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真的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连反战示威的和平运动也全球化了,一千多万人一两天内走上街头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人不分民族和信仰,地不分东西与南北,把全世界的民众声音连成一片;反对战争!如此浩大的声势体现出民众的力量和良知,也归功于高科技:为战争通讯而发明的因特网,服务于反战示威。 反战声音不仅来自游行队伍中,还来自各国各党派和各界的和平呼吁书、声明、演讲和报刊文章。其中也有中国知识界的反战声明与文章。  相似文献   

2.
新伊拉克战争还没打响,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体盾牌”就已经先期自费抵达巴格达。媒体说这帮反战人士有“成千上万”,有意大利的议员,还有德国的音乐家,可是两国的议员和音乐家即便全到,也占不了太多的名额,主体实际上还是美国人,包括好莱坞演员、教会领袖和大学教授,甚至还有四名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失去亲人的美国妇女,而且“人体盾牌”行动的发起人就是美国海湾战争的老兵。可见美国的“好事者”们是“人体盾牌”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后,黑非洲国家反应不尽相同。由于非洲在国际社会的弱势地位,多数黑非洲国家不敢公开同美国对抗,往往以集体名义,如通过非洲联盟部长级会议等传递反战情绪。少数黑非洲国家高举反战旗帜,公开同美国唱对台戏。南非、肯尼亚、毛里求斯、赞比亚、尼日尔、纳米比亚和乍得等国政府或领导人发表声明,反对以战争方式解决伊拉克危机。个别黑非洲国  相似文献   

4.
美国主导的倒萨战争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分析家们认为,战争可能在1月27日后的某个时间突然打响。这种紧迫感体现在美国白宫官员的讲话中,体现在伊拉克国内的战争动员上,也体现在全球各地的反战游行示威方面。总之,支持战争的人和反对战争的人,都对战争的到来有了明确的预感。这是一场已经无法回避的战争,除非萨达姆总统突然宣布无条件接受  相似文献   

5.
在海湾战争中建立的反伊拉克军事联盟,由于一些国家不赞成美国遏制与打击伊拉克的政策而逐渐解体。这次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遇到一些国家的抵制。原来反伊拉克军事联盟的成员成为反战阵线的“斗士”。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受到质疑。另一方面,美国又在寻找新的“志愿者”。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分歧乃至对立深刻地反映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6.
由于美国民主党坚持认为布什的战争议程和自己的没有大的区别,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一度混乱和消沉。但是,今年以来,美军在伊拉克不能有效镇压反抗,这大大打击了共和党,布什的支持率也降到极低水平,反战运动重新高涨,大多数驻伊美军想撤出。正如美国著名杂志《外交事务》的一篇文  相似文献   

7.
巴格达的硝烟正在散去,伊拉克战争对世界的影响逐渐显现。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对这场战争不同于以往的地方进行回顾和反思,其中不乏一些深刻的认识。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论基础是“先发制人”和“预防性打击”。按照这一理论,美国可以认定某个国家对美国自身和对世界的威胁,可以在受到攻击之前对那个国家发动战争,可以利用武力推翻该国政权,实施军事占领并建立亲美政府。这种思维已经超越了尊重国家主权和  相似文献   

8.
看过《围城巴格达》一文,有一些话想说。巴格达的隔离墙,是2007年4月开始修建的,全长5公里,高度是3.5米。从墙的长度来看,它显然不是一道将巴格达一分为二的墙,而是将巴格达的一个敏感社区保护起来的墙。这墙修得不那么聪明,或许根本就是个错误。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与美国的霸权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不顾世界多数国家的反对和规模空前的反战浪潮,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显示出美国“倒萨”的真实意图并不是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而是为了一己私利。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推行霸权战略的必然结果,因此战争必然会对美国的霸权战略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2月15日,驻伊拉克美军在巴格达举行降旗仪式,标志着长达近九年的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2003年,美军仅用三周时间便占领巴格达,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开启一场战争远比结束一场战争难得多”,伊战不仅使美国深陷“帝国的过度扩张”,更是让数十万人付出生命的代价。美国防部长帕内塔在撤军仪式的讲话中承认,伊拉克今后仍将面临恐怖主义、国家分裂、  相似文献   

11.
从1931年发动侵华战争至1945年战争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极力压制国内的反战力量,一些左翼政党放弃了"反对战争与维护和平"的旗帜,转而支持政府发动的侵略亚洲的战争。而日本共产党则高举"反对战争与维护和平"的旗帜,始终反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侵略亚洲战争。目前,日本共产党继续秉承"反战与和平"的理念,批判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论。  相似文献   

