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门丽是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第十二车队121路的一名驾驶员。自1999年来到企业,从事驾驶员岗位17年,她始终把乘客的安全、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诚服务,赢得乘客称赞作为无人售票线路的驾驶员,门丽始终坚持"优质服务、真诚待客、礼貌送客"的服务理念,做到"无人售票有人服务",让每名乘客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乘客李女士经常乘坐门丽的车,由于身体残疾,上下车动作较慢,每次李女士乘车,  相似文献   

2.
正孙崎峰——北京公交集团第三客运分公司第十三车队特9路外环的一名驾驶员,从2008年从事驾驶员岗位至今,他已经安全行车28万公里。宝剑锋从磨砺出孙崎峰曾是一名军人,军队艰苦的训练和严格的纪律作风磨炼了他的意志,养成了他较强的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成为一名公交驾驶员后,他把这些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带到工作当中,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去年,孙琦峰所在车队更换了一批新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驾驶员们都反映新车的后视镜存在着视角窄小的问题,非常不方便观察。他灵机一动,想到有的私家车车主为了方便倒车会在后视镜上装上小圆镜,那么"妙招"在公交车上是否也适用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立即买来几套小圆镜安装在新车上,  相似文献   

3.
李惠芳 《工会博览》2014,(28):61-61
近期,由北京环卫集团承办的2014年北京市“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汽车驾驶员(大货车)、汽车修理工(大货车)竞赛复赛在北京市市政管理学校圆满落下惟幕。109名汽车修理工和360名汽车驾驶员通过初赛进入复赛的角逐。  相似文献   

4.
张景军 《工会博览》2014,(22):61-61
近日.北京环卫集团工会召开了“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技术工人职业培训”启动会。 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2014年将“技术工人职业培训项目”纳入到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为促进北京环卫集团汽车驾驶员和汽车修理工的技能水平.集团公司结合2014年北京市“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汽车驾驶员和汽车修理工初赛、复赛和决赛培训工作,从参加汽车驾驶员和汽车修理工比赛的职工中。精选200名汽车驾驶员、100名汽车维修工,参加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培训中心举办的“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技术工人职业培训”项目。  相似文献   

5.
<正>廖娟是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客运分公司124路的一名驾驶员。拥有22年公交车驾驶经验的她至今已安全行车65万余公里。工作中她始终遵守安全行车,服务创优的工作要求,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她,在分公司、车队都积极发挥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善于学习总结的女驾驶员  相似文献   

6.
正金彪是公交集团第二客运分公司的一名驾驶员,他聪明好学,兴趣广泛,工作之余喜欢唱歌、弹吉他、踢足球,连续好几年参加了分公司的文艺晚会,曾获得分公司歌唱比赛的第一名,是分公司的小"明星"。乘客的肯定让他找到了方向金彪曾是一名军人,复员后来到公交集团从事乘务员工作,不久,  相似文献   

7.
新年一过,各种统计数据纷纷出台。其中有一项最为新闻界关注,这就是全球记者死亡人数。一家名为“保护记者委员会”(cpj)的全球性组织,经过一个一个调查,核实2001年在岗位上遇难的记者人数为37名,高于2000年该组织统计的24名。 记者非正常死亡数,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意味深长的社会指标。在一个动荡的年代,记者殉职的人数肯定要超过平和的年代,在一个充满黑暗的社会,记者殉职的人数肯定也要超过  相似文献   

8.
数读|工会     
正118日前,西城区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工会成立。自此,118名西城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有了"娘家"。60日前,北方出租、北创出租举办2019年北方共产党员阳光车队总结暨优秀驾驶员表彰大会,共评选出公司级优秀驾驶员60名。123去年,延庆区总工会完善联系困难职工工作机制,对在档困难职工进行入户调查,2018年至今共有123户困难职工家庭解困脱困,解困脱困率87%。  相似文献   

9.
卢继延  红岩 《工会博览》2014,(29):59-62
耿义方:专家您好!我是八方达客运公司怀柔分公司的一名公交司机.从1990年开始,我就从事公交驾驶员工作,到现在已是百万安全公里驾驶员.因为工作性质,我们必须长期精神高度集中地坐在驾驶座位上,再加上需要在路线较长的远郊与城区之间往返跑,所以上班时间不固定,致使很多司机患上了腰颈部疾病.我想请教专家,像我们这种情况,应该做些什么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你的行为违反了《交通法》,请在15 日内到商业银行交罚款。"新《交通法》实 施以来,这句话几乎成了沈阳全体交警与 驾驶员见面的口头禅。新《交通法》实施 后,为配合新法规宣传教育,沈阳交警于 6月下旬开展了大规模交通秩序整顿活动。 流言顿时四起。 "说是交通秩序整顿,其实就是罚款, 你看满街的交警每人手里拿着一个罚款 单,不停地开罚单。"一名张姓的哥边开车 边不停地向记者发牢骚。 据记者了解,新《交通法》实施以来, 沈阳各商业银行门前每天都排起了长长的 交罚款队伍。由于交罚款人数太多,电脑 收费系统不堪"重负",几次全系统"罢 工",搞得被处罚人拿着罚单连跑多家银 行都交不上钱。一时间,社会上传闻纷纷, 有的说:"交警每天罚款定任务、有指标。"  相似文献   

