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虽不是亚洲国家,但其注意力从19世纪末起就“不可抗拒地”被吸引到亚太地区。美国的力量和利益已经深入亚洲的各个角落,并有庞大的驻军。但美国朝野有人警告说,美国自“9.11”以后在全球范围大打反恐战争,却忽视了亚洲,美国需要重新审视亚洲地区可能对美国形成的“挑战”,因此近来美国出现“重返亚洲”的呼声。  相似文献   

2.
阳敏 《南风窗》2007,(5):12-14
只有在亚洲的维度里,中国才有了缔造全球新秩序的可能性。“中国崛起”不是一个新话题。然而,当“亚洲崛起”的图景浮现时,“中国崛起”就被赋予了新意义,  相似文献   

3.
言论     
是中国“养活”了日本,不是英国过去,亚洲经济呈现绝佳态势是由于大量购买亚洲产品的美国经济繁荣发展,日本经济的走势最终也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兴衰。因此,人们曾担心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动向会影响美国整体经济与亚洲经济,并最终给日本经济带来极大影响。但是,这种情况显然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4.
“陈天桥年”“2004年是陈天桥的。”在盛大自己的官方网站大事记上,2004年所发生的大事几乎占了这个年轻公司数年历史中发生大事的一半以上。2004年1月,收购美国网络游戏引擎研发公司ZONA;收购手机游戏运营商北京数位红;2月,原微软公司中国总裁唐骏加入盛大;5月,在纳斯达克上市;推出互动娱乐门户网站;7月,收购最大的对战游戏运营商上海浩方;收购棋牌类游戏运营商杭州边锋;10月,收购原创奇幻类小说网站起点中文网;  相似文献   

5.
谢奕秋 《南风窗》2010,(23):48-49
亚运会是亚洲青年和体育的最盛大的节日,其他大陆没有类似规模和质量的运动会。并非所有的奥委会成员国都有机会参加奥运会,因此亚运会给这些国家的奥委会提供了参加运动会并表现他们国家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雷墨 《南风窗》2014,(23):22-24
如何实现与中国领导人的正式会谈,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一个难题。但更值得思考的是,这为何会成为一个问题。 10月28日,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以“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的身份访问北京,并在29日与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举行了会谈。毫无疑问,福田的理事长身份不是重点,“安倍特使”的身份才是看点,尽管这一身份是非正式的。  相似文献   

7.
信息全接触     
《南风窗》2000,(5)
“我们只是现在不赢利,但将来我们肯定是最大的赢家。” 仿佛一夜之间,网站成了中国大陆最时兴最有前途的事业。雅虎、亚马逊的神话激励着每一个渴望一夜成“财”的网站老板,他们热切希望着把网站做大了上市。 对于中国网站热现象,英国《新闻在线》撰文指出:一个公司股票上市是为了获得大众的资金以便更好地发展,股票上市永远是手段而非目的。但是现在许多网络公司所追求的却是,我做一家公司,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上市,为了让我持有的股份疯狂地升值。但是然后  相似文献   

8.
像比尔·盖茨那类型的天才学生,中国并非没有,位于北京希格玛大厦5层的微软亚洲研究院里就有不少。这些“微软小子”被称为“E”学生(高情商EQ,享受学习Enjoy,杰出Excellence)的代表。过去的5年里,他们至少获得了100项国际专利,在国际一流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了800余篇论文。笔者和他们当中的数位探讨过各自的教育经历,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启示。 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学生时期并不是“第一名”,经常是在第三到第十左右,“不  相似文献   

9.
方国兴 《法制博览》2014,(2):179+178
吸收公众资本,提供企业竞争力,提供公司信誉,吸引高素质企业人才,股权资产易于变现……上市的种种诱人条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然而在我国,上市额度是一直稀缺资源,并不是所以的企业都有上市的机会。尤其对那些民营中小企业来说,通过股票公开发行审核相当不易,还需要支付数额不菲的上市费用。于是,买壳上市成为了一些企业的变通之法。  相似文献   

10.
“亚洲价值观”(Asian Values)是后冷战时代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西方与东亚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意识形态论战的一个重要话语(discourse),由于论述者的视角与立场不同,它的含义也不尽相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文所使用的“亚洲价值观”这一概念与亚洲价值观(或亚洲的价值观)有所不  相似文献   

11.
自1997年下半年起,一场突如其来又积蓄已久的金融风暴打湿了亚洲经济的羽翼。创造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空前经济奇迹的东亚地区,遭到了一次空前的打击。 中国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力量之一,中国在这次危机中临风而立而不是随风就倒的稳定姿态,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体制、结构、增长方式乃至社会文化基础,和整个东亚地区有着相当多的接近性。中国之所以受亚洲金融风暴冲击较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充分向国际开放。中国经济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靠“盖”是盖不住的,它正悄悄释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艰难的攻关期。能否过关,事关天下。 今年是改革开放二十周年。 也是亚洲金融和经济危机爆发后一周年。 二十年的成就可歌可泣,这一年的体验刻骨铭心。本刊不愿唱那些廉价的赞歌,而是约请和采访了一批有真知灼见的专家、学者,以“亚洲危机与中国的反思”为主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增长方式、社会文化基础进行回顾与分析。 在改革开放二十周年和亚洲危机一周年之际,抚今思昔,观察内外,我们有理由更加理性和成熟。 中国经济,有理由更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和国内学者对东亚模式的重新思考与深入探讨。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粉碎了“亚洲模式”。美国《外交》月刊说得更加明确:“亚洲金融危机证明美国经济模式正确”。在国内,尽管对东亚模式支持者居多,但也有较大争议。无非三种论调:一、否定论,认为东亚金融危机进一步证明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鲁格曼早已预见的东亚奇迹和东亚模式的终结或破  相似文献   