12.
纽约三日     
这将是一场新的战争。没有战场,力量不对等,看不到敌人而敌人又无所不在,甚至,让人看不到尽头。这场战争同时也将彻底改变人们对传统战争的定义,它不再是基于领土争端,民族纠纷,政见或权力之争,为信仰而奋斗,利益争夺等等传统战争的基本要义;同时,在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和立场上,人类从来没有如此一致。新世纪,新战争。我们不能断言,甚至不能按传统的思路来估算战争可能的结局。用传统的经验主义理解这场战争,到头来可能会证明我们的想像力不够,就如事件当初发生时的那样。现在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是战争会以怎样的方式开始,目前一切的估算都是基于拉登藏身阿富汗某地的假设,美军的大规模调动同样基于这样的假设。问题是,如果拉登亡命天涯,或从此消失,这仗怎么打?或者,假定美国认定拉登藏身阿富汗并发动突然袭击,然后发现人去楼空,美军拔剑四顾最终茫然又怎么办?有一则未经证实的消息说,在美军大肆调动部署的同时,有一批美英的突击队员特种兵已经前期潜入阿富汗。如果此消息属真,那么,之后的形势走向很大程度上会同前线反馈的信息紧密相关。在没有明确的关于拉登的准确方位之前,在没有明确的把握能够拿下的时候,美军的积极部署都可以理解成是在等待动手的时机。对于美国军方或将领来说,国内民众的期待容不得哪怕是一次失败。对于军事家来说,美国人采取何种方式进攻或突袭是他们关注的焦点,美国人10年前在海湾战争的演练让军事界大开眼界,人们有足够的理由充满期待——毕竟这是新世纪的新战争。但是,传统意义上的进攻路线在一个几乎已经丧失防空能力,几乎没有任何有价值军事目标的国度已经没有多少军事上的意义。军事家们也大可不必对此场战争的精彩程度寄予太高的期望。普京说,发生大战不可能——这才是政治家的判断。美军无需也不必囤积如此众多的兵力,甚至,大肆集结更多是政治上或者之后战略层面的考虑。毕竟,中亚的战略地位以及美国希望在此施加更多的政治影响不能忽略。这才是我们理应更加关注的问题。尽管我们无法估计这场战争的开始和结局,我们也不敢妄断怎样的力量会成长或涌现,但是,我们真心希望——让道义之光导引复仇之火。让所有拥有信仰的人都能得到根本的尊重。  相似文献   

13.
4月7日晚间,美军猛攻巴格达市中心的那一夜,在南风窗杂志社与中评网的联合组织下,十数位国内素负盛名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者,在北京紫竹院公园报恩楼,就当前美伊战争的种种话题展开了一场讨论。 反战还是挺战?为何?凭何?又当如何?学者们各抒所见,畅所欲言,有共鸣,有互补,更有反调与交锋。但诚如其中一位学者所言:“我们主张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借此形成张力,以期更理性认识问题。每个人都有片面性,但在保持争论,多元的张力形成之后,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是比较理智看待这个问题。” 限于篇幅,本文仅将部分发言择要刊发。  相似文献   

14.
单边主义·倒萨战争·美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为什么无视世界和平力量反战的呼声甚至无视盟友的立场决意要打响倒萨战争?美国总统布什在发表2003年国情咨文时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布什国情咨文的大部分篇幅是阐述美国国内经济和伊拉克危机两个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其实是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5.
反核反战是日本共产党20世纪80年代的中心任务。日共为此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和倡议,大都得到日本国内乃至整个世界和平进步力量的共鸣和呼应。日本共产党坚定地致力于反核反战,既有日本是唯一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国家的原因,更是该党一贯的和平理念与信仰追求使然。反核反战成为日本共产党的一个政治符号,获得了日本不少左翼选民的长期支持,也是日共在国内外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8月14日,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开始执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的1701号决议案,历时一个多月的黎以冲突终于告一段落.表面上看,这场地区战争的主体是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实际上参与战争的远不止这两个国家.有人将这场战争称为"代理人战争",以色列是美国的代理人,真主党游击队是伊朗、叙利亚的代理人,这种说法尽管与事实有一定的差距,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黎巴嫩、以色列之外的国家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政治属性是党的根本属性,政治职能是党的首要职能,这就决定了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价值要素不同、功能呈现各异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机制.广义上,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政治建设涉及党的自身政治建设——"基础性政治"、政党政治建设——"功能性政治"以及现代化国家建设——"目的性政治"三个基本方面.这三个基本方面既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价值指向,也是其价值内涵的实践形态.三者之间的价值融通与协同推进,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基本逻辑.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党的自身政治建设为价值牵引、以政党政治建设为价值保障、以促进现代国家成长为价值归宿,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价值内涵与实现机理.  相似文献   

18.
在发生“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在“反恐”的名义下,通过由其主导的两场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使其在两个梦寐以求的区域完成了极为重要的战略嵌入:一是中亚地区,二是中东地区,从而使美国的全球战略又推进了一大步。美国媒体评论说,在纽约世贸中心、坎大哈和巴格达这三堆废墟之上,将诞生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就是在美国全盘主导下的,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伊拉克战争标志着美国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期。其特征是利用“一超”的优势,崇尚以武力实施外交,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霸业永续”的美利坚帝国。正是出于这一目标,美国正在考虑对其全球的军力作一次大规模的调整,以至使这些美军能够成为“捍卫美国新疆域的骑兵”。  相似文献   

19.
美国“肉食者”不必承担战争行为的后果和牺牲,大大降低了战争决策的门槛。这不仅是大西洋两岸的一个基本文化差别,也是未来国际局势特别是伊朗核危机发展的重要提示。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反对美国攻伊的多重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一意孤行,坚持发动“倒萨”战争,遭到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谴责和反对。在这场大规模的反战活动中,俄罗斯的表现十分引人注目,它坚决反对美国动武,强调伊拉克问题应在联合国框架内,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加以解决。俄罗斯的主张有两个方面,一是强调伊拉克必须认真执行联合国1441号决议,彻底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二是坚决反对通过外力去推翻萨达姆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