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性:解读全球化性质的重要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 ,全球化都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 ,这是我们认清当今全球化性质的一个重要视角。这种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性不仅表现在对“全球化观”的不同理解上 ,还表现在“客观的全球化进程”与“西方主观的全球化战略”的区分、矛盾和斗争上。当今全球化已经成为西方推行其国家意识形态的新工具 ,我们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必须认清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严重危害 ,防止陷入“西方全球化”的意识形态陷阱。  相似文献   

2.
1989年7月,一年一度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在巴黎召开。会上,法国总统密特朗建议:“‘洗钱’活动严重威胁着我们的金融秩序,我们应当成立一个国际金融小组,彻底清查、清扫全球范围内的‘毒品美元’!”以往对每一个议题几乎要争个面红耳赤的西方七国,这次居然一致同意了密特朗的建议。不久,一个全球性的反“洗钱”机构便成立了,这就是“金融行动特别小组”。  相似文献   

3.
我们完全可以在“虚心诚意”地学习西方的同时,从容地开发本民族的既有资源,并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中发挥中国相应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头十年里,美西方有“十个没料到”:一没料到昔日所谓冷战的“胜利者”成为今日的“失落者”;二没料到苏东剧变后,却“反常地标志着西方阵营的困境及其在世界领导地位下降的开始”;三没料到俄罗斯会‘‘抵抗西方势力和西方价值观”最后弃西方而去;四没料到新兴大国如此快速进入世界舞台中心;  相似文献   

5.
西方“列宁学”对列宁主义的思想来源以及列宁的经济和哲学等观点进行批判和诘难,并据此否定列宁主义.西方“列宁学”认为,列宁是典型的民粹主义者,列宁的经济思想具有“讽刺意义”,否定列宁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对西方“列宁学”对列宁主义的歪曲和批判进行再批判,在揭露西方“列宁学”谬误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列...  相似文献   

6.
“美国梦”和白日梦冷战结束,“输出革命”的意识形态之争已不复存在。但作为西方的旗手美国,仍继续实行其“软战争”,要世界各国按照美国的价值观行事。美国也确实差不多赢得了这场几乎没有对手的战争。现在我们能立即知道世界大事,然而第一手的消息不是来自美联社,就是来自合众社、路透社、美国有线新闻网络或国家广播公司。  相似文献   

7.
从阿富汗到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一直被美国称为“反恐战争”,美国和西方大多数政治家及军事领导人也一直毫不犹豫地将国际反恐活动称之为“这是一场战争”。我们不妨也以战争的角度来观察自“9.11”以来的反恐行动:从阿富汗塔利班的垮台,到萨达姆的就擒,这  相似文献   

8.
路程 《法制博览》2008,(12):31-31
朋友,在这个季节,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至少,在最近发生的西藏事件及奥运会火炬传递事件中,笔者再次发现了西方某些媒体的“偏见”。以分裂中华为背景的西藏打砸抢事件。竟被西方某些媒体美化为所谓追求“自由”与“人权”的“民主”运动,中国政府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做法竟被其丑化。连发源于西方、承载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的奥林匹克运动.也惨遭西方反华势力的“绑架”——这真是一个莫大讽刺!  相似文献   

9.
西方世界主义思想的复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主义思想(cosmopolitanism)在西方源远流长,在古代主要以斯多葛派(Stoics)的“世界公民”观念和使徒保罗的基督教兄弟观念为代表,在近代主要以康德的“世界政府”构想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为代表。近二十年来,在西方沉寂已久的世界主义思想重新成为理论界的热点问题,文献著作之浩繁,剖析阐述之深入,都是史无前例的,值得我们关注。本文将首先简要地回顾西方传统的世界主义思想,然后分析当代世界主义思想复兴的主要原因,最后重点介绍当代世界主义的内涵(尤其是政治学内涵),并对其前景作出预测。西方的世界主义思想诞生于古希腊。古希腊…  相似文献   