13.
序言 进入90年代遭到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日本,以及陷入发端于1997年7月泰国的货币金融危机并进一步正在扩大为深刻经济危机的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何在,以及如何发展,这些问题值得思考。“日本与亚洲发展顺利,欧美则处境艰难”的说法昙花一现,亚洲遇到了极其严峻的形势。这是否仅仅是暂时的现象,“21世纪是亚洲世纪”的说法是否会很快再现?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05,(5)
法国《经济回声报》副主编伊茨拉勒维奇的新书《当中国改变世界的时候》近来在法国非常引人注目,1月上市,2月就等登上畅销书榜。有分析人士认为,该书在欧洲颇有代表性,其论点上不是“中国威胁论”,但对世界经济将由美国和中国共同主宰,欧洲随之边缘化的前景十分悲观。可该书又流露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美国兰德公司阿罗约研究中心为美国陆军提供了《美国陆军与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的报告,在该报告第五章中专门叙述了美国陆军保卫美国在亚洲地区利益的重要性与改革方向。本文作者认为,自美国在二战中确定了“欧洲优先”战略以来,欧洲力量的平衡与安全局面已相当稳固;另一个与美国利益休戚相关的“老大陆”——亚洲在世界经济和国际事务中地位的提升却没有缓和其潜在的安全紧张因素,该地区有条件产生一个或多个超级大国,亚洲正发生着一些危机、暴乱和内战,甚至在克什米尔到朝鲜的几个地区都非常有可能发生大规模战争。虽然有些学者以欧洲的情况为例提出了和平共处时代已来临的观点,但亚洲仍是现实主义者以强权理念观察事态发展的地区。亚洲作为一个战区,要求美国陆军在新的“亚洲优先”的军事战略中为提高作战效能而进行重要调整。本刊特编译此文,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信息全接触     
《南风窗》1999,(4)
尽管亚洲的金融风暴已告一段落,但作为亚洲“经济奇迹”的见证之一,同时也是在风暴中受打击最深的亚洲中产阶级,至今仍未缓过劲来。他们的人数在急剧减少,薪水越来越低,破灭的希望越来越多。金融危机对亚洲人的影响很像30年代“大萧条”对那代美国人和欧洲人的影响。当年的“大萧条”播下了欧洲政冶动荡的种子,最终导致二战的爆发。而亚洲金融危机也孕育着爆炸性后果。这场危机正改变人们的行为、政治信仰和人生抱负,将抵消亚洲2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世界银行估计,受影响最大的5个国家(泰国、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中将有5000万人陷入贫困,使得这些国家的穷人增加一  相似文献   

17.
从以巴冲突以来一直被压抑在悲愤之中的巴勒斯坦人可能是第一次露出笑脸。在约旦河西岸,人们在狂欢,驾车的人按响了喇叭,还有一些人向天鸣枪,到处都是庆祝的声音。有媒体评论说:“这是自去年9月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发生武装冲突以来巴勒斯坦人的第一次盛大节日。”  相似文献   

18.
香港是否开赌,迄今未有定论,但相信不会是空穴来风。我们关注香港“赌城”,倒并非因为这是一条有趣的“花边消息”,而是可以从“赌城”的设想中看出,过去两年的金融危机对香港乃至亚洲经济的深深伤害。如果不是伤之太切。香港又何至于与弹丸之地的澳门“争食”? 在许多人心目中,金融风暴不过是一个已过去了的“新闻事件”而已。但伤痛并未远去。过去的香港人忙于从股票和地产中赚取“快钱”,韩国人则陶醉于大企业的狂热扩张中。他们现在的痛苦正是一种历史的偿还。天道酬勤,只有汗水才能让我们的成功更踏实。  相似文献   

19.
赵明昊 《当代世界》2010,(12):55-58
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前位外交”讲话到总统奥巴马的亚洲四国之行,美高层近期高频度、高姿态涉足亚太,加紧推进其“重返亚洲”战略。某种程度上,“重返亚洲”这一概念并不准确,因为美国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亚洲,美国当下的种种努力应是整合旧资源、运用新方式、施展巧实力来“重现凸显”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存在及主导优势,通过“重构”亚太地区的安全(同盟)体系、经济体系和多边机制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面对当前国际体系的变局和变数,有必要全面、深入地审视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大棋局”。  相似文献   

20.
如果泰国的素拉革意外被否决,这可能给众多的其他亚洲候选人带来机会。但这样一来,许多亚洲人又担心5年前亚洲多个候选人之间的“内战”让非洲的安南得以连任的一幕会在这次的亚洲与东欧之间重演。而且,鉴于中国政府已多次明确表示将“坚定”支持下届秘书长人选来自亚洲国家,如果美英一意孤行,不排除中美在第36届联大期间围绕第五任秘书长的推荐问题而展开的“否决权大战”又会在第61届联大期间重新上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