宣布在伊拉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美英占领当局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三个主要领域开始重建伊拉克,其中政治重建的目标是对伊拉克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2,(1):28-29
2011年12月18日,随着最后一批美军撤出伊拉克进入科威特,这场长达9年,美军耗资近万亿美元、造成超过10万名伊拉克平民和4500名美军死亡的伊拉克战争终于结束。2011年12月14日。伊拉克费卢杰,居民举行集会,庆祝美军完全撤离伊拉克,长达9年、造成10万伊拉克平民死亡的战争终于结束。他们手拿在美军袭击当中被杀害者的遗像,大喊反美口号,点燃美国国旗。  相似文献   

18.
“今年我刚好18岁,我把这次投票看成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投票。”2月中旬,历时两周的伊拉克大选计票工作尘埃落定,各党派议席分配情况随之出炉。推举副总统贾法里出任过渡政府总理的什叶派“团结联盟”拿下半壁江山,成为组阁的大热门。现总理阿拉维领导的什叶派组织以过渡议会中占据40席屈居第三,加之其与拥有75  相似文献   

19.
双周·读者     
《南风窗》2003,(7)
3月23日,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在与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就伊拉克局势通电话中表示,中方再次呼吁尽快停止军事行动。战争已经给伊拉克无辜平民带来伤亡……中方对此深感不安和严重关切,“因为世界上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后,中  相似文献   

20.
郑辉 《工会博览》2004,(15):78-78
1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在被关押7个月后首次出现在伊拉克特别战争罪行法庭上,听取有关对他的指控。 2日,历时一年的“中国文化年”活动在法国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