10.
民主的自信     
胡锦涛主席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后,针对有关中国民主政治的问题,坦诚地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的判断。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在民主问题上的自信,让世人感悟颇多。曾几何时,一提到民主问题,西方舆论界便占领了某种“道德高地”,把中国描绘成一个“经济改革、政治保守”的独裁国家。胡主席在世人面前坚定地承诺:今后的中国,就是要“依法保障人民享有自由、民主和人权,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使13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从胡锦涛主席的讲话,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中国在建设自己的民主政治方面的突破。中国的民主自信已经从排除对西方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1.
面对持续不断的金融、债务和社会危机,西方国家的“制度自信”备受打击,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病了”,市场经济“失调”,政治体制“失灵”,西方政党功能蜕变,政党政治与民主渐行渐远,多党民主深陷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12.
新年伊始,英国《金融时报》征集了一系列以“危机中的资本主义”为主题的文章,邀请一批著名专家撰写相关文章,探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寻找未来新的发展模式。无独有偶,一年一度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将“大转型:塑造新模式”列为主题,与会代表深刻反思西方资本主义的痼疾,“改造资本主义”、“重塑资本主义”等言论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3.
公共舆论时代的问责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平等力量横扫大地历史学家告诉我们,近代西方的社会变革,是从“公共舆论”的出现而展开的。17世纪后期,“公共舆论”在英国出现;18世纪中叶,“公共舆论”在法国出现;18世纪末19世纪初,“公共舆论”在德国出现。“公共舆论”一出现,社会问责浪潮就扑面而来。西方各国的封建王权,无论它们的统治者是聪明还是愚蠢,残暴还是软弱,无一能经受住“公共舆论”社会问责浪潮的冲击。妥协的封建王权,演化成虚君共和的君主立宪制; 不妥协的封建王权,毁灭于大革命的烈火中。近年来,这个曾在人类历史上演出过许多历史转型序曲的“公共舆论”,开始悄然出现在中国,并迅速激荡起公众问责的浪潮。  相似文献   

14.
本“纸上排气阀”自年初启用以来。言“真出气”者如潮。不过,亦有读者质疑道:“排气嘛……总需拳打脚踢(某种模型)一番才解恨的,该阀所刊文字却嫌不够力度,货不对板呀!”诚哉斯言,但我们有我们的国情,西方式的“宣泄中心”在中国所以才没有市场。人之所以要排气,失衡也哉,故此,上要呵欠下要放屁.而我们的祖宗所训诫的“吾日三省吾身”亦是一种排气,以不伤害别人不危及周围环境为“省身”或修身的着眼点。本阀既已为读者朋友提供了一“纸”排气通道,试试又何妨?好了,言归正传,本阀诚征各色人等的怨气、憋气、负气、晦气、骨气、胆气、牛气、脾气、俗气、骄气、娇气、怄气、呆气、豪气、笑气以及书生气。欢迎来稿来函到此扬眉吐气!□  相似文献   

15.
西方对西藏的误读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西方人对西藏和西藏文明有一种独特的“西藏情结”和“香格里拉情结”,这不仅对西方人的西藏观产生了很大影响,也是西方人误读西藏的重要原因。西方人的西藏观不仅为流亡藏人的“藏独”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学理依据,也推动了“西藏问题”的国际化和西化。鉴此,有必要像美国学者赛义德批判和挑战西方的东方学那样,以批判意识和抗争意识分析和研究西方人的西藏观,澄清其对西藏的误读,从而廓清迷雾,匡正视听。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学者的眼中,吉拉斯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人物异化的典型,吉拉斯提出的“新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异化的标本。因此,西方学者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对吉拉斯及其思想的研究,发表了大量论著。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但是,这些文献对于我们反思苏东剧变的深层原因、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有一句顺口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代中国儿童的生活氛围:“头戴克塞帽,金刚怀里抱,晚看米老鼠,一休陪睡觉。”不仅仅是儿童的生活空间被洋文化所主宰,我们的成人世界也和万宝路、可口可乐、好莱坞、麦当劳等西方消费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的领土。自汉代起.我国人民就发现了南海诸岛,并在此捕鱼、航行。宋元时代,我国史料称南海诸岛为“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然而,随着本世纪中国的衰落和列强的入侵,西方殖民者加入了瓜分南海诸岛的纷争中。六、七十年代以来,由于石油危机和南海交通地位的提高,南海问题的国际纷争日趋复杂化。周边国家的染指,某些大国的干涉,南海诸岛纷争更趋国际化、复杂化。时势呼唤着我们中国学者加强学术研究,服务决策部门,  相似文献   

19.
11月27日,西方感恩节. 这一天,北京刮起了许久不见的冷风,隆冬的凉意正一点点的向我们走来. 也是这一天,又是一名A型RH阴性血的职工通过北汽集团工会微信订阅号“BAIC人家”联系我们,希望可以捐献.截至目前,已经有4位拥有“熊猫血”的北汽职工主动献血,甚至有一名来自北京奔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朋友直接赶到人民医院献血……  相似文献   

20.
说“国耻”     
谢谦 《法制博览》2010,(19):23-23
说到“国耻”,我们就会想到近现代史上,中国战败后,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甚至被东西方列强瓜分,等等。但“国耻”并不是近现代才有的说法,古已有之。《礼记》记孔子答鲁哀公问,有云:“国耻,足以兴之。”据古代学者解释,孔子所说的“国耻”是“君耻”,国君之耻。如春秋时,吴越交战,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派使者卑辞厚礼乞降:“勾践请为臣,妻为妾。”甚至愿“身往事之”,以一国之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