11.
邓刚是北京公交集团第四客运分公司697路4444号车组一名普通的驾驶员.时刻把安全行车,优质服务记在心间,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2010年荣获公交劳动奖章,并先后多次被评为公交集团公司级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2.
一句话新闻     
《工会博览》2006,(3):23-23
日前,古巴哈瓦那市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主席阿斯兰一行参观考察了北京市一清集团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 (李洪文)日前,北京市四清集团岗位技能比武汽车维修工和汽车驾驶员决赛圆满结束。24名选手参加决赛并决出了一、二、三等奖。 (徐大华黄治中)  相似文献   

13.
正20世纪70年代北京的大街小巷,跑的公交车又旧又简陋,颜色也十分单调。噪音、污染都超标,超期服役的老旧车比比皆是。开这样的老旧公交车,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心里都不舒服。而今公交车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得惊人,油电混合的,天然气的,纯电动的等。驾驶员的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好,几乎所有的公交车都带空调。公交车的外观也越变越美了。20世纪70年代我是北京公交338路的一名驾驶员,  相似文献   

14.
今年56岁的刘来生,是北京新月联合第十七分公司的一名出租车驾驶员.在公司从事出租服务已经15个年头了.这些年来,刘来生在服务中用一片爱心,坚守着自己诚实做人、热心服务的信念,尽职尽责完成好运营服务任务,力所能及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曾先后被公司和相关部门表彰为“文明职工”、“安全服务标兵”、“优秀驾驶员”和“首都文明服务明星”、“的士之星”、“党员示范车标兵”.  相似文献   

15.
正范磊是公交集团第二客运分公司第二十车队的机务员,打小他就是一个公交迷。退伍后他毅然来到公交集团,先后从事售票员、驾驶员岗位。因为工作努力、喜爱钻研,2014年,车队将他转岗为机务员,负责车队的车辆管理和维修工作,成为了一名"车医生"。从他转岗至今,提起范磊,同事们都直竖大拇指,他修车不仅用时短,而且"保质期"长,车队的驾驶员们都排队为自己的爱车"挂号"维护。  相似文献   

16.
环卫宣 《工会博览》2014,(19):69-69
近日,北京环卫集团组织召开2014年北京市“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汽车驾驶员(大货车)、汽车修理工(大货车)比赛工作部署会。本次比赛由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中心举办,北京环卫集团承办,来自延庆县总工会、西城环卫中心等7家单位报名参加比赛。参赛规模拟定2000人,其中汽车驾驶员(大货车)比赛初赛拟组织1500名职工参赛,汽车修理工(大货车)比赛初赛拟组织500名职工参赛。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10年里,重庆的高速公路管理方式一直存在于非议和争论中。习惯于接受公安交警和交通部门共同管理的驾驶员,只要驾车进入重庆市的任何一条高速公路,很可能会面临另外的情况:这里看不见任何交警,无论你有困难求助,还是违规被检查管理,从头到尾履行一切职责的都是由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下辖的"重庆市高速公路行政执法总队"(以下简称执法总队)的执法人员来完成。"这样的情况令我们觉得奇怪,但是执法人员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程序好像都没有什么问题。"来自四川省的一名驾驶员说,"在别人的地盘上,我们也不好说什么,只是不知道他们的处理结果能不能得到其他部门和省份的认可了。"重庆市和其它地方不一样。"2003年,一名到重庆来视察交通工作的中央领导意味悠长地说了一句。  相似文献   

18.
正孙志宝是北京环卫集团固废物流有限公司清运三中心的汽车驾驶员,是享受北京市政府技师特殊津贴人员,曾获北京市技协杯职业技能大赛大货车驾驶员第一名。有一次,孙志宝开着单位一辆运输车出车,发现车有点儿发抖。他把车停在路边,对白金触点进行了调整。但调整过后,车却怎么也打不着了。当时是深秋天气,孙志宝却急出了一身冷汗,那时也没有电话,孙志宝只能自己琢磨,排查故障原因。他猛然想到,自己在调整白金触点的时候,分电器盖扣的角度是不是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总工会原主席商保坤。回忆起由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一名厂长,以及后来到市总工会工作的工作经历,商保坤感慨很多。依靠职工,从职工的利益出发服务职工,这是他一直坚持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汉娜·比彻在中国不应该是个名人,她仅仅是美国《时代》周刊的一名驻沪记者,但一篇文章却使她搅进了中国这场关于贫富分化的争论之中。 去年9月,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汉娜·比彻的一篇文章,这个美国